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解放軍干了些什么?

人氣 17
標籤:

(一)、立足「打得贏」

二000年快過去了,明年又是二十一世紀的開頭,各行各業都在作總結。解放軍一年來做了些什麼,也應該有個「年終盤底」。我根據公開的報道和連猜帶測,塗幾句,對軍隊一年來的所作所為做個總結,因沒有時間一氣呵成,所以就斷斷續續寫幾篇,前後如有不連貫請見諒,也歡迎有興趣者補充。

1、解放軍重新找到假想敵

自從中蘇(現在的中俄)關系和解後,鄧小平治軍是「馬放南山」,大放「和平鴿」,解放軍成了一支沒有戰場對手卻有隻有市場對手的軍隊!

反觀美軍冷戰以後,為了保持軍力,一直在尋找「假想敵」,昨天是薩達姆,今天看來是俄羅斯和中國,中國老想躲,可人家抓住你不放;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開始也以為已融入西方體制,都是一家人了,沒了對手俄的軍隊一下子就垮了。經過風風雨雨的十年,北極熊才終於從北約拚命東擴和科索沃戰爭聞到了硝煙,又找回了感覺,新上台的柔道好手普京總統頻頻出拳,軍隊揚起了改革的風帆,軍力也得到了重新提升的契機。

以往要說解放軍有對手,最多也就是對岸的國軍。九六年的台海危機和九九年的「五八」大使館被炸,使解放軍終於認識到威脅中國國家安全和阻礙統一的真真敵人是誰。

誰?就是把中國作為假想敵的美軍。

看看解放軍十月份進行的號稱近年來最大規模的海空陸軍多兵種實兵實彈演習——「世紀大演兵」就可以明白。演的都是新「三打三防」內容:打隱形飛機、打巡航導彈、打武裝直升機;防精確打擊、防電子干擾、防偵察監視的新。這裡的「打」和「防」都是針對美國高科技武器的。演習中,導彈是在東北野林深處隱蔽集結後潛伏發射的;工兵部隊第一次成為演習主角:一會兒是空中布雷,一會兒是玩「偷梁換柱調包計」,好不風光;防空演習更是重中之重,調動了大概有三個陸軍防空旅和一個空軍地空導彈師參加,二萬多人規模的演習,防空部隊的人數之眾是前所未有的。這付演出藍圖的假想敵是「禿子頭上的虱子」,不用說就是美軍,演習針對的就是美軍在海灣、科索沃兩場大戰的慣用戰法。

給出的信號,無非是打台灣先得防美軍,這可真是找准了對手,這也是「打得贏」的真真內涵。

2、美軍並沒有表象那麼強大

解放軍和美軍,實際上是個非常微妙的關系。朝鮮戰爭由於中國的加入,美國沒有得手,越南戰爭更是由於中國後援,美國一敗塗地。但是,同樣五零年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迫使中國攻台計劃擱淺。在心理上,雙方都不敢藐視對手,中國在陸軍上氣壯一點,美國則在海軍空上氣鼓一點。

別看美國現在一家獨大,但是就像一個參加奧運會的衛冕冠軍,心理包袱比誰都多,比誰都緊張。所以,美國很怕與真真的對手較量,就像一個冠軍希望不再有奧運會,他能永遠保持冠軍。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就力量對比來說,充其量只是一個「某某縣運動會」,一個奧運會冠軍要靠參加這樣的運動會來鼓舞自己的信心,能說他有必勝的把握?

還是毛澤東那句話「美帝國主義及其一切走狗都是紙老虎」。對中國來說,這走狗就是日本,就是台獨!

海灣戰爭中的高科技武器的運用,驚醒了解放軍。使解放軍從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以及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經驗中走出來,江澤民適時提出「科技強軍」,並以美軍為對手,使強軍找到了槓桿。在科技強軍中,解放軍可以說是一個還沒有參加過任何這樣比賽的新手,心理上是誠惶誠恐,這就不能不在戰略上重視對手。

所以,從軍事較量來說,現在最怕台灣海峽有一戰的是美國,其次是台灣當局,再次是周邊的東南亞國家,尤其是日本。不戰不和是美國的最大利益所在,同時也是中國國家利益的癌症。因此,中國不必像現在這樣每每求著別人「重申一個中國」,只要在打得贏上做文章,在經濟上保持強勁的勢頭,就可以不理會別人,「走自己的路,任別人說什麼」。

每支運動隊的訓練,都是為了參加體育比賽。中國美國都把對方作為假想敵練兵,最後會有一場比賽嗎?我想,美國既然只有參加「縣級運動會」的膽量,那麼如果我們練成有「省級運動會」,或者「洲際運動會」的奪冠實力,台海有事美國一定會退避三舍。

