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型心脏支架 人体可吸收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14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魏怡嘉/台北报导〕传统金属心脏支架会永久留在血管内,容易引发血管发炎反应,进而造成血管再狭窄,将于二○一二年上市的“人体可吸收支架”,已经成为新研发趋势。

目前金属心脏支架,患者自付金额约为四到七万元,将来人体可吸收支架上市之后,病患需要负担的自付金额,应该不会高于金属支架。

将于二○一二年上市

“人体可吸收支架”计划主持人美籍华裔丁妮博士,日前来台向国内医界介绍“多聚合乳酸”人体可吸收支架,并指出人体试验结果发现,这款支架在放进人体两年后,可完全被人体吸收,血管经两年的修复,即使支架被吸收,病人血管仍保持支架植入后的舒张内径,未再狭窄。

“人体可吸收支架”为超过二百种聚乳酸的聚合物(简称PLA )制造而成,该研究计划日前在西班牙举办的“欧洲介入性心血管年会”上,发表了为期两年的人体试验结果,支架在植入病患心血管内九个月后就开始融解,两年后,可完全被人体吸收,且支架植入的部位发展良好,两年内,未有任何支架内血栓发生。

三十位试验的病患当中,只有一位病人在植入后的六个月出现心肌梗塞情况,总括两年发生不良事件的比率是三.六%。

中华心脏基金会秘书长黄瑞仁表示,传统金属心脏支架在一九九五年进到台湾,虽然支架的金属物质一直在研发进步中,但医界始终认为,金属对人体仍是异物,除了较易引发血管发炎反应之外,在人体放超过二、三十年,会不会有什么问题或副作用,目前还没有统计数字。

近年来可被人体吸收的生物相容性的材质,一直是医疗器材研发的方向,包括用来固定骨头的骨板及骨钉等。心脏血管支架也努力寻求突破。

黄瑞仁指出,多聚合乳酸支架虽然植入人体后两年会被完全吸收,不过,目前评估还是以心血管硬化较轻的病患比较适用;如果是心血管严重硬化的病患,撑开后支架如果被吸收消失,可能还是会发生再狭窄。

植入人体九个月开始融解

至于如何判定病患心血管是否硬化严重?黄瑞仁表示,可以视心绞痛的症状表现,再配合运动心电图或是心脏核子医学灌注扫描来判定。

依健保局资料统计,一年约有一万五千多名病患采取心脏血管支架治疗,其中八十%的病患都不属于心血管硬化的这一群,“多聚合乳酸”人体可吸收支架若未来研发成熟,将造福八成以上、约一万两千位接受心脏血管支架治疗的病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