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夫子之志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

【原文】
颜渊、季路侍(1)。子曰:“盍(2)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3),与朋友共,敝(4)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5),无施劳 (6)。”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7)之,朋友信(8)之,少者怀(9)之。” (《论语–公冶长第五》)

【注释】
(1)侍:服侍在旁,陪着尊长。
(2)盍:何不。读音为“何”。
(3)裘:皮袄。
(4)敝:用坏。
(5)伐善:夸耀自己的长处。“伐”,夸耀也。
(6)施劳:显扬自己的功劳。“施”,张扬也。
(7)安:奉养安乐。
(8)信:互相信任。
(9)怀:关怀抚育。

【语译】
颜渊、子路侍立在孔子旁。孔子说:“何不说说你们的志向?”子路说:“我愿将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袄,和朋友共用,用坏了也没有怨言。”颜渊说:“我愿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显扬自己的功劳。”子路说:“但愿听听夫子的志向。”孔子说:“我愿年老的能得到奉养安乐,朋友之间能彼此信任,年少的能得到关怀抚育。”
【研析】

孔子的远大志向、洪愿,反映的是很高的心性和境界,而远大的志向、洪愿又是如何了然于心的呢?如果不是出自于博大精深的道德衡量标准,怎能形成一套可以行之久远,而又能立于不败之地的普世价值体系呢?这套价值体系、道德标准,上可接真性,下可通达于世间。

人各有志,言志、明志、立志可以明心,可以见性,更可以坚定自己的返本归真之路;也可以观其志,找到差距而有所促进,例如:子路之志直率而豪迈,可以增进友谊、同甘共苦、去除自私自利;颜渊之志敦厚于德行,可以充实本性、修己利人、淡薄妄我虚名;夫子之志心里装的可能是天下人,仁心仁术,无私无我,为着天下人在着想。
【延伸思考】

人生在世,多的是浑浑噩噩无尽的追求和迷失,想的说的做的虽然是出自于自己的自由意志、自己的动机,却往往是为私为我、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这并非一个人纯真无瑕的本性,是什么不纯遮盖了人的纯真本性?想想看:自己的志向纯不纯真?是什么不纯遮盖了自己的纯真本性?是不是不知足的向外无尽的追求,不知不觉中形成种种的观念和经验?在不纯真的社会大染缸中越精明越世故的人,是不是离纯真本性越远?是不是越沦丧心志?他也在立志,却是很尖、很现实的,并不远大。

现在社会人心很复杂,许多人的价值观严重扭曲,道德水平很低,利益争斗、拜金观念、变态心理等,有许许多多很低下的表现,这些广大的人群也形成一套价值体系、衡量标准,也有他们对于人事物的看法、观念和舆论,很多人对于这类低下的资讯流通不设防,资讯好坏识别能力薄弱,不知不觉的,这类东西接收多了,思想被污染,抵挡不住被大潮流转变了。

想想看:无知的小孩浸泡在这样险恶的社会环境中,志向如何能远大?一大批一大批长大的人们只会道德水平更低、价值观更扭曲、资讯好坏识别能力更弱、社会环境更险恶,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教育小孩亲近道德高尚、志向远大的人群、资讯、文化呢?
【历史故事】

志不温饱

宋代王沂,名曾,自幼刻苦读书,敦品励学,志向不凡。

真宗时,王沂考上状元。有人跟他说:“考上状元,就一生吃着不尽,不用愁温饱了。”王沂很严肃的说:“我平生志向不在温饱。”后来,王沂历任宰相,廉洁自持,做事正直,朝廷很重用他。

可见,君子应该从小立志,志向要清廉高尚,志向倘若立得高尚、立得坚定,他日到社会上服务时,才不会被利益所诱。

据说明代有一个叫邹立庵的人,他十六岁到京师会试时,与另一个前来会试的考生闲聊。那人一见面就问:“考上状元会有多少钱啊?”邹立庵听了掉头就走,不屑与他交谈。

人的志向不同,对事物的掌握、看法就会不同,所以心一定要正,志向一定要纯正,否则在随波逐流中就容易迷失自我了。
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顾荣(1)在洛阳,尝(2)应(3)人请(4),觉行炙(5)人有欲炙之色(6),因辍(7)己施(8)焉;同坐嗤(9)之。荣曰:“岂有终日执(10) 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11),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12);问其所以(13),乃受炙人也。(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 楚人有涉江(1)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2)契(3)其舟,曰:“是(4)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 亦惑(5)乎?以此故法(6)为(7)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 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第四》)
  • 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1)以共(2)医事。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3)者造(4)焉,则使医分而治之。岁终,则稽(5)其医事,以制其食(6)。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周礼·天官塚宰下·医师》)
  • 谢灵运曰:“天下才(1)共一石(2),曹子建(3)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4)今共用一斗。”(《南史·谢灵运传》)
  • 子曰:“晏平仲(1)善与人交,久而敬之(2)。” (《论语·公冶长第五》)
  • 王朗(1)中年以识度(2)推华歆(3)。歆蜡(4)日,尝集子侄燕饮(5),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6)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7),去之所以更远。”(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 李世民非常欣赏魏徵如此耿直的个性,不仅赦免了他,还把他任为谏官,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徵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力争,从不委曲求全,虽然太宗天威震怒,他还是神色坚定,毫无惧色,而太宗也能渐渐的息怒,聆听谏言。
  • 楚庄王莅(1)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2)御座,而与王隐(3)曰:“有鸟止(4)南方之阜(5),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6)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7)。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8),不谷(9)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10)六,而邦大治。(《韩非子·喻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