美國人民確實想在全球每一個地方獲取利益,但美國人民並沒有為獲取每一次利益付出犧牲的准備。

結論是:美國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強大。
(二) 反「形式主義」

形式主義就是裝模作樣,不玩實活,其危害人人皆知。解放軍中的形式主義到了什麼程度,可以說無縫不入。不反形式主義,「打得贏」、「科技強軍」就可能又成為年終總結中的東西,而不是實際擁有的戰鬥力。「打得贏」和反「形式主義」實際是一個問題的兩面,只有了解軍內形式主義有多重,我們才會體會到要將解放軍練成打得贏的軍隊,實在不是一件易事。

3、因來賓看不清,衝到半山腰的步兵要重頭來

今年10月8日,成都軍區的第14集團軍第31摩步師在滇西北高原進行一場實兵實彈的新戰法演習。6點50分,信號彈升起,師步兵分隊官兵登上戰車,穿霧淋露,迅速出動,在地空炮火的掩護下衝向「敵」陣,想一鼓作氣攻下敵陣。突然,一道暫停命令傳來,因此刻霧正濃,山頂主席台上的專家、領導們看不清演練場,有關人員怕影響對這一新戰法的公正評價,請求暫停。8時許,霧散去,信號彈再次升空,嚴陣以待的官兵們重新進攻,暫停命令又到,原來參加戰法鑒定的一位最重要的專家此刻正好去方便,衝到半山腰的官兵只好返回原地。直到8點半,第三次信號彈升空,官兵們才品嘗到勝利的滋味。這是個典型的個案,卻是軍隊內部普遍存在的現象。

演習為看、為評名次,革新裝備為評獎,社會上存在的糊弄,軍隊也存在。形式主義的演習,或許次次都能「勝利」,但是在戰場上離打得贏相去可能更遠。這類情況可以說是在三軍部隊中是普遍存在的,北京軍區空軍的一個殲擊航空兵師,雖然飛的是殲七,機型不怎麼樣,但卻是連續九年沒有出過飛行責任事故,今年如果不出事故,正好是「十周年」。全師上下都卯著勁,爭取大滿貫。由於師裡有一個團換了殲七改進型,試訓綱目比較多,在訓練中連著出了幾個被師裡認為的「事故苗子」,為了這「十周年」,師裡居然讓這個團停飛。你會覺得這好笑嗎?反正我是笑不出來。

第39集團軍的炮兵旅6營,一改過去手工清洗設備落後保養方法,添置了幾台清洗機,用機械設備保養裝備,本來也就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一樁。可在旅裡的例行檢查中,因為6營用機械清洗,沒有人人參加,清洗得也太快,不符合旅裡「換季保養時間不能少於7天,必須全員參加」的規定。6營盡管保養的質量比手工的好,但仍被旅裡毫不客氣地摘走了「紅旗」牌匾。幸虧軍區、集團軍組織的裝備普查驗收組來到這個旅,才為6營「平反」。驗收結果發現手工完成保養的裝備,表面整潔有序,但精密儀器卻受損壞,形式主義的規章制度終於得以糾正。

形式主義可以說遍布軍營的每一個角落,邊防哨所、雷達站、沿海觀察點,本來應該是隱蔽的,和周邊環境是應該協調的。可為了有「政治氣氛」、創「文明」站所,都打起旗子,掛上標語口號,成了顯眼的「旅遊」景點。第23海防師在廈門海邊有一個監視金門的觀察哨,因為遍種鮮花,位於半山腰的哨所蓋的像座別墅,門口還有江澤民「軍事過硬」等那三句話的橫幅,結果這裡成了旅遊者的最佳留影處。對岸如果要打炮,都不用偵察,目標是現成的。第65集團軍每年赴內蒙古訓練場的年度訓練,各團的駐扎點就像是公園,大家比試的似乎不是軍事,而是藝術。臨時宿營點裡精心點綴的營門,團團簇簇的鮮花,大紅的口號標語橫幅,有的甚至還在營門擺上了的石獅子,猶如去塞外開那達慕大會,而不是去練兵。

長期找不到對手使軍人沒有了銳利的稜角,那些軍功章、升遷晉級如何評定?一切就有作「秀」的形式來決定。所以,要確立打得贏,就要反形式主義。現任總政治部主任於永波上將,緊緊抓住這個問題「講政治」,應該打10分。

4、用「藍軍」打形式主義這個靶子

在軍事訓練中,不讓形式主義盛行的好辦法,就是組建一支藍軍,雙方真刀真槍地干,這樣,什麼新戰法、新裝備中的弊端,都會在演習中暴露無疑。

引入「藍軍」訓練,最早是在向守志上將(原南京軍區司令)指示下,由第1集團軍在在界首組建的。第1軍自從有了這個法寶後,軍力大增,不服氣的第38軍曾派出一個團與1軍的「藍軍團」較量,結果「藍軍團」用了不到半小時就敲掉了扮演「紅軍」的38軍司令部,弄得傲氣十足又誰也不放在眼裡的「萬歲軍」灰頭土臉,但也由此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足實清醒了一把。1軍也因此冒出許多「藍軍」專家,原軍長、現任南京軍區參謀長的朱增泉中將就被西方軍界認為國際一流「藍軍」專家。1軍的藍軍也因此聞名海外,《參考消息》報道,美國的一批反華議員組成的鬆散聯盟,就稱「藍軍」,他們要對付「紅軍」當然就是中國了。

