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英雄:贾凡教球兼招商勇闯难关

font print 人气: 1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瑞益台北1日电)从球员到教练,甚至负责招商,明道大学篮球队教练贾凡身兼数职。他说,“与其怕接受压力与挑战,不如勇敢面对,那么先被淘汰的就不会是我。”

今年34岁的贾凡,过去曾经率领飞驼篮球队,获得全国甲组篮球联赛冠军,之后转战前中华职篮宏国队,但只停留很短暂的时间,又来到南山高中担任教练,带领南山高中获得高中篮球联赛(HBL)甲组冠军。2005年,他到彰化明道大学担任教练,在今年3月带领明道大学获得大专篮球联赛(UBA)甲二级冠军。

贾凡在明道大学不只是教练,还得去招商,承包大型赛会。他以自身为例说,“当教练是比较自在的,但要怎样说服老板提拨一笔经费给你,这就是问题所在。”如何将运动化为管理与经济效益,并藉由比赛带来收入,是他这几年来常在思考的问题。

他指出,对运动员而言,文字与数字是比较难以理解的,还好,他在中兴大学时念农业经济学系,修过会计与统计学,对财务报表不是太陌生,对金钱也还有一些概念。

贾凡说,要去提案,得写企划案,但他以前对这些并不熟悉,因此他曾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去学习。当时因为一早得向明道大学校长汪大永做简报,他每天都得清晨4时左右就起床,准备简报资料。

那时候真的很痛苦,他说,什么都不会,只有关起门来学习。运动员常给外界一个观念,觉得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但他们越觉得我不行,我越要做给他们看。”

为了争一口气,贾凡每天努力学习提案、吸收知识,并向学校的同事与前辈虚心请教,一点一滴的累积知识,化为成长。他于2006年提案的国际轻艇马拉松邀请赛,在日月潭成功举办,获得许多好评。这个案子的成功,也建立了他的信心。

贾凡指出,这社会大多讲求“结果论”,不问过程。还好他当过运动员,抱持“只要赢球,不管如何,就是要达成任务”的理念,克服这些难关。

他说,人生是一连串的挑战与历练,篮球是他所擅长的,他可以轻松以对,但面对陌生的企划提案,就要更加努力,花大把时间去学习。

除了篮球之外,贾凡也希望明道大学的学生不只是打篮球,还要兼顾学业。他以电影“卡特教头”为例,指出台湾球员的出路太过狭隘,似乎除了打球,或是转任教练,没其他事好做,因此他希望学生们能兼顾篮球与学业。

贾凡说,如果他离开球场,不当教练了,希望能成立一个运动管理平台,为台湾未来的运动产业铺路,因为运动常常流于空谈,要有经济效益与实际收入,这产业才能够存活下去。

他还以大专篮球联赛为例说,虽然大专篮球联赛现在是一片沙漠,他却觉得如果好好做,商机是无限的,像是他带领的明道大学篮球队今年将打甲一级,希望能有好成绩,让大家看到明道大学的努力,并吸引更多的球迷、朋友,以及同业的认同。

对于未来,贾凡努力踏出每一步,他认为,“与其怕接受压力与挑战,不如主动、勇敢去面对,因为越是逃避,压力反而更为找上门,只要勇敢面对,那么先被淘汰的就不会是我。”981101

“今天的台湾英雄”专栏部落格网址:http://www.cna.com.tw/TWHero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央社记者何旭如台北 3日电)你看过单一植株可以开出470朵花的菊花吗?种花种了20几年的老园丁颜春城,带领一群台北市政府公务员,花了两年时间,培育出每株开花上百朵、每朵花大如手掌的大立菊,今年还要挑战单株800朵的新境界。
  • (中央社记者汪淑芬台北4日电)劳保局台北办事处的吕俐莹是柜台人员,曾是乳癌患者,但她乐观的个性不只让自己坚强,还用自身经验抚慰他人,给予许多素昧平生癌症病患力量,有如劳保户的张老师。
  • (中央社记者吴协昌台北10日电)湄河从北向南,静静的将大地画分开来,只是东岸与西岸俨然两个世界。赖树盛常常坐在东岸的美索镇,眺望对岸,看着一批批的缅甸难民涌向美索,逃离军政府的魔掌。
  • (中央社记者陈舜协台北11日电)屏东的泰武国小全校44人,却有一支19人的排湾古调传唱队,用歌唱唤起部落的文化觉醒。播下这种子的查马克却是一位“连简谱都看不太懂”的人。
  • (中央社记者冯昭台北17日电)从媒体转战农业,在台北农产运销公司工作的焦钧没想到的是,卖台湾水果的经验也能做外交,帮助台湾的友邦。
  • 戴上助听器、打开盲用电脑,经营按摩工作室的卢冠良在电子布告栏PTT上发表文章“今天去帮义工按摩”。虽然视障加上听障,他用行动证明,即使不幸双重残疾,一个人仍可以拥有“负负得正”的人生。
  • (中央社记者李明宗台北24日电)到底是要念尾(ㄨㄟˇ)巴还是尾(ㄧˇ)巴啊?“暴虎冯河”是什么意思?现在只要连上“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或“成语典”网站就可一清二楚。这些都要归功前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主任委员李鍌与两位兼职助理开始的编字典工程。
  • 李培徽近30年的摄影生涯,除记录历史时刻,也与历任阁揆建立深厚情谊,成为近代史的见证...
  • 鞋店老板张文杰曾经凡事向“钱”看,不知不觉忧郁症上门。后来靠岳父母和教会的关怀走出忧郁,并悟出家庭、事业和教会各80分的“38主义”。即使鞋店面临16年来首次亏损,他仍坚持不裁员,只是自己和妻子减薪。
  • (中央社记者黄慧敏台北31日电)人称“阿山哥”的摄影师徐廉钧以一种近似传教士的精神拍摄婚纱照,他曾推动要求新人接受婚姻辅导课程换取婚纱照退费1万元的方案,盼新人都能用心经营家庭,增添社会祥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