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压力大 香港社会稳定度受考验

人气 2
标签: ,

【大纪元7月2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张谦香港特稿)最近无论是在香港的菜市场或是一般商店,最常听到的的谈话主题是百物腾贵,基层小民埋怨再埋怨。的确,当前香港正饱受通货膨膨的压力,且已开始触发工潮,民心开始浮动,社会稳定度受到考验。

一九九八年香港受亚洲金融风暴袭击后,经济开始下滑,随之而来的通膨出现负成长。但自二零零四年起,本地经济开始复苏并带动通膨逐步上升。

根据香港官方最新公布的数字,六月份本地通膨率高达百分之六点一,创下十一年来新高;而去年同期通膨率只有百分之一点三。换言之,市民去年以港币一百元可以购买一件衣服的话,现在就要多付六元左右。

对于通膨的成因,本地的学者专家普遍归咎于外围因素,包括人民币升值、中国大陆输港物品价格趋升,以及本地房租上升和各项商品服务价格持续上调等。

从历史上看,过去香港曾经历三次高通膨时期,而当时的通膨率曾高达百分之十五,远高于眼前的水准。但问题是,当年的高通膨是由畅旺的经济所带动,普罗大众的收入相对增加,足以抵销物价的上升。

而这次香港在通膨大幅上升之余,经济成长却开始减缓,令人忧虑香港可能会出现“停滞性通膨(高通膨低经济成长)”。所以,尽管当前的通膨率并非历来最高,却引起社会各界更大的关注。

事实上,在高通膨的压力下,本地人心已开始浮动,其中以低收入人士的情绪最为不稳。进入七月以来,本地陆续爆发工潮,大型鲜奶制品公司“维他奶”及蒸馏水公司“屈臣氏”先后受到冲击,前者被迫同意调涨员工月薪百分之四点五,而后者仍在进行劳资谈判中。

由于通膨持续恶化,加上经济成长放缓,本地舆论开始担心,类似工潮将会陆续有来。经济日报于二十二日就发表社评指出,在高通膨压迫下,基层生活不好过,资方应主动协助员工,不能坐待劳资纠纷爆发。

文汇报则呼吁劳资双方一旦遇上纠纷,要互谅互让;同时,当局也警告一些政治团体利用当前环境推波助澜,以捞取政治本钱。

连串工潮及民意的反映也使特区政府感受到压力。十七日,行政长官曾荫权突然宣布十项措施来舒缓通膨对民生的影响,涉及金额达到港币一百一十亿元。这些措施包括减免学童搭乘铁路的收费、免收公屋住户两个月的租金及免收外籍佣工的税款等。

对于政府的上述措施,外界不少人觉得,在高通膨及低经济成长的情况下,恐怕这只是杯水车薪。长远而言,恐怕还得靠经济成长及通膨回落。

短期而言,本地学者对通膨问题都不敢抱持乐观态度。中文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关焯照公开表示,下半年通膨可能会突破两位数;城市大学商学院经济及金融学系副教授李钜威则预测,下半年通膨可能会上升至百分之七。

即使政府对前景也不敢乐观。政府发言人表示,由于国际食品及能源价格持续波动,通膨问题在今年剩下的时间恐怕仍不明朗。

综合各方的看法,在高通膨及低经济成长的情况下,下半年香港的经济及社会恐怕仍将面对一些不确定因素,这对政府来说将是一次严格考验。

相关新闻
香港屈臣氏劳资谈判破裂 员工续罢工
香港笼屋板间房居民热不堪言
港鸡贩要求七八成退即应赔偿
港天文台昨录得今年来最高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