張萬年主持軍委,發現了藍軍的妙處,大力推廣,這樣不僅是軍事訓練有的放矢,能有效地克服形式主義,而且還能讓官兵熟悉對手的戰法。現在「藍軍」是遍地開花,空軍有,海軍有,軍區、集團軍有,有的團甚至還有連是專門扮演藍軍的。雖然「藍軍」模仿的是那一支外軍,軍方沒有公開過,但十有八九應該是美軍。

出了1軍外,軍中還有的比較著名的「藍軍」有:

北京軍區「藍軍」——第7裝甲旅,這個旅不僅在實兵對抗中為「紅軍」製造多種交戰模式,真實地把「強人」的高技術優勢、戰法特點及武器性能的長處與弱點演示給「紅軍」指揮員,而且還為「紅軍」提供網上信息對抗演練,將藍軍由地上搬到了網上。

第40集團軍第118師是師改旅試訓部隊,為了適應旅編程內多兵種的合成作戰,防止「各打各的」死胡同,組建由偵察、偽裝、通信與計算機作戰模擬等方面的專家和作戰營合成的藍軍作戰系統,用作戰指揮模擬系統和實戰相結合,考察各作戰部隊的戰鬥力。不斷完善新戰法,提高了部隊開得動、聯得上、合得成的作戰能力。

海軍的艦艇部隊雖沒有專門「藍軍」,但通過在訓練中的「交叉換位」有一支不固定的藍軍。例如東海艦隊在驅護艦與快艇聯合訓練時,有大型艦充當藍軍,練習小艇的遠海(距海岸250海里)突防及反艦能力;南海艦隊則用水面艦艇作藍軍,練潛艇的魚類攻艦和反潛突防戰法;北海艦隊曾將兩隊潛艇作對 殺,玩起了「潛反潛」游戲。海軍中,只有海軍航空兵第6師第16團(即「海空雄鷹團」)有一支「藍軍」分隊,並有藍軍分隊訓練提綱,靠著這支藍軍飛行隊的磨礪,「海空雄鷹團」技藝越練越精,多次在外海趕走騷擾的美國飛機。現在更是在軍內擺起擂台「孤獨求敗」,好一幅浩氣。

航空兵部隊是每個師都有藍軍,今年的空軍軍事訓練工作會議還把這作為一項制度推廣。

反形式主義,是軍力得到提升,應該說很有成效。但這件事還應該繼續下去。

(三) 高素質就是拿文憑?

5、高科技武器不會使

這幾年國家花了不少錢,加快了武器更新換代的速度。不少人還嫌我們的武器不行,更新太慢。其實我們現有的軍人素質,是更令人擔憂的。《解放軍報》曾刊登過一位裝甲師長的來信,戰士們普遍不知熱成像儀為何物,在上級檢查組的眼皮底下,第16集團軍炮兵旅在自行炮車之間拉起電線聯絡,根本不知道車上就有車載電台!

面對這樣素質的軍人,你敢把數百萬、數千萬元的武器裝備交給他使?然而一下子換血又是不可能,打仗還是要靠這批人。怎麼辦?一方面,軍隊從地方高校引進了大批專業人才,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就是立地成才,將部隊辦成大學校。

現在不僅各部隊辦起了函授,使大批中下級軍官和士兵受到教育,就是高級軍官也紛紛走進課堂,捧起了書本。在軍隊的這股文憑熱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今年北京科技大學(原北京鋼鐵學院)的研究生開學典禮上,學生中有幾十位高級軍官,第16集團軍軍長、51歲的范長龍少將作為最年長者也位列其中(《北京晚報》11/13)。更多的部隊是將研究生課程班,搬到了軍營:第1集團軍與浙江大學,第20集團軍與河南大學,第54集團軍與鄭州大學、河南省委黨校,第23軍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第39集團軍與遼寧大學、吉林大學,第38集團軍與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等等,都辦起了研究生課程班。還有的師旅辦得本科生班、函授班。搞一張文憑成了很多軍人追求的目標。

相對而言,二炮、空軍、海軍的專業軍官,本來就大多數院校培養出來的,這方面問題少一些,所以見到的公開報道也少。

6、一個裝甲師的官兵檔案中發現了二十七張假文憑

把解放軍辦成大學校,本不是壞事。但是文憑能不能代表戰鬥力,這同樣是一個令人憂慮的問題。

有關部門統計,我國使用假文憑者有六十萬之眾。由於在部隊,文憑與升遷、晉級、立功受獎、是否退伍等等,一切好處掛鉤。於是追求文憑不是為了提高戰鬥力,不是為了提高素質,為文憑而文憑的現象就出現了。少數官兵為了升官不惜花錢買假文憑,解放軍某裝甲師曾從官兵檔案中查出二十七份假文憑。

