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梅英:许浑的悲慨诗作 (上)

林梅英

人气 10
标签:

【大纪元5月3日讯】在前人对许浑风格的诸多评论中,元‧辛文房首先提出许浑诗作具有悲慨的风格,其《唐才子传校笺》一书云:“浑乐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故所作风神俊迈,犹强弩初张,牙浅弦急,俱无留意耳。”许浑为何悲慨?其悲慨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即是本文的写作目的。本文首先界定风格的意义,其次分成四个方面探讨其诗作之风格,分别是一、生离死别;二、慷慨怀古与羁旅劳苦;三、贫病交加;四、仕途不遇,最后以悲慨风格对许浑人生观的影响作结。

一、“风格”之界定

“风格”一词最早源于魏晋,乃指对人的品貌的全面评价,适用于九品中正制。“风”指风采、风姿,指人的体貌;“格”指人格、德性。如《世说新语‧德行第一》:“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晋书‧庾亮传》:“风格峻整,动由礼节。”都是用来品人。刘勰首将“风格”用以品文,《文心雕龙‧议对》篇曰:“汉世善驳,则应劭为首;晋代能议,则傅咸为宗。然仲瑗博古,而铨贯以叙;长虞识治,而属辞枝繁。及陆机断议,亦有锋颖。而腴辞弗翦,颇略文骨,亦各有美,风格存焉。”指出应劭、傅咸、陆机三人的议论文章的风格不同,充份表现作者才性或时代特性,而形成的艺术格式。近人王润华云:“风格由个人独特的情性与生活形成。……风格由语言和表现手法的特性形成。……风格由时代共同的作品特色形成。”又云:“风格就是作者的个性、表现技巧、文学之最高成就。”可为参考。

关于作品风格的分类,有艺术风格、语言风格、篇章风格、文体风格、作家风格、时代风格、流派风格等,可从作者情志、作品主题内容、形式、时代背景等方面来看。

二、试论许浑诗的悲慨风格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是以诗的整体作为对象,作深层的体会,概括出诗的二十四种品格,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理论价值。该书将诗歌的风格分为二十四品: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二十四诗品》解释“悲慨”风格:“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适苦欲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丧,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从各种角度言悲慨之成因。以下试图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对悲慨风格的看法,来看许浑诗歌整体风格之呈现。

许浑现存的四百五十二首诗中,可依风格分为悲慨、绮丽、新奇、洗练等四类,悲慨风格在许浑诗歌中表现最为明显。许浑在面临残酷的社会现实中,在面对亲友的死亡或离去、早年及中年多病、登高怀古、羁旅困顿、长年不第等事件中,所产生的对现实的无奈、对生命无常的体认、对往昔的追忆、行旅中的感叹以及时不我与的无力感等。

(一)、生离死别

生离死别是人生的常态。亲友的死亡,阴阳两隔之悲是人世间最令人感伤的事。而朋友的离别虽不及此,也是不免令人伤感。

人生最难堪的是死别。许浑诗作中亦不乏此类诗作。以〈哭杨攀处士〉为例:

先生忧道乐清贫,白发终为不仕身。
嵇阮没来无酒客,应刘亡后少诗人。
山前月照孤坟晓,溪上花开旧宅春。
昨夜回舟更惆怅,至今钟磬满南邻。

杨攀处士是一位由忧贫到乐贫、终生不仕的高洁之士,所以深受许浑的景仰。虽然杨处士生前没有什么朋友,但是他不为功名利禄所惑,选择了隐遁为职志,并且能将高风亮节表现在诗作中却是很难得的,在应璩、刘祯之后,只有他继承了此种风格。这样一个德才兼备之人,也只能落得“山前月照孤坟晓,溪上花开旧宅春”,实在令人惋惜。人生不免一死,古往今来的人都在时间的长河中滋长生息,依循着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终究走向死亡一途。然而,其伟大的精神节操却因为流传千古而得以不朽。虽然如此,仍不免感到惆怅。故人不在,钟声依旧,怎不令人感伤?

自古多情伤离别,许浑亦是性情中人,自然表现出离别的感伤与愁绪。朋友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嫌短,相聚的幸福之感往往一闪即逝,痛苦的离别却已经悄悄来临。这类诗作颇多,以〈吴门送客早发〉为例:

吴歌咽深思,楚客怨归程。
寺晓楼台迥,江秋管吹清。
早朝低水槛,残月下山城。
惆怅回舟日,湘南春水生。

秋天的一天清晨,许浑送客出发,前往湘南风光秀丽之地,但仍难掩难过忧伤的惆怅之情。寺院楼台各异,江中管乐清扬,这些美好的景物与悠扬的乐曲却挽不回朋友离去的事实。听着吴歌与楚声的哀音,看着清晨的残月,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是异常忧伤的。黄师启方认为:“末两句是说船回来的时候,湘南已经是春天,意思是说到湘南已经是明年春天了,船是由吴地雇的,必须回来,所以说回舟。”惆怅的情感极深极重,即便到了船回之日,仍不能排解此惆怅之情。由此可见,许浑是一位用情至深之人。

此外,举〈重别〉一诗为例:

泪沿红粉湿罗巾,重系兰舟劝酒频。
留却一枝河畔柳,明朝犹有远行人。

全诗辞采华丽,用红粉、罗巾、兰舟、柳枝等字眼,颜色亮丽鲜艳,颇富辞采之美。而此诗在构思方面,别出心裁,结句含意不尽。谢叠山认为,诸妓饯行,眼泪沾湿了罗巾,一边频频劝酒,可谓有意,然并非真情。“留却一枝河畔柳”,又欲赠明朝远行之人,可见诸妓眼泪、不断劝酒,皆外貌欺人也。

鄙意以为,歌妓并非皆为无情无义之人,也许许浑要表达的是,连歌妓们都流下伤心的眼泪,更遑论一般人呢!离人携带着送行人所赠之河畔柳,带着孤独感伤的心情离去。如此断人心肠、摧人泪下的离别戏码不断上演,远行人总是伤心黯然的离去。当然,送行者亦是极为感伤的。

从许浑对亡友的悼念可见其真切哀伤之情,而诚挚的友情在离别的诗句中表露无遗,可谓真情流露。

(待续)◇

──本文转自第60期<<新纪元周刊>>自由评论(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诗:咏许浑风格
林梅英:许浑的悲慨诗作 (下)
苏信文:永远不能放弃的天赋人权——自由
郑涛:世界人民的呼声——END CCP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