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中的人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贯明
font print 人气: 361
【字号】    
   标签: tags:

古今中外的人类历史书,是一面无微不见的明镜。阅读历史故事,就可以超越时空,犹如把记录天下兴亡之事的录影片在眼前重新播放一遍,令人乐趣盈然。历史书中的内容包罗万象,因此读史之人自然也能从中受益无穷。

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所着的《史记》一书, 就是这样一本令人开阔视野的好书。今天信手打开《史记》,映入眼帘的是一句睿智高远的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于《史记.李将军传》,《史记》卷一零九《李将军传》中说:“李将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把上则成语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桃树和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因其花朵美艳,果实可口,人们自然就会去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能走出一条小路来。以此来比喻为人只要真诚笃实,行为高尚,无需太多的张扬,自然就能感召人心,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是司马迁对西汉大将军李广的评价。李广是中国古代西汉时期的一代名将,他智勇双全,长期与匈奴作战,为汉朝的边疆安定立下了赫赫的战功。作为一个统军大将,他不但武艺过人、胆略非凡,就是在呵护部下兵士方面,他也有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在一次行军途中,天气非常寒冷,李广发现身边有一个腿部负伤的士卒,冻得全身一直打颤,行走起来一跛一跛的,十分艰难。于是他立即跳下马背,毫不犹豫地牵着缰绳来到这个士卒跟前,亲切地对他说:“你的行动如此不便,就暂时骑我的马吧!”说完李广便小心翼翼地把他扶上马背,并且亲自为他牵马,同时,轻声地和他交谈。

负伤的士卒受到将军如此的呵护,不由得感激涕零。当军队终于到达宿营地点时,又发现军中粮食缺乏,李广为了让负伤的士卒吃的好些,就将自己那份饭菜也给他送去,自己却是空着肚子挨了一夜。

李广为人真诚和善,行事磊落,关心部下,虽然他从来不自我张扬,但也使许多人深受感动。士卒们因受到将军的关怀,便全力以赴地杀敌打仗,来回报他,致使军队捷报频传,所向无敌。后来,当李广将军去世的噩耗传到军营时,全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连许多与大将军平时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纷纷悼念他。在人们心目中,李广将军就是他们崇拜的大英雄。因此,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李广称赞有嘉。

其实,人世间的显示心是一种很不好的心。是真金总会闪光,真正道德高尚的人,都不会标榜自己的能力与才华,虽然他不张扬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其高尚的品德仍然会得到大家的尊敬与赞赏。犹如空谷中的幽兰,虽然默默无闻,但其芳姿高贵,馨香怡人,慕名而远道来访者,总是络绎不绝;又如人品与才学兼优的大德之士,即使深居简出,但登门求教乐意与之交往者,亦不乏其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一种令人向往的高尚的精神境界,更是一种品德和修养的生动体现。因此我认为为人也应该具备谦虚内敛的品格,乐于助人而且不张扬自己,其大德就能如真金一样闪光,又如桃李的花香一样令人心旷神怡。@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诗中说:“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袴少伟男。” 在现实生活中,人生的道路崎岖坎坷,没有一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伟大的人生必定要经受失败和挫折的磨炼,要想成为一 位伟大的人就必须经受住这种磨炼,而经受住这样的磨炼就需要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人生中的各种苦难与生老病死可以使一般的人感到不幸,然而苦难却同时也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并造就高尚的人格魅力。
  •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 人一旦看淡了名利,放淡了欲望,马上就会有解脱之感,有心修行的人应该先从清心寡欲做起。冷眼看尘世,人这一生营营碌碌,究竟是为了什么?什么 时候才能忘却?不再苦苦追寻?最能贴切的表现这种心境的莫过于苏东坡词中的名句: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 人世间的大声喧哗与吵闹,大多是虚张声势之举,各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则需要以平静与祥和的心态去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诚如古典名句中所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拥有人世间的一切学识也不是大智慧,已经超脱世俗、可以透彻天机、听懂天意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者。
  •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一句经久广泛流传于世间、警世喻人的格言。在孔子门人所撰的《孔子家语‧六本》中也有记载,孔圣人也曾说过“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 自从十六岁一别故乡,我已经有近三十年没有回去过。在异国他乡谋生,历经重重磨难,每当凝神静思之时,脑中时常闪现出故乡的山河。然而,最让我怀念的景物却不是青山绿水,而是故乡冬天的雪。风雪严寒的北国景象对一些惧冷的人来讲,或许是一种折磨,但是对一些性格乐观的人来说,相反却能带来莫大的乐趣。
  • 对于有信仰的人来讲,神灵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俗语说“三尺头上有神灵”,所以他们会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言行,不做损人利己之事。无神论者则无法感受到神灵的存在,因此即使作出了伤天害理的丑事也无所顾忌,只要没被人发现,他就难有悔过之心。由此可见,没有信仰自由的国家是非常可怕的,那样的国家绝不会有真正的和睦。
  • 唐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一座灿烂夺目的艺术宝库。尤其是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大气磅礴,韵调优美。不仅格调豪壮,而且朗朗上口,广为传颂。
  • 在我走上修炼的道路之前,最难理解的一句古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这是老子《道德经》中开篇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涵义非常深奥,因此在学术界也有好几种解释。我也曾经颇有兴趣的对各种解释做过一番考证,我自己当时比较认同的一种解释是:“道”(道就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的根本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是可以感悟的,但并不是像一般常人所认识的那样。
  • 中国古代的圣贤和忠臣义士们通过修身养性,其人品都达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闪烁着真理之光的名言名句,至今仍是激励人心的宝贵精神遗产。道家始祖老子说过“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儒教始祖孔子则在《论语》中留下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名句;宋朝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他在《满江红》一词中吟出了“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那样气壮山河的瑰伟妙诗;同为宋朝忠臣的文天祥则在《过零丁洋》一诗中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那样气吞山河的千古绝句;明朝的大忠臣于谦则在《石灰吟》中写出了“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那样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不朽名吟。与此相比,宋朝名臣范仲淹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宏伟壮举,然而他在《岳阳楼记》中写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样也是一句传颂千古、脍灸人口的名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