第63集團軍炮兵旅在打假文憑中,發現被旅樹為「自學先進典型」的張某擁有「高等計算機專業」、「計算機軟件設計專業」等四個大專文憑,但卻在計算機一級考試中名落孫山。旅黨委在調查中了解到,部隊已成了形形色色的「速成班」、「函授學校」、「成人高校」的廣闊市場,在名目繁多的函授、自學考試中,請人代考、考場作弊等現象也屢見不鮮,假文憑泛濫之風已到了非剎不可的程度。

在部隊文憑熱中,我想到了一個人,就是第38集團軍陸航大隊的李洪濤。他只有初中文憑,但憑著一股鑽勁,成了直升飛機的「檢修王」,發表論文數十篇,還走上了大學的講台。還有像第20軍58摩步旅的「導彈通」劉健,「一彈四靶」獨步天下,他的獨特打發已被軍區兵種部列為教案。這樣的人盡管沒有文憑,但是仍然是部隊不可或缺的專家。「檢修王」李洪濤在高層能關注到的38軍,被幸運安排進軍校讀本科去了,「導彈通」劉健,身在剛被裁編的部隊,就沒那麼多好運,明年很可能因沒有文憑要退伍。軍人被文憑折騰的夠嗆!

我們都知道現在大一點的醫院都有CT、B超、核磁共振儀,但這並不一定代表醫院的診治水平就高了,很可能醫生過多的依賴這些設備,使醫療水平下降了,但願我們的軍隊早日認識到這一點。

7、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但有文化的軍隊並不一定能打勝仗

這是一個無需多少說明的、眾所周知的事實。大多數軍官科班出生的國民黨軍敗給了「土八路」共軍;西點軍校高材生麥克阿瑟統帥的「聯合國軍」打不過「野路子」彭德懷率領的志願軍,等等。

「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毛澤東早就說過。但是,我們同樣不要忘記,有文化的軍隊並不一定是勝利之師。軍隊提高素質,是為了提高在未來戰爭條件下「打得贏」的戰鬥力,而不是為了文憑。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我們不應該為這樣的錯誤再付出代價。

應該建立人才多元標准,以有無崗位的技能來評價一個人是不是稱職,而不是以文憑作為唯一的標准。對一個軍人來說,勇敢、稱職、有沒有獻身精神,是遠比文憑更重要的。一個操炮手,一個坦克駕駛員,拿了一個法律大專文憑,與他的「應知應會」並無多少聯系。不管他有無文憑,只有稱職才是合格的軍人,文憑不應該成為衡量軍隊素質的唯一標准。

(四)「我打我的他打他的」質疑高科技戰爭

8、高科技是什麼東西?

美軍大吹特吹未來戰爭是高科技戰爭,把數字化、信息化吹成決定打贏未來戰爭的決定性因素。於是,我們這兒也跟著吹。

不錯,拿著長矛大刀是打不過洋槍洋炮的,近十多年來我們的武器是落後了,確實需要更新換代。我們也花了不少錢,買了蘇-27(年底又到了蘇30)、現代級導彈驅逐艦,《兵器》上還展示了第31集團軍防空旅已裝備引進的俄羅斯「道爾」野戰防空導彈。去年國慶閱兵式上,新武器更是眼花繚亂,98(其實尚未列裝)、88C坦克,152自行火炮,120反坦克炮,C-803反艦導彈,東風31洲際導彈等等。我們的新一代093明年也可能進入現役,航空報和船舶報也時隱時現報道過殲10、094以及巨浪乙的進展。近五年來的三軍換裝,應該說是比較快的。大概僅次於抗美援朝那會兒的志願軍全副蘇式武器的換裝速度,那時因為戰爭迫在眼前,幾乎是一夜之間裝備了幾個航空兵師和炮兵師,三次戰役之前志願軍的炮火幾乎不能與美國比,而到金城戰役時,我們前線的火炮數量已不遜於「聯合國軍」了。

問題是,高科技是西方人搞出來的東西,東方人能玩過他們嗎?再進而問之;有了高科技武器,就一定能打贏未來戰爭?

我到現在都懷疑,西方取得的海灣戰爭的勝利,是因為有了「高科技」武器。

薩達姆一個人,面對整個西方世界和親西方的阿拉伯兄弟,力量本來就不成對比,雙方差距豈止是武器?在我看來,美國和西方的軍隊就是不用高科技武器,也同樣能把薩達姆打趴下。美國人生拉硬套把戰爭的勝利歸功於「高科技」,實在有為美國軍火商做廣告之嫌。科索沃戰爭,同樣如此,沒有西方人一致的對南斯拉夫的經濟制裁和封鎖,再加上鼓搗阿爾巴尼亞族分離分子從內部搗亂,南斯拉夫就會被這「高科技」打敗?

我決不相信!

