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全球经济复苏有望但后继乏力

标签:

【大纪元8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海宁编译报导)《经济学人》最新一期的文章认为,经济衰退给全球带来重创,但是此次19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或许已经结束。这并不说明前途一片光明。漫长且痛苦的U形复苏也许正在开始。

文章说,世界各国的经济情况都有所好转。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经济体开始复苏,其中几个国家在第二季度的折算年度增长率(annualized rates )已经超过10%(译者注:中国的增长率存疑。今年5月份的一期《经济学人》有专文论述中国可疑的增长率)。4到6月间,少数发达经济体也已经出现小幅增长。日本工业产出的折算年度增长率达到3.7%,德法两国增长也达到1%以上。美国住房市场已经出现缓慢回稳迹象,失业率上升的幅度正在放缓。大多数预测者预计,其工业产出将在7至9月间开始扩张。与一年前相比,绝大多数经济体规模均缩小。但按季度来比,它们均复苏在即。

这是个好消息。工业产出停止下降总是复苏的前奏。不过,一个有趣的问题是这场复苏将是何种形式的复苏。争论围绕着三种情形:“V”形,“U”形和“W”形。由于被压缩的需求得到释放,V形是一种猛烈的复苏。U形则要疲软一些,较平滑。W形复苏的增长将在几个季度后再次下滑。

乐观者认为这次衰退的规模预示反弹将十分有力。他们指出,紧随美国战后大萧条的是一次活力十足的复苏。再如1981-1982年衰退之后的两年,工业产出骤升,平均增长率将近6%;而本次危机中生产萎缩甚至比1980年代那次更强也更长。

但是悲观派认为,这次衰退的原因决定了复苏将是虚弱的,甚至会二次衰退。与典型的战后萧条不同,这次衰退是金融泡沫破裂的产物,而不是高利率。在过度负债的借贷者需要重建他们的资产负债表,金融体系须得到修复的情况下,未来增长可能乏力,而且容易出轨。1990年代日本银行业危机曾让这个国家的经济停滞十年之久;而1997年生硬的加税又将其拖回衰退之中。

“V”代表脆弱(Vulnerable)

上述两者观点都不一定正确。本次全球危机不仅混合了若干种不同类型的衰退,各国的对策也是史无前例的。对那些泡沫经济体,衰退集中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债务驱动的消费模式难以为继。崩溃的深度和广度被全球金融产业的停转放大,造成投资者信心崩盘,股价暴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随后出台。如何复苏将依赖于这些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刺激政策生效以及库存周期的作用下,复苏的形状短期内看起来会像“V”形。在新兴亚洲国家,金融交易解冻,股票市场反弹,巨额财政刺激都引发经济反弹。政府的支持,特别是就业补助和新车购买补贴,代替了德国和法国的疲软需求。随着出口订单上升以及信心增长,接下来几个月可能会出现惊人的繁荣。在美国,财政刺激也开始见效,“现金换旧车”计划将在短期内支撑起企业的产能。这些公司迟早会停止削减库存。

建立在股市调整基础上的反弹必然是暂时性的,基于政府刺激的复苏也注定无法持久。除这两个因素之外,并没有太多值得庆贺的理由。由于法拍上升,高失业率,以及购房者税收优惠终止,美国房市或许会再次下跌。即便房市趋稳,由于美国家庭需要偿债,消费者支出将持续衰弱。在美国及其他泡沫破裂的经济体中,复苏简直无法想像。其他经济体V形复苏也只可能在国内旺盛的个人需求替代政府的财政刺激政策才可能发生。在日本及德国,失业还将进一步增加,复苏看来短期内不可能发生。新兴经济体可能性稍大,特别是中国。但中国需要进行从货币政策到财政津贴的一揽子改革,才能提高劳工收入并鼓励国内消费。没有这种改革,全球复苏可能无力和脆弱。在今后几年,令人沮丧并漫长,带有微弱增长的U形复苏极有可能是全球经济走势。

(原文刊载于《经济学人》8月20日,题为U, V or W for recovery。)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加消费者信心指数开始回升
福布斯:09最佳商业国 丹麦美国加拿大
经济前景  加人最乐观  爱尔兰人最担心
梁京:中国经济会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领头羊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