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捐髓展大爱 髓缘不止歇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1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旭昇台北县10日电)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成立16周年,骨髓捐赠者今年10月逾2000例,透过捐髓者大爱,27个国家受赠者生命得以延续;许多夫妻、兄弟一起捐髓,甚至因髓缘牵起姻缘,步上红毯。

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成立于民国82年10月20日,早期人们以骨髓干细胞是俗称“龙骨水”的脊髓液,忧心取髓会伤脊椎造成瘫痪,错误观念导致劝捐不易。

花莲慈济医院院长暨骨髓干细胞主任石明煌,今天在台北慈济医院国际会议厅的“千囍感恩联谊活动”,向所有捐髓者及长期默默付出的关怀志工致敬。

他表示,推动捐髓这条路是漫长与艰辛的生命工程,从民国82年的1年7例捐髓者,至今,每天都有捐赠者。第一例捐赠者至第500例,耗时8年9个月,500例至1000例耗时3年,1000例至1500例已缩短为2年1个月,1500例至2000例只花了1年8个月。

今天也邀捐髓者分享心路历程,传达“救人一命,无损己身”的捐髓观念,截至9月底,骨髓干细胞志愿捐赠者资料,已累计32万7627笔,脐带血累计储存量有1万2549笔。

从新竹带儿子专程北上的捐髓夫妻张福琳、黄美铃,以身教印证言教。8年前,因为先生一句“不管你决定捐不捐,我都支持你!”让黄美铃无罣碍的救人。受妻子感动,2年前张福琳也捐髓,他客气的说,“其实,要救一个人相当不易,是团队的共同努力,我是最轻松的,只要躺着就可以了。”

黄美铃笑着说,捐髓者犹如再生父母,她还参加受赠者的婚礼,现在,“受赠者育有子女,年轻的老公都成为阿公,有孙子了。”

其实,要躺在手术房捐髓,并不像张福琳描述那般轻松。志工或捐髓者最困难的是与家属的沟通,以获得理解、支持。有些病患好不容易配对成功,却因为捐赠者临时反悔,而掉入失望深渊。

第501例的王斐鹊,母亲从疼惜、反对,到如今逢人还会说“我女儿是捐髓者”。平常打针非常怕痛的王斐鹊说,因为救人的意志坚定,咬牙也就撑过去了,害怕无法顺利捐髓,她还刻意增重。

2000多例的骨髓干细胞捐赠者,来自各行各业,每名捐赠者抱持着只要有机会能够救人,就不愿放弃的慈悲心,带给病患及其家人重生的希望,还有捐赠者因为参与劝髓活动牵起姻缘。

因捐髓而缔结良缘的游怡成回忆,当初捐髓时,在机场遇到也要前往捐髓健检的女子陈巧凌,两人聊起后一见钟情,开始交往,最后步上红毯。

台湾的捐髓大爱,已经广被国际,有27国的病友受惠。第1001例的刘玉麟、1501例的吴钦木,也都见证跨越国界、种族与肤色藩篱的捐髓大爱。他们说,“以善为宝”,希望用心抚慰不相识的人,走过生命的奇迹。

捐髓是一场爱的接力赛,曾经在手术室外等待亲爱的家人、也曾是躺在手术台上的捐赠者,张福琳及黄美玲伉俪体会过双重角色,现在积极参与劝髓活动,以经验分享大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