9、「我打我的他打他的」, 我們應該有自己戰法

不要誤以為我反對高科技,只是我認為「高科技」並不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信息化、精確制導武器,只是提高了作戰的效能,遠遠不是決定戰爭勝負主要因素。與西方的國情一樣,勞動力的匱乏,兵員短缺,使用人力來打仗,是他們的國情所不能承受的,於是就用「高科技」來掩飾戰爭能力的不足。再說「高科技」戰爭是用錢堆積起來的,美國人打海灣戰爭也是有日本、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有錢人買單的,科索沃戰爭帳單到現在還沒有結清呢!

我同意《超限戰》作者所說,那完全是富人花錢的戰爭,我們不應亦步亦趨。

我們要高科技武器,但是更要有自己的戰略和戰術。「他打他的,我打我的」,這是解放軍七十年來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法寶,丟了這個,沉迷於靠「高科技」打仗,打打台灣或許還能勝,因為力量本來就不成對比。碰到勢均力敵的對手,甚至占優勢的敵人比如美國佬,再來一次朝鮮戰爭那樣的碰撞,還能不能贏,玩「高科技」肯定沒戲!毛澤東的戰略戰術,我們的敵人都不否認,我們自己可不能丟掉,更何況是他老人家親自締造的解放軍更應發揚光大才對!

值得慶幸的是軍內已經有人認識到這一問題。軍內關於「戰爭是否已軟性化」的討論,在軍內外反響連連的「超限戰」理論,在探討新時期適合國情的戰法方面,走出了可喜的一步。

但願在新的世紀裡,使敵人感到威懾的不僅僅是我們研製出或買了多少件新武器,而是有令對手膽寒軍魂、琢磨不透的戰略戰術。說白了,以「兩彈一星」作比喻,軍隊能給帶來國家安全的是要有研製「兩彈一星」的精神,而不僅僅是結果。

(五) 我們的空軍基本可以信賴

我們是個重陸軍的國家,而未來戰爭最廣闊戰場則是海上戰場,最普遍的進攻是空中進攻,最基本的防禦是空中防禦,最重要的控制是空域控制。根據這樣的認識,就先來談談解放軍空軍和海軍的所作所為。

10、忙著換裝,新一代戰機正在形成戰鬥力

空2師,空3師換裝的蘇27,雖然還不能說已把飛機的效能全部發揮(換代飛機完全熟悉恐怕要個三五年),但已基本形成戰鬥力。兩個師分處一南一北,可以形成局部對東南部入侵之敵的空中優勢,加上不弱的地地導彈,架住台灣空軍不是問題。美國最近要以「託管」方式賣給台灣AIM120中程空空導彈,以及美軍急急忙忙把B-2隱形戰略轟炸機、AGM-86型空射巡航導彈以及大型兩棲攻擊艦和攻擊核潛艇往西推進到關島部署,即可判斷近年中國攻擊力的迅速提升(也包括海軍),美國感到憂慮。

空軍對陸支援,尚無替代Q-5的飛機,引進的蘇30裝備一個師都不夠(據簡氏說四十架),所以還將至少保留兩個裝備Q-5B的強擊機師以及殲擊師下的若干個團,其他強擊機師將逐步改裝殲10和蘇30。一位曾是空軍退役軍官的網友透露,北空第22強擊機師已有兩個團首批換裝殲10,正在試飛,編寫新的飛行大綱。如果殲10正式列裝,空1師也應該是首選部隊,鑒於中俄協定,空1師無運裝備蘇霍伊,那麼國產空優飛機不應疏漏王牌師。首批裝備蘇30的據傳是濟空的空5師和南空的空28師,蘇30有倍增蘇27戰鬥力的效能,從協同訓練和指揮作戰的便利考慮,裝備蘇30的部隊應與裝備蘇27的在同一個空軍戰區為妥。

空軍與海軍相比,總給人更大的安全感。想當初組建空軍,毛澤東是派劉亞樓大將去的,有獅子領頭的空軍一出手,就在朝鮮開辟了令美軍驚呼的「米格走廊」,打出了威風,雖然後來受「九一三」事件連累,空軍消沉過一陣,但畢竟基礎在,素質就是不一樣;而海軍弄了個肖勁光當司令,人不得勁不說,加上海軍內部王宏坤、李作鵬、張秀川折騰個沒完,派系根深蒂固,老給人磕磕碰碰的感覺。

看看一九九九年「五八」大使館被炸事件後,空軍立馬有五位師長(5師師長孫忠元、18師師長李春潮、1師師長鄭群良、8師師長高艾平、13師師長胡端陽)站出來鏗鏘有力地對國人說「要化義憤為動力,苦練巧練過硬本領,以實際行動做好祖國的忠誠衛士」(新華社電訊)。盡管是做樣子,但人總要有一口氣的嘛,比較起來,海軍艦(艇)長們的氣就差一截,而我們的海軍與西方的武器差距實際也與空軍差不多,底氣卻差遠了,不一樣就是不一樣。海軍官兵們是不是還應該提點精神?人民也沒虧待海軍,現代級、09潛艇、167等,沒少花人民的血汗錢!

