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抓狂,教出好孩子(9)

教养守则 :不同孩子适用不同的教养守则
理察.田普乐 译/游绣雯
【字号】    
   标签: tags:

不用一套策略,套用在每个孩子身上教养守则谈到,要依照孩子个别性格的现实状况,来调整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而现在这条守则则更进一步—有时候父母的确必须对每个孩子使用不同的守则。

每个孩子都不尽相同,所以父母的确必须思考,一体适用的原则并不正确。当然,当孩子认为事情对他们不利时,他们不会喜欢这条守则,所以有些守则必须要人人遵行。如果你喜欢的话,就称呼这些为家庭守则。上床时间到了,每个人都该去睡觉,大家饭后都要帮忙收拾,这才公平。但是有些守则就必须按照孩子的性格,稍加调整。

我诚实告诉大家,当我初为人父时,我认为只为某个孩子调整规定,很不公平。父母必须对所有孩子,秉持相同的原则,真是再明显不过的道理。然后当孩子开始长大,我了解到,某些原则对特定的孩子而言,真是太苛求了。

我可以在这里举个例子,我有个儿子,他患有“病理性的不整洁症”。他的脏乱指数是企业级的(对,我又犯了对事不对人,不要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的教养守则。不过我可没指明是哪个儿子。)但是他对自己的脏乱程度一无所悉,因为他有一种怪异的病症,让他无法看见在他所到之处所制造的脏乱。请他为自己收拾善后与要求其他兄弟姊妹做清理工作,完全不能相提并论。这项要求对他而言,是多二十倍的负担,因为他对脏乱视而不见,他也无法了解这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他对脏乱一点都不介意),打扫收拾每天会花掉他好几个钟头的时间。所以,事实上,把相同的守则适应到全体孩子身上,对他而言很不公平。

当然,我们没有让他逃避责任,但是我们的确妥协,让他有比别人低一点的标准。他必须参与清理的工作,只要他真心做好他的份内工作,我们会协助他。当他慢慢长大,责任也逐渐转交给他自己。

我也要附带说明,这个儿子能长时间专注在一件事情上,你可以要他坐下来做功课,一坐起码半个小时以上,没有问题。而他一个爱干净的兄弟,要他坐下来写超过十分钟的作业却很难,所以我们允许那个孩子,把作业分摊成好几个小部分,在周末完成。

换言之,有时候每个人遵守相同的规定是唯一公平的方法,但有时候这样做可能并不公平,父母必须注意这些情形。重点是,父母对每个孩子有什么要求。

摘自:《不抓狂,教出好孩子》新手父母出版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你还记得自己的孩提时光吗?回想过去的时光—你当然会记起来。假如老师告诉你,下次数学考试考得好,就记嘉奖,赏糖果吃,或是在公告板上表扬。好,另一种方式是,老师警告你,如果考试考不好,下课时间不准出去玩,或是放学后留校察看,体育竞赛,禁赛一场(或者罚你连打两场球—视你的运动细胞而定)。这两种方式,哪一种比较可能让你想把考试考好?
  • 当孩子存心找碴、顶嘴时,又怎么办呢?即使是在这种时候,父母通常也能化麻烦为欢笑。如果你能掰出个笑话,或是在适当的时刻,以温馨,戏而不谑的方式调侃他们,通常就可以改变他们原来会让你活受罪的心态。如此一来,大家都会比较快活,亲子关系也会更加稳固。
  • 我曾经认识一位相当值得信任,很诚恳的人,她开了一门儿童行为的课程还是讲座之类的。有一次在某个场合,她告诉我,她学得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不是孩子顽皮,孩子是好孩子,而他不过做了一件顽皮的事。”哈,我们认为这是我们所听过,疯狂的政治正确心理学中最好笑的例子。我们一逮到机会,就会传诵这则荒谬至极,令人哗然的忠告。
  • 我有个堂弟,他有严重的学习障碍,肢体发展极不协调,这使得美劳、运动、演奏乐器,对他而言,都变成十分困难。老实说,这么多年来我们都看不出他在哪方面会有发展。
  • 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治疗那些成长在缺乏关爱的家庭环境的儿童时,有可能会遇到庞大的障碍......
  • 对父母或教育者来说,最严重的儿童教育错误,就是对走上错误道路的儿童预言悲惨的结局。这类愚蠢的预言会助长儿童的怯懦,让情况无限恶化。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积极的态度鼓励儿童。
  • 我们必须从“激发这类儿童的勇气,并让他们相信自己的长处与能力”来进行治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