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灭藏政策 撕裂藏汉关系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3月19日讯】(自由时报编译陈泓达/特稿)新一波西藏抗暴运动爆发以来,首府拉萨的骚动明显针对汉人而来,许多汉人开设的商店被藏人纵火、抢劫。中国媒体指称,有多名汉人被无故殴打甚至杀害,当地藏汉关系濒临决裂。洛杉矶时报引述伦敦“国际声援西藏运动”对外联络主任桑德斯的话说,这场骚乱和种族紧张局势,乃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扼杀西藏文化、以中原心态从事经济建设的结果。中共长期透过汉人移民遂行经济掠夺的政策,将藏人推向崩溃边缘。虽然北京当局多年来持续对西藏投资,但绝大多数藏人无论是在社会上或经济上,都处于逐渐边缘化的不利地位,文化上的危机意识更使其铤而走险,诉诸暴力。

中国官方资料声称,据一九五一年“西藏和平解放”时的统计,当时西藏人口为一百一十五万人。五三年人口普查时,当时达赖喇嘛领导的西藏地方政府估计,申报为一百二十七万五千人。截至2003年底,西藏总人口为二百七十多万,其中藏族人口为二百五十万七千二百人,占总人口九十二.八%。

但达赖喇嘛早在一九八七年便指控,在包括西藏“自治区”及周边的青海、甘肃、四川等“大西藏地区”,已有七百五十万汉人移民,比整个大西藏的六百万人口还多。

人海战术 大批汉人入藏

达赖指控,历代北京政权也曾对其他地区有系统地实施过这种人海战术。二十世纪初,满洲人还保有其文化传统,但一九八○年代后期,只剩下二、三百万满洲人住在满洲,却有七千五百万汉人移民满洲。在汉人称为“新疆”的东土耳其斯坦,汉人人口从一九四九年的二十万,八○年代末增加到七百万,超过总人口一千三百万的一半。在内蒙古,汉人现有八百五十万,蒙古人只有两百五十万。这就是达赖喇嘛指控的“人口侵略”。

对西藏进行移民的政策,从毛泽东时代开始。西藏汉人移民的确切数字很难得知,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北京当局为规避国际社会批评,而在统计数字上做手脚。如今在西藏各地,汉人遽增已成为肉眼可及的事实。当地藏人和西方观光客一致认为,西藏境内汉人比中国政府公布的数字多出许多倍。

青藏铁路 加速经济掠夺

香港资深媒体人潘小涛指出,这波抗暴反映的是藏人近年来对当地急速汉化的焦虑,而此情绪又与2006年7月的青藏铁路通车密切相关。西藏的汉人以四川人最多,他们移居西藏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工作及赚钱机会。然而,随着汉人入藏,汉族文化也大举入侵,导致藏人产生文化岌岌可危的焦虑,而此焦虑又随着青藏铁路通车进一步加剧。青藏铁路通车后,汉人涌入西藏的规模和速度更为惊人,对藏族文化带来空前的冲击。

潘小涛也指出,西藏经济改善的直接受益者,主要还是在藏经商开店的汉人,和少数汉族“代理人”。在藏人眼中,汉族不但控制了西藏的政治,还逐渐垄断经济。因此,不难理解这波抗暴运动为何以汉人商店为破坏目标。

曾深入走访西藏和中国各省藏区、著有“天葬:西藏的命运”一书的中国知名西藏问题专家王力雄,2006年在台北演讲时指出,青藏铁路建设暴露出“纪念碑工程”的好大喜功心态,如“太州广场”系以中共总书记胡锦涛曾居住过的江苏省太州县为名,又如广场旁的江南式凉亭、大昭寺内猫熊造型垃圾桶等,王力雄称此现象为“文化殖民主义”或“文化帝国主义”。

王力雄指出,藏人不为工作而生活,他们追求快乐,但市场经济是以效率和利润为淘汰依据,藏人原本就不具有竞争的心态及条件,失去了传统手工艺的优势,只能靠租金过活,自己则搬到偏远地区寻乐,这种经济交易看似你情我愿,结果却极为悲惨。一旦急需用钱,只能卖屋求现,但传统技能已然退化,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市场逐渐被汉人和回人占据,藏人则逐渐边缘化。

大昭寺所在地八廓街是西藏地标之一,为西藏主要商业文化中心,但现在的八廓街大部分店面均为回人所有,一些摊贩还有些藏民,最主要的店面被回人和汉人所占,拉萨现在绝大多数的手工业都被汉人或回族所取代。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网路传播西藏抗暴 突破新闻封锁
中国镇压行动 凸显布希人权政策挫败
拉萨事惊动天下 各地有强烈反响
西藏流亡政府在台官员为抗暴罹难者默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