11、不能只會圍著機場轉圈圈

除了幾十架蘇27,飛機超視距空戰能力不足外,空軍的跨區機動作戰能力薄弱,也是一個影響空軍戰鬥力的重要制約因素。五十周年國慶大閱兵,北京以外戰區參加閱兵式的飛機,早則一年晚則半年就開始進駐華北地區的機場駐訓,海航從上海來的「飛豹」,提前了一年進駐,到時機務保障還頻出問題。空域適應能力那麼窄,大部分空軍師只會在自己機場的數百公里范圍內轉圈圈,就是給他作戰半徑二千公里以上的飛機,也是白塔。相比較,飛行員的轉場能力要強一些,機務保障、維修等的易地能力就更弱一些,簡直就是足不出戶。

九六年以後,為了因應台海和日美安保條約新態勢,軍委決定啟動備用機場建設。備用機場既有軍民兩用機場,也有純軍用的野戰臨時機場、公路機場。特別是後兩者,正式啟用時,飛行設施、供油、機務保障等後勤系統要臨時安排,如果這個能過關,空軍的應急作戰能力會獲得巨大的提升。尤其是戰時,在一線甚至二線機場不能使用時,靠備用機場仍然能夠保証戰機起飛或落地。

目前做得比較好的,倒是飛機比較差的沈陽軍區空軍和蘭州軍區空軍,成都軍區空軍也還可以,南空和廣空倒反而不如西部非重點軍區。也可見先進的飛機不是戰鬥力的一切,作戰能力是由多方面因素組成的,光有先進的飛機,眼睛不多看看別處,並不一定有與之相應的戰鬥力。

(六)空中新戰法層出不窮

12、提高遠程奔襲和突防能力,夜戰水平還欠火候

今年夏天,空軍各飛行師根據空軍司令部的要求,開始進行跨區域訓練,重點是突防和奔襲,部分有對台作戰任務的師團則還進行夜航和復雜海況條件下實彈演練。奇怪的是,動作迅速的大多是轟炸機師,殲擊機師好像慢半拍。

羅鳳林師長帶領的第12殲擊機師(飛機是J-7C/E)搶先動作,整師齊裝跨海機動,錘煉海上領航、搜索發現、地標識別等本領,讓飛行員將陸地飛行課目拿到海上去練,尤其是機載武器的海上多目標攻擊。他們採用遠距離「陸—海—陸」等訓法,6次向縱深海域拉動部隊,提高跨海突擊能力,並與友鄰雷達、導彈、高炮、海軍艦艇部隊等7個單位建立了戰術訓練協作關系,相互提供目標,互為作戰對手,在設置的逼真作戰環境中,進行封鎖與反封鎖、突擊與反突擊、干擾與反干擾等對抗性演練,形成了多種新戰法,部隊訓練更貼近實戰。

第10轟炸機師進行了6次具有戰術背景的夜航條件下遠程奔襲演練,接連攻克了大航程、大重量起飛、陌生目標轟炸、低空突防、高空機動等高難課目,在實彈考核中優秀率達95%。從俄羅斯用蘇24成功突破美航母戰斗群的經驗看,低空突防仍然有可能通過雷達死角突破美艦艇戰斗群的防空網,不過我們的轟炸機H-6實在差了一點,不知海航的「飛豹」能不能行。

第38轟炸機師在師長余繼軍率領下,10月下旬在未知條件下,進行整建制遠程實兵拉動演練,跨越4個省區,奔襲2000餘公里。航途中,天氣變幻莫測,在復雜的氣象條件和生疏的空域,經過近4個小時的長途奔襲,所有參演飛機全部准時起飛、準確航行、准時到達、準確突擊目標。通過本襲訓練,攻克了許多復雜的技術難題,針對機群作戰、海途時間長、空域陌生、天氣復雜等特點及可能出現的20多種特情,制定了周密的實施方案和應對措施。

第21殲擊機師(還有J-6)雖然處於內陸,作為一線作戰支援師,也以整團規模機動轉場到某海域實施為期2個月的海訓,在陌生的海空域和復雜的氣象條件,設置制高難課目,摸索復雜氣象穿雲和進出空域的方法,掌握空域的相關地標位置。對低空特技、編隊、航行等課目進行精訓,加強對飛機發動機、操作系統等設備的檢查。飛低空超低空課目,雷達探測不到,通信聯絡困難大,他們採取飛機空中搭橋的辦法進行空地聯絡;海上參照物少,飛行員容易發生迷航和錯覺等,他們加強特情處置研究,摸索出了防迷航、防錯覺的措施和發生問題後的處置方法。有時一個飛行場次達9個多小時,比在內陸訓練時間還長。現在海上超低空特技、超低空編隊、突擊海岸灘頭陣地等作戰能力,已不亞於沿海飛行師,空10軍所屬航空兵團已全部達到甲類戰斗團。

