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400
【字号】    
   标签: tags:

系列转载由来:此文化课教材是正见网编辑部为弘扬中国神传文化,编写的一套中国传统文化教材。大纪元教育栏目编辑亦身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在下一代延续的重要性,特将全系列转载过来与广大读者分享。)

◇◇◇ ◇◇◇ ◇◇◇

【原文】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第四》)

【注释】
1、躬:亲自。
2、逮:读音为“带”,及也。

【语译】
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

【研析】

孔子主张谨言慎行,不轻易允诺,不轻易表态,如果做不到,就会失信于人,如此威信也就降低了。所以孔子说,古人就不轻易说话,更不说随心所欲的话,因为,他们以不能兑现允诺而感到耻辱。再者,“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第五》)。

说的话要先过脑子,这就是修口了。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先再三想一想,根据道德仁恕标准衡量,这就是过滤自己的思想念头,排除私心杂念或后天观念对自己的干扰,如此才能有明确的判断,也才能减少因“说者无意”而造成的遗憾。

【延伸思考】

1、别人请托你做事,你会马上答应他吗?为什么?如果你不会马上答应他,你的考量又是什么?(请举生活实例回答)
2、古人很重信用,你觉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如何落实呢?

【相关资料】

成语故事:“一诺千金”原作“季布一诺”

据《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载,汉代初年有一位叫季布的人,他乐于助人,很讲信用,凡是答应过的事,一定会设法办到,因此享有盛名。

当时有一名叫曹丘生的楚人,好以财物结交有权势的官员,藉以抬高自己的身价。他听说季布作了大官,就请求窦长君介绍他去见季布。但是窦长君跟曹丘生说季布不喜欢他,劝他不要去,但曹丘生还是央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窦长君勉为其难地答应。

曹丘生拿了介绍信就马上去拜访季布,见到季布后,就深深作揖,并且说:“楚人有一句谚语说:‘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你在梁、楚一带的名声之所以能这么大,都是我帮你传扬的,大家都是楚人,为什么你一直拒绝见我呢?”季布听了这句恭维的话,非常高兴,以上宾之礼招待。曹丘生住了几个月才离开,临走时,季布还送了他一份厚礼。曹丘生继续替季布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愈来愈大。

后来“一诺千金”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信守承诺,说话算数。

【课后作业】
请找出其它相关的成语典故,并说说故事。

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李世民非常欣赏魏徵如此耿直的个性,不仅赦免了他,还把他任为谏官,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徵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力争,从不委曲求全,虽然太宗天威震怒,他还是神色坚定,毫无惧色,而太宗也能渐渐的息怒,聆听谏言。
  • 楚庄王莅(1)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2)御座,而与王隐(3)曰:“有鸟止(4)南方之阜(5),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6)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7)。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8),不谷(9)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10)六,而邦大治。(《韩非子·喻老》)
  • 颜渊、季路侍(1)。子曰:“盍(2)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3),与朋友共,敝(4)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5),无施劳 (6)。”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7)之,朋友信(8)之,少者怀(9)之。” (《论语--公冶长第五》)
  •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绝对如此的标准,也没有绝对不可如此的标准,就是依照义去衡量。”

  • 本篇是商汤伐夏桀时的誓师词,它包含两个层次:第一段说明要发动士众讨伐夏桀的理由,先强调“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再设问自答,交代非讨夏不可的原因;第二段说明承诺和赏罚,全文层次分明,颇能打动人心。
  • 管宁(1)、华歆(2)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3)而掷去之。又尝(4)同席(5)读书,有乘轩冕(6)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7)出看。宁割席分坐(8)曰:“子非吾友也!”(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1),左丘明(2)耻之,丘(3)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论语·公冶长第五》)
  • 子曰:“放(1)于利而行,多怨(2)。” (《论语·里仁第四》) 孔子认为,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他不会总是考虑个人利益的得与失,更不会一心追求个人利益,否则,就会招致来自各方的怨恨和指责。

  • 叔孙武叔语(1)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2)以告子贡。子贡曰:“譬(3)之宫墙(4),赐(5)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6),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7)。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论语•子张第十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