台湾爱心鼓舞川震灾民求生意志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12月30日报导】台湾援建川震灾区专题报导(1)(中央社记者郭萍英台北特稿)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阴影下,许多人正为生计发愁,但鲜有人注意到,此时此刻,“5.12”汶川大地震的灾民正在苦度震后第一个寒冬。而台湾红十字会即时送暖,抚慰灾民受创的心灵,更鼓舞他们求生的意志。

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总会会长陈长文,本月初到四川偏远灾区进行6天“寒冬送暖”行程;每日起早赶晚,由平地到高山,摄氏零下的严寒气温掩不住他的热情,崎岖的山路阻不断他的意志,车子中途爆了胎,换个轮胎,立刻再上路,肚子饿了,匆匆吃了点东西,马上再出发,一刻也不愿耽搁,只想尽快到灾区,只为了早点探望灾民。

在德阳地区,许多中小学的校舍倒塌,至今仍一片狼藉;汶川重灾区映秀镇,全镇几乎全毁,满目疮痍,到处破瓦残砖,1万名人口之中幸存者仅2、3千人,见到这种惨象,红十字会探访团人员及随行记者难忍悲痛落泪。环绕灾区的岷江在寒风中低沈的流水声,仿佛是大地的悲鸣,诉说着地震发生一刹那人们的惊恐,以及生离死别的痛苦与无奈。

即便是担任红十字会长多年,见识过各种灾变惨状的陈长文,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只有在看到孩子时,他才会露出笑容,热情地拥抱再拥抱,给他们最大的鼓舞,惟恐遗漏任一个孩子会让他终生遗憾。

尽管彼此第一次见面,孩子们却能充分感受到这位台湾长者的关爱之情,不论是在学校的操场,或是在村落的广场,他们一拥而上,一声声“陈爷爷好!”,彼此仿佛许久不见的家人再度重逢,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陈长文也勉励孩子:“努力向学”;他甚至引用中国总理温家宝的话:“绝不向命运低头、绝不向困难低头”,鼓励孩子们“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在探视距离青康藏高原边上马尔康县城3个多小时车程的龙尔甲乡朵渣村残疾病患时,陈长文获悉担任解说员的斯达拉木初是当地藏族人聚居村落中唯一的大专生,除了鼓励她好好读书,将来学有所成回乡服务,并当面允诺会尽全力协助她完成学业。之后陈长文并连络他曾任教的浙江大学安排这位幸运的女孩前往就学。

对于老人,陈长文同样以热情拥抱,抚慰他们的创伤,相隔千万里的手紧紧的握在一起,台湾2300万民众的爱心,平抚了老人原本惊恐不安的神情,一床床加厚的棉被更是温暖了在寒冬中瑟缩躯体。

校园里,师生谈论的是台湾捐建的校舍何时会完工,让他们不必再留在临时搭建、“冬冷夏热”的板房上课;村落里,老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评论康复中心的完工日期与诸多功能。不论是校园或是村落,也不管是校长、老师、学生或者是老爷爷、老奶奶,生命在这一刻充满了希望与活力,而他们了解,这些希望来自遥远的台湾。。

在海拔三千多公尺的阿坝州,现年42岁的藏族妇女三朗头腼腆地表示,很高兴台湾的关心,这里居民都知道台湾要在当地盖一所康复中心,协助残疾人康复,也都非常感激台湾民众的爱心。

山区里,路本来就难走,大地震之后,路,更难走;生活,更艰苦。山区居民从未想到,有一天会有陌生的台湾人千里迢迢来探望他们,而且带来一车又一车的棉被。老人排队领了棉被,有的红了眼眶,有人笑得合不拢嘴;小孩直盯着又厚又大的棉被,有的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与欢愉,蹦跳到棉被上,怎样也不肯离开。

高龄79岁的藏族老婆婆曹桂华看到棉被,眼泪就不自主地流了下来。她表示,地震中老伴、儿子都走了,如今一个人过活,非常感谢台湾百姓送来棉被,只是遗憾老伴和儿子无福享用。

60岁的羌族婆婆杨清芳表示,台湾老百姓真好,这么冷的天,大老远还送棉被来,让人非常感动,有了棉被,这个冬天也有了依靠。

陈长文有感而发指出,有灾难的地方,就一定有红十字会,有红十字会的地方,就一定有希望。

中国大陆红十字会副会长江亦曼不只一次的表示,非常感谢台湾民众捐款帮助灾区民众,灾民们也都打从内心里感谢台湾民众的爱心,两岸同胞真的是一家人。

来自台湾的真情关怀灾温暖了偏远山区灾民的心,不论大人、小孩,除了感谢还是感谢,“感恩的心”这首大家熟悉的歌声,响彻云霄,回荡在山谷中久久不绝,仿佛要融化山涧的冰柱,让大地充满爱与希望。

陈长文难掩内心的激动表示,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说过,“这世界若没有爱你的心与你爱的心,那你不过是一粒飘荡的尘埃;让爱充满这个世界,让每一个人都有爱人的心,好好的爱别人。”

相关新闻
从事副业赚钱的四个方式 年收入至少10万
不仅买杂货 七款奢侈品在Costco买更便宜
朝鲜要求民众缴交粪便作肥料 每户10公斤
美伊州足球场突然崩塌 惊现30米宽天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