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雄:賈凡教球兼招商勇闖難關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瑞益台北1日電)從球員到教練,甚至負責招商,明道大學籃球隊教練賈凡身兼數職。他說,「與其怕接受壓力與挑戰,不如勇敢面對,那麼先被淘汰的就不會是我。」

今年34歲的賈凡,過去曾經率領飛駝籃球隊,獲得全國甲組籃球聯賽冠軍,之後轉戰前中華職籃宏國隊,但只停留很短暫的時間,又來到南山高中擔任教練,帶領南山高中獲得高中籃球聯賽(HBL)甲組冠軍。2005年,他到彰化明道大學擔任教練,在今年3月帶領明道大學獲得大專籃球聯賽(UBA)甲二級冠軍。

賈凡在明道大學不只是教練,還得去招商,承包大型賽會。他以自身為例說,「當教練是比較自在的,但要怎樣說服老闆提撥一筆經費給你,這就是問題所在。」如何將運動化為管理與經濟效益,並藉由比賽帶來收入,是他這幾年來常在思考的問題。

他指出,對運動員而言,文字與數字是比較難以理解的,還好,他在中興大學時唸農業經濟學系,修過會計與統計學,對財務報表不是太陌生,對金錢也還有一些概念。

賈凡說,要去提案,得寫企劃案,但他以前對這些並不熟悉,因此他曾花了大半年的時間去學習。當時因為一早得向明道大學校長汪大永做簡報,他每天都得清晨4時左右就起床,準備簡報資料。

那時候真的很痛苦,他說,什麼都不會,只有關起門來學習。運動員常給外界一個觀念,覺得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但他們越覺得我不行,我越要做給他們看。」

為了爭一口氣,賈凡每天努力學習提案、吸收知識,並向學校的同事與前輩虛心請教,一點一滴的累積知識,化為成長。他於2006年提案的國際輕艇馬拉松邀請賽,在日月潭成功舉辦,獲得許多好評。這個案子的成功,也建立了他的信心。

賈凡指出,這社會大多講求「結果論」,不問過程。還好他當過運動員,抱持「只要贏球,不管如何,就是要達成任務」的理念,克服這些難關。

他說,人生是一連串的挑戰與歷練,籃球是他所擅長的,他可以輕鬆以對,但面對陌生的企劃提案,就要更加努力,花大把時間去學習。

除了籃球之外,賈凡也希望明道大學的學生不只是打籃球,還要兼顧學業。他以電影「卡特教頭」為例,指出台灣球員的出路太過狹隘,似乎除了打球,或是轉任教練,沒其他事好做,因此他希望學生們能兼顧籃球與學業。

賈凡說,如果他離開球場,不當教練了,希望能成立一個運動管理平台,為台灣未來的運動產業鋪路,因為運動常常流於空談,要有經濟效益與實際收入,這產業才能夠存活下去。

他還以大專籃球聯賽為例說,雖然大專籃球聯賽現在是一片沙漠,他卻覺得如果好好做,商機是無限的,像是他帶領的明道大學籃球隊今年將打甲一級,希望能有好成績,讓大家看到明道大學的努力,並吸引更多的球迷、朋友,以及同業的認同。

對於未來,賈凡努力踏出每一步,他認為,「與其怕接受壓力與挑戰,不如主動、勇敢去面對,因為越是逃避,壓力反而更為找上門,只要勇敢面對,那麼先被淘汰的就不會是我。」981101

「今天的台灣英雄」專欄部落格網址:http://www.cna.com.tw/TWHero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央社記者何旭如台北 3日電)你看過單一植株可以開出470朵花的菊花嗎?種花種了20幾年的老園丁顏春城,帶領一群台北市政府公務員,花了兩年時間,培育出每株開花上百朵、每朵花大如手掌的大立菊,今年還要挑戰單株800朵的新境界。
  •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4日電)勞保局台北辦事處的呂俐瑩是櫃台人員,曾是乳癌患者,但她樂觀的個性不只讓自己堅強,還用自身經驗撫慰他人,給予許多素昧平生癌症病患力量,有如勞保戶的張老師。
  • (中央社記者吳協昌台北10日電)湄河從北向南,靜靜的將大地畫分開來,只是東岸與西岸儼然兩個世界。賴樹盛常常坐在東岸的美索鎮,眺望對岸,看著一批批的緬甸難民湧向美索,逃離軍政府的魔掌。
  •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11日電)屏東的泰武國小全校44人,卻有一支19人的排灣古調傳唱隊,用歌唱喚起部落的文化覺醒。播下這種子的查馬克卻是一位「連簡譜都看不太懂」的人。
  • (中央社記者馮昭台北17日電)從媒體轉戰農業,在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工作的焦鈞沒想到的是,賣台灣水果的經驗也能做外交,幫助台灣的友邦。
  • 戴上助聽器、打開盲用電腦,經營按摩工作室的盧冠良在電子布告欄PTT上發表文章「今天去幫義工按摩」。雖然視障加上聽障,他用行動證明,即使不幸雙重殘疾,一個人仍可以擁有「負負得正」的人生。
  • (中央社記者李明宗台北24日電)到底是要念尾(ㄨㄟˇ)巴還是尾(ㄧˇ)巴啊?「暴虎馮河」是什麼意思?現在只要連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或「成語典」網站就可一清二楚。這些都要歸功前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主任委員李鍌與兩位兼職助理開始的編字典工程。
  • 李培徽近30年的攝影生涯,除記錄歷史時刻,也與歷任閣揆建立深厚情誼,成為近代史的見證...
  • 鞋店老闆張文傑曾經凡事向「錢」看,不知不覺憂鬱症上門。後來靠岳父母和教會的關懷走出憂鬱,並悟出家庭、事業和教會各80分的「38主義」。即使鞋店面臨16年來首次虧損,他仍堅持不裁員,只是自己和妻子減薪。
  •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31日電)人稱「阿山哥」的攝影師徐廉鈞以一種近似傳教士的精神拍攝婚紗照,他曾推動要求新人接受婚姻輔導課程換取婚紗照退費1萬元的方案,盼新人都能用心經營家庭,增添社會祥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