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在那银色月光下

方静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你有多久不曾仰望夜空,凝视月亮了呢?观月的心情,犹如文人听雨的思绪一般,每一个阶段,各有不同的况味,而皓月高悬,像是在对人娓娓的细诉、殷殷的叮咛……

小时候,在百无聊赖的晚上,月亮是最忠实的玩伴。大部分的孩子都有过的困惑是:“月亮怎么老是跟着我走?”然后,游戏开始,不论往东或者向西,它总是亦步亦趋,一路相随,像影子似的,难以捉摸,却又饶富兴味。中秋夜,众星拱月的时刻,更是让孩子们忙得不可开交,一面要施放烟火、点燃仙女棒;另一面要仔细寻找月宫里嫦娥与吴刚的踪影。象征神秘、带来快乐的月亮,为童年增添了许多姿彩。

青、壮年时期的月亮,最是充满忧愁、浪漫的诗情画意。月下,思情人、念乡关、忆故友、遣悲怀,造就了无数令人动容的篇章。于是,我们的情意能够在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叹息中得到抒发与宽慰;“低头步月,举头见故乡。月明星稀,阿瞒的情怀依稀,海客满座尽是南飞的乌鹊….”是诗人余光中中秋夜的告白,满载多少游子的心声,唱出悠扬、深远的曲调。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影,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需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的李白,以豁达的气度、潇洒的酒杯,浇灭了我们心头的郁结与块垒,人世的无奈、辛酸,仿佛变得更容易接受与承担。还有,杜甫、拜伦、莎士比亚、华兹华斯……他们对月的当下,或歌咏、或感叹的作品,无不成为艰难世道中,最好的床头诗卷,陪伴我们人间的旅行。

老年对月,已无童稚隙中窥月之趣,也乏中年庭中望月之情。此际,台上玩月,眼界开阔,更能深得其精髓。唐朝龙牙禅师有云:“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无念复无涯;时人若问居何处,绿水青山是我家。”心似天上明月,分外清朗皎洁,因此能照见天地万象,自得自在。明代憨山大师在诗中道:“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但见冰消涧底,不知春上花枝。”眼前所展现的蒙眛与混浊,都是我们心的污染对映出来的,唯有找回清净之心,还万物本来面目,才能有缘深得自然、宇宙之奥妙。

王维的月或者胡适的月;济慈的月或者纪伯伦的月;北京的月或者台北的月;罗马的月或者纽约的月;汉唐的月或者今日的月;弦月或者满月;凡人的月或者修行者的月……,“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明月如佛性,千江则如众生,江不分大小,有水即有月;人不分高低,有人便有佛性。佛性在人心,无所不在;就如明月照江水,无所不映。这一番智慧,或许正是明月要给世人的现身说法吧!@*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最近,有一则新闻颇引人注目,在网路上也带动一股热烈的讨论风潮:“台湾台北市建国中学翻墙文化由来已久,很多建中毕业的人,都有中午翻墙外出买午餐的回忆。教官是抓不胜抓,但学生们还是照翻不误,如今,建中就从即日起开始试办,中午午餐的1个小时,开放500位同学可以外出买午餐,让学生学习自我管理,如果试办成功,最快可能9月起全面实施中午解禁。”不过,却有学生表示:虽然已经开放,但是翻墙习惯了,改不掉!高墙还在,为何不翻?看来,翻过围墙容易,而要超跃心墙,就得费一番功夫了。
  • 念小二的外甥女酷爱阅读,三天两头往图书馆跑。借书、看书、还书、写心得和说感想,是她生活中的要事,经常忙得不亦乐乎!小小年纪,备尝读书之乐,已是幽默大师林语堂口中的──读书之人,乃文明之人、有趣之人、有福之人与令人羡慕之人!
  • 认识李小姐近三年了,她是养生食品公司的行销人员。当初,她来介绍产品时,就让所有人都印象深刻。以一般眼光来看,她算是个残疾人士。受损的发声系统,使她的语言模糊而难以辨识,但是她的敬业精神,弥补了这个缺陷。在对话的过程中,她总是一字一句的慢慢说、反复的讲,直到另一方完全理解为止。
  • “化为千风”是印第安人的生死观。人死后,化为秋阳、冬雪、飞鸟、星辰与千缕微风……
  • 傍晚,小外甥女急匆匆的打电话过来,兴高采烈的宣布:“阿姨,告诉你一个天大的好消息,那就是──今天,爸爸帮我申请了一个专属网志,我跟哥哥一样了耶!”听完,向她道喜,也分享她的快乐后,心里有一个声音浮现──在八岁小女孩的心目中,将新奇、时髦、赶上流行,视为天大的好事,那么,成人世界的我们,对这个问题,又是如何看待呢?相信回应的答案,一定是人言言殊,各有论述吧。
  • 时值盛夏,又到了毕业的季节,千千万万的青年、青少年将走出校门,面临人生的另一个转折。有的要继续升学,有的要开始就业,而无论升学或就业,是否荣登“第一志愿”,成了众所瞩目的焦点。每年,此时到暑假结束的这一段期间,经常可以在传播媒体、或报章杂志上,看到相关的讯息,大家讨论的沸沸扬扬,热闹非凡。
  • 前一阵子,和朋友带领孩子,一行共二十多人去参观摄影展。其间,在一幅得奖作品前,引起了小小的骚动。那个作品的情景是:一位老者在绿荫下优闲、专注的阅读报纸,经由解说员提及,才惊见图像中,报刊的上缘,并立着两只小鸟,静静的似乎正品味篇章。当场,有一部分的人表示,不曾注意到那两只小鸟,而更有趣的是,年纪愈小的孩子,看到的比例愈高;反之,年纪愈大者,大多将这个部分忽略了,其中包括我自己。
  • 有情世间,真实的故事最感人,特别是发生在周遭,能够耳闻目睹的情节,格外令人动容。
  • 与妹妹、妹夫闲聊,谈到老爸长久以来固执的想法,和专断的行为,我愈说愈激动,忍不住抱怨了起来。这时,妹夫语重心长的指出:“老人家的身心状况已在退化、衰败之中,对一般人而言,这是不可逆转的,所以,看似顽强的人,其实是一个弱者,我们常常理所当然的欺负弱者而不自知。”这一番话有如一记当头棒喝,劈头打醒了迷中人,反躬自省后,我感到汗颜、羞愧……
  • 早上出门前,发现钟爱的手表不见了!不舍与焦虑之情油然而生。紧接着,即展开“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搜索,楼上、楼下,到处翻箱倒箧,房间、客厅,东寻西觅,甚至连办公室和常去的妹妹家都没放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