像21師這樣的乙種師都練的那麼起勁,各飛行師都在鉚足勁盯著蘇30和殲10,想趕上趟爭取換裝。對航空兵來說,沒有好飛機飛行員提不起勁來,你讓他學習「高科技」下的超視距作戰知識,天天擺弄卻是J-6,能有積極性嗎?空軍頭們動了點腦筋,內部搞了競爭機制,「誰行誰先上」,這對甲種師是個壓力,對乙種師是個動力。從現在的訓練量看,國外說我軍飛行員每年只有30飛行小時不是事實。即使過去曾經是,現在也已改觀。

盡管各空軍師也很注重夜戰訓練,但夜戰能力提高速度太慢,究竟是飛機問題還是通訊保障問題,作為外行無從評論。今年空軍的為數不多的的幾個一等功中,就有一個是給第18殲擊機師特級飛行員羅箭宇和一級飛行員盧文慶的,原因就是夜訓時殲8發動機遇到異物撞擊破裂突然著火,兩人不顧個人安危,駕駛冒著烈火的飛機安全著陸。

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我空軍換裝先進戰機速度也不會高過美日,面對美日擴軍備戰,要取得相對空戰優勢,就必須提高夜戰能力,因為美國現有水平的空空中程導彈超視距作戰能力,晚上只有白天的百分之七十(有說五十),美日飛機到台海與我近距格鬥,除非利用台灣基地,否則改進型的J-8和J-7還是有一打能力的。

13、王牌師提高訓練強度,新戰法層出不窮

第8轟炸機師在空軍中以「領先一步」聞名,2000年《解放軍報》和《解放軍畫報》登載文字和圖片最多的也是這個師。該師以打牢技術基礎為突破口,以高難課目訓練為中心,著力提高飛行員戰術技術能力,使飛行員人人成為四種氣象能飛、高難課目能上的「全天候」空中獵手。空軍軍事訓練大綱要求,師級規模轟炸機群從接受命令到准備完畢的時間為X小時,他們從飛行准備的4個階段入手,一分鐘一分鐘地摳,現在只要125分鐘!在陸海空三軍聯合演習中,該師近百次的突擊轟炸地面目標,都「一次進入,一次全中」,誤差率為零,夠牛的!他們的視野從以色列貝卡谷地的空中壓制,到美軍空襲利比亞進行的「外科手術」,訓練全方位的空防攻擊能力,多次在空域生疏、氣象復雜多變的環境中駐訓,並通過在各種遠程機動演練中設置未來空中戰場背景等方法,攻防能力獲質的提升。

第5強擊機師立足現有人員、裝備,大膽探索整師建制實施空中打擊和支援陸海軍登陸作戰10餘種基本戰法,為換裝新機種做好准備。他們堅持高標准,在完成晝夜低氣象、有限能見度、標志燈著陸等課目訓練的基礎上,進行了晝夜復雜氣象條件下的低空突防、海上超低空突防以及不同方向、不同高度連續突擊等實用戰法演練,使部隊達到在任何復雜條件下隨時整建制機動。在考核中,該師利用戰術協作區,讓友鄰的雷達、導彈、高炮等部隊扮演對手,與被考部隊展開對抗。

第18殲擊機師換裝J-8D(可受油)後,就把「全領空到達,全天候作戰」作為訓練目標,大膽突破氣象關,實行系統的訓法和戰法改革,開展極限訓練,實現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目標。為了達到訓練目標,由過去「一備兩飛」(准備一天飛行兩天)改為「一備五飛」,由過去單機型編隊飛行改為多機型、多編隊飛行,人均日飛行時間提高1倍多,而且實施了新機從沒進行過的小航線和雙機著陸,所有新機飛行員全部達到大綱極限要求。

第3殲擊機師在黃海上空練殲7與蘇27的混編隊形的作戰能力,這套戰法有空軍明星人物崔文戈(3師9團大隊長)主持設計,戰法特點是高低搭配、新老戰機協同作戰。新戰法在西北某地舉行戰法演練時,兩架殲7型飛機一左一右,跟隨在崔文戈駕駛的蘇27下方,機群猶如一柄利劍,時而直線躍升,時而急速俯衝,幾個特技動作後,編隊發現「敵」機,快速靠攏,抵近攻擊!傾刻間,機群從不同方向直逼目標。崔文戈的這一「平台戰法」不僅突破了制約老裝備實現戰鬥力跨越的瓶頸,也使駕馭二代戰機的戰友增強了以劣勝優的信心。

空軍、海軍、陸軍三軍協同演練,有幾台好戲。但我國現有的大軍區雖然將空軍軍區和艦隊司令列為編制副司令,也就是軍區空軍司令和三大艦隊司令兼任所在大軍區的副司令(注意還是陸軍「大」)。但實際上,大軍區平時仍然只是地區的陸軍總部,指揮不動同軍區內的海軍或空軍。因此空海陸軍平時還是隔著山,協同訓練沒有體制保障。

現在海軍與陸軍、空軍與海軍或陸軍的協同演練,要麼就是由總部安排的「戰區」級演習,要麼就只能是不同軍種部隊之間自己提出的合作,簽訂協作合同(《合同法》中還沒有這類合同,還無從法制化)。軍隊如何打仗還是在靠一紙合同「自願組合」,這恐怕又是一個中國特色!軍隊高層作戰思想,落後的真是有些可怕!

