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英雄:谢智谋浪子回头引领中辍生

font print 人气: 2156
【字号】    
   标签: tags:

(中央社记者谢佳珍台北23日电)很难想像,台湾体育大学休闲产业经营学系助理教授谢智谋曾是中辍生,因偷窃被捕,现在的他投身教育,利用所学的体验教育、冒险治疗专长,帮助和他一样的中辍生找回自我。

46岁的谢智谋小时候家住新竹县芎林乡,父亲动辄对母亲暴力相向,因为受不了家里气氛,小学就开始在外游荡。举家搬到桃园后,即便国中念的是升学班,他翘家还逃学,是师长眼中的头痛人物,讨厌上学,到处玩乐放纵自己的结果就是被退学。

凭着聪明考上台北成功高中,却还是提不起劲念书,又开始自我放逐。逃学对他是家常便饭,还在西门町打架,逞凶斗狠。这回再被退学,之后转学考回桃园高中,却又因为偷摩托车失风被捕,扭送警局。

“当时被警察铐上手铐,带上公车,乘客睁大眼睛看着我”,谢智谋说,在看守所待了4小时,被交保后3天,又接到留级通知,对他是双重打击。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当时谢智谋不停的问自己,思索存在的意义,之后下定决心要浪子回头,“一定要让别人看得起”。

人生就是这么充满戏剧性。摆脱过往的荒唐,谢智谋重拾书本考回桃园高中,成绩都是名列前茅。毕业后考取师大体育系,并负笈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取得体验教育与冒险治疗博士,10年前回台湾任教。

过去那段年少轻狂,谢智谋现在说来一派轻松,“我不后悔”,因为过去经验,“现在我才能帮助人”。他对自己说,30岁以前,要让别人看到自己存在的价值;30岁以后,要帮助中辍生看到他们的价值。

现在的谢智谋不仅是台湾体育大学助理教授,也是台湾亚洲体验教育学会理事长,还曾是救国团咨商中心台北张老师咨询委员、内政部儿童局长期营队高关怀青少年冒险辅导营队总督导,多年来关心中辍生议题。

有中辍经验的谢智谋最能体会中辍生心情,他利用所学,以及体验教育、冒险教育与治疗的专业,投入协助中辍生、偏差行为、家暴个案,帮助这群孩子就像是帮助年轻时候的他自己。

谢智谋带这群孩子走出教室到户外上课,2006年他们到美国阿拉斯加划独木舟、2007年挑战标高6189公尺的喜马拉雅山岛峰、2008年攀登5895公尺的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马札罗山、今年1月远征纽西兰。

别以为带中辍生“上山下海”就是冒险治疗,所谓冒险治疗也不是认为中辍生有病,把他们当病人。谢智谋是藉由户外课程,体验冒险、引导启发,带领中辍生反思,在此同时进行辅导咨商与对话,进而改变他们的行为与认知,让他们找到存在的价值,在大自然中找回自我。

每次的营队活动时间至少10天,与中辍生相处在一起,谢智谋打趣的说,“就像同一帮的”。有相同的成长经验,很容易打破彼此藩篱,取得信任,拉近距离。
    
辅导过上百个中辍生、行为偏差的个案,常有孩子在活动训练后,告诉他会立志念书、戒烟或戒掉不良习惯,听到这些话是他投入冒险教育与治疗10年最感到欣慰的时刻。

谢智谋不仅帮助中辍生找回自我,也训练学生助人。2007年挑战喜马拉雅山岛峰后,他带着台湾体育大学硕士班学生“送爱到尼泊尔”,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兴建教室、招募老师、志工服务,行前他们在台湾筹募经费,唤起台湾对国际贫童的关怀。  

面对台湾有越来越多中辍生,谢智谋以过来人经验说,中辍生喜欢刺激、挑战权威,0.5坪大的教室改变不了人,一定要有适合他们的地方,让他们学习、激发潜能,体验教育与冒险治疗正提供这样的平台。

“我是一个传统教育下的另类学生,却是教育界一个另类的冒险教育家”,谢智谋这么形容自己,也不介意因为过去那段惨绿岁月,被外界称做“流氓教授”。

“山是我的家,海是我的拥抱,冒险是我的生活与生命”,谢智谋为和他有相同成长经验的中辍生开启一扇学习之窗,也为他们的人生开启另一道门。980523(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央社记者韩婷婷台北13日电)“有人用相片或旅行写日记,我要用跑步为我自己写下精彩的人生”。超马选手吴胜铭在一次车祸中断了5根肋骨,第二天他提着血袋,回到跑道,继续未完成的梦想;他要用他的双脚带着国旗踏遍全球,行销台湾。
  • (中央社记者刘嘉泰花莲县14日电)罹患先天性青光眼的花莲子弟赵秦豪,22年前双眼全盲后,凭着不服输的毅力在职场闯出一片天。虽然多次遭受人生逆境,但终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并写下“目中无人”的奋斗故事,鼓励陷入困境的民众勇敢面对人生挑战。
  • 年逾70的客家文史专家黄鼎松,为客家与原住民子弟编写乡土教材,又编写苗栗县志与乡志,办原住民部落大学,因为他深信,“族群融合团结,才能让台湾破除巨浪,顺利向前行”。
  • (中央社记者杨思瑞台南县16日电)他从小学开始就是家扶中心的受扶助学童,求学阶段常和母亲一起“剖蚵仔”赚取微薄家用,如今行有余力,蔡凤文抱持“受人点滴涌泉以报”之心,回馈社会,持续拉拔家扶中心受扶助学童,协助扩大爱的力量。
  • (中央社记者王鸿国台北县16日电)总统马英九今晚参加国际生命线台湾总会新旧任理事长交接典礼,他致词时援中央社“台湾英雄”系列报导,靠呼吸器维生仍努力作公益的陈荣福为例,呼吁大家更应珍惜生命。
  • 糕饼师傅苏建兴说,“上天如果没有让我灭亡,我一定要变得更强壮!”多次遭受命运打击,经济周转困难、父亲辞世、右手被机器压到几乎残废,但仍不畏命运捉弄,以单手逆转人生,在糕饼界闯出一片天。
  • (中央社记者叶子纲云林19日电)投入云林生命线志工31载,今年81岁的陈辉说,年轻时受到许多帮助与照顾,到了行有余力之年,只想回馈社会,但他总感觉付出的少、得到的多,会继续“用生命服务生命”。
  • (中央社记者江俊亮嘉义县20日电)“台湾失业人口这么多,如果我们不互相取暖,谁能帮助我们?”肢体障碍的陈永守,新近开设一家“再生柑仔店”,结合一群中高龄失业者担任“跑腿族”,为人生第二春再出发。
  • (中央社记者黄彦瑜新竹县21日电)“老柜子放了60年还有人去买,为何奇木家俱用了3到5年,就被丢到路上?”承接父亲的传统木艺事业,出生北埔客家庄的范扬田、范扬武兄弟用创新思维为老东西注入生命。对他们而言,客家的简约哲学,就是力量。而老祖宗晴耕雨读的生活,更让他们对环境变化处之泰然。
  • 从小在木头堆里打转,范氏兄弟对木材了若指掌,木头对他们而言,是属于家的情感,“闻到木头的味道,就知道,家快到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