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抓狂,教出好孩子(4)

教养守则 :奖励胜于处罚,但不过度才不致让孩子患得患失
理察.田普乐 译/游绣雯
【字号】    
   标签: tags:

你还记得自己的孩提时光吗?回想过去的时光—你当然会记起来。假如老师告诉你,下次数学考试考得好,就记嘉奖,赏糖果吃,或是在公告板上表扬。好,另一种方式是,老师警告你,如果考试考不好,下课时间不准出去玩,或是放学后留校察看,体育竞赛,禁赛一场(或者罚你连打两场球—视你的运动细胞而定)。这两种方式,哪一种比较可能让你想把考试考好?

嗯,如果你和我很像的话,你就可能把数学考好。不过,为了奖赏,我当然会更努力以赴。如果没有意外,你也会更努力。根据最近的研究以及儿童心理学家的说法,奖励有助于鼓励孩子配合。

这并不表示,每次孩子说声“请”,父母就得奖励他,或是孩子打扫房间,就发奖金。多数时候,孩子知道父母注意到他们的努力,欣赏并感激他们的付出,孩子就会很开心。所以要让孩子知道:“很不错喔,谢谢你!”或是“嘿,不用我开口,你就把房间整理干净,你真是太棒了”、“谢谢你今天早上很安静,让我能在床上多躺一会儿”。

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想再复制一次这种表现,好再次博得父母的赞赏。让孩子知道父母注意到他们的努力很重要,所以父母一定要记得告诉他们,否则就无效了(而且下个星期天,清晨六点,你准会被孩子争吵的声音吵醒)。

对那些必须事先和孩子讨论的重大事件,使用奖励而非处罚的原则,仍然很重要。告诉孩子,如果他们在公园的行为良好,晚上会煮他们最爱吃的餐点,或者,如果一整个月都能保持房间整齐,你可以答应提高他们每个月的零用金。

这不是说棍子就毫无用武之地(棍子显然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但是在理想世界,处罚只是备而不用,永不须真正派上用场,除非是在行为严重脱序的情况下。不过即使如此,处罚还是应该与奖励双管齐下。所以你可以告诉青春期的儿女,如果他们继续晚归,周末会被禁足,然而如果他们这一整个月都能在规定时间前回家,则他们的晚归时间可以延长十五分钟。

不过在这里我也要警告大家(不能让你太轻松),要小心,不要因为过度奖励,而让孩子因此而患得患失,因而承受过多压力。如果你告诉孩子,考试成绩很好,就可以拥有一辆自己的车,或是可以开父母的车,这样就给孩子很大的压力。这样万一孩子失败了,他们会受到双重惩罚,一则因为考试受挫,再则因为无车可开而患得患失。

摘自:《不抓狂,教出好孩子》新手父母出版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