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的运土工具:土拖

李吉崑
font print 人气: 19
【字号】    
   标签: tags:

许多人看到这船形的器具,都会产生一个疑问:这是什么?是儿童游戏舟?采莲小舟?还是采茭白笋用的?其实都不是,它叫“土拖”(闽南语thoo5 thua1),是运土的工具。闽南语构词方式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动词字元调换后,变成事物的名词”,例如:拖土(用的)→土拖,钓鱼(工具)→鱼钓仔,鼓风(用的)→风鼓,……等等。

数百年前,台湾只有原住民和平埔族住在这岛上,由于人口不多,而且过着采集、粗耕的生活形态,所以绝大多数地区都是未开垦的原始丛林,弥猴、松鼠成群穿越树梢,梅花鹿跳跃林间。

明朝以后,由于闽粤人口压力大增,耕地不敷使用,饥荒连连,又加上盗匪海寇侵扰,民不聊生。因此,明朝中叶后,便有大量闽粤汉人冒险横渡海峡来到台湾贸易或开垦定居。

这支属于农耕民族的汉人,耕作器具一应俱全,虽然无法携带来台,但可在台湾制作使用。而垦地之初,首先面临的便是田地高高低低,石块土丘错落其间,因此必须先把它们移至田边做田埂,并将土壤凸出的地方,拖运到凹陷的地方,使田地平整。这时,“土拖”就是最便利的工具。

土拖曾是十分普遍的农具之一,但由于西部较早开垦,所以早就不用且遗失了。而东部宜兰较晚开垦(公元1796年,清嘉庆一年,吴沙进入宜兰开垦),所以土拖尚能保存至今,然而,数量也已十分稀少,反而是大陆乡村仍保有大量土拖。本件土拖是先民在台制作使用的,与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关系,因此非常珍贵。

本文转载 台湾文化园区部落格:http://blog.nownews.com/taiwanox/
图文版权归台湾文化园区所有,请勿复制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代后期,由于铜材不足,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下令将各地寺庙内的铜铸佛像销毁,用以铸钱。这次所铸的“开元通宝”钱,背后印有铸造地的地名。这批开元通宝,称为“会昌开元”。
  • 先民生活勤俭,珍视所有资源……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春桃带喜,连年有余。
  • 剃头担子,一头热……
  • 过去大量使用的后果,至今仍继续冲击着全球的生态环境……
  • 客家特有的文化之一……
  • 传统市集小贩生财器具之一…
  • 在我国敦煌壁画中有许多飞天的造型,正如大诗人李白所赞美:“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空。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古代的画匠能把姿态柔美的飞天画的如此栩栩如生,其服饰绚丽多彩,而且出现在如此众多的洞窟中,实在令人称奇不已。现代画家也有一些热衷表现敦煌壁画中飞天的精典之作,画中的飞天一个个身姿纯美,衣裙飘逸,彩带飞舞,让人目睹后如临仙境,心地顿觉清澈澄明。
  • 客家民族热情、好客、勤俭、团结,尤其是团结,真是一项了不起的传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