軍隊的改革,這十幾年來,除了裁人縮編,後勤改聯勤,涉及作戰指揮的體制上重大改革措施幾乎沒有。但這一套舊體制,阻礙三軍協同訓練,平時不練到戰時如何進行「諸兵種聯合作戰」?「立足打得贏」不僅是練兵目標,也應該是改革軍事體制的目標。

我國現行軍隊體制的特點是:

「大陸軍」:海軍和空軍作為一個軍種級別只等於一個大軍區,這在全世界絕無僅有;總參作為主管軍務總部行政單位(我國國防部虛設)大部分只能僅與陸軍有關,如兵種部、陸航局等;三總部頭頭都是陸軍出生(只有劉華清一任海軍算冒了點尖);

「全能軍」:現在社會上在改革「企業辦社會」,軍隊辦的「社會」卻是紅紅火火,辦專業的文藝團體、運動隊、電視(中央台七頻道)、廣播(海峽之聲)、電影廠、學校(辦軍官學校無可非議,辦醫學、外語、體育、文藝、獸醫等通用類職業學校不應該)等等,簡直無所不辦,少將演員、大校專業作家、上校領隊恐怕只有中國才有。看看那穿著軍裝的人拍的電視劇《波濤洶涌》,盡是三角戀愛糟蹋軍人,武器知識一點沒有,拍的飛機鏡頭竟是地面是SU-27,起飛時變成J-7,到了空中成Q-5,西洋鏡似落地的是J-8II。這些人應該統統裁掉!

「業余軍人多」:二百五十萬吃軍餉的人中,到底有多少是屬於與打仗有關的職業軍人,鬼才知道!像管民兵、徵兵的武裝部、軍分區完全可以歸於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承擔國防動員職能,在政府編制內設立國防動員局(或廳),縮編省軍區賦予其預備役部隊和地方部隊的日常管理和訓練職能,能夠真正做到「精兵」,將國防經費用到真正的職業軍人身上去。總之,不應讓納稅人花錢養那一大幫「業余軍人」吧?

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每年的人代會上都有「一府兩院」(國務院和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向大會作工作報告,接受人民代表監督,唯有中央軍委從不向人代會作報告(同理,中共中央軍委也不像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委那樣向黨的代表大會匯報工作)。根據我國的憲政體制,軍委與國務院、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並列的權力機關,都必須接受全國人大的監督。但現在軍權成了一個於體制外自立的一個獨立王國,行使國家權力、花人民的錢,人民卻管不著,豈非咄咄怪事?軍權本來是行政權的一部分,各國都是由政府中的國防部行使該權力,毛澤東時代國防部也是有實權的,政府首腦是可以「總理」軍務的,一直到現在人們都習慣把北海後面的三座門稱「國防部大院」(現軍委)。現行的「軍委」獨立體制完全是為了鄧小平「退而不休」設計的,軍權與國家最高權力分離,文職人員只有軍委主席能管軍隊,人民軍隊成了主席的「家丁」。這樣的制度即使按「黨指揮槍」來衡量也是有問題的,軍權同樣與黨的最高權力分離,黨中央軍委成了與黨的中央委員會並列的另一個山頭。這個問題是關繫到國防和國家最高權力安全的最大軍事問題,注意的人少,我就在這裡插幾句,有點離題了。

14、賴征宇師長與郝延兵大校聯手,在敏感海域玩空海一體戰

第22強擊機師與北海艦隊驅逐艦2支隊經各自上級批准,簽訂了一份協作訓練的合同,根據合同7月6日-7日這兩天兩支部隊在敏感海域演練空軍和海軍協同作戰。

第一次聯合訓練,都想在合作對手面前為本軍種露臉。郝延兵支隊長率領的全部是經過全訓的「一類艦」,由113艦一馬當先;賴征宇師長則親自駕機參加「戰斗」(賴師長很無奈手裡只有Q-5),兩天內出動飛機150多架次。

7月6日下午,第22強擊機師的強擊機分別以單機、編隊和集群,從不同方向進入艦艇編隊上空,時而臨空俯衝,時而左右盤旋;艦上導彈、火炮一次次瞄準空中目標,艦艇編隊同時進行各種戰術機動。於是乎,空中戰機呼嘯臨空,輪番對驅護艦編隊俯衝突擊;海面上各種戰艦同時開火,導彈、艦炮轟鳴,一場大規模艦機攻防對抗「殺」得難解難分。

我們的艦隊區域防空能力差,面對空中集群攻擊在視距內還有編隊的幾十門防空炮可用(113也就只有兩部炮瞄雷達最多對付四個目標),但如面對視距外空艦導彈的飽和攻擊,那每艘最多的26枚(即052型,051型如改裝海紅7,備彈只有16枚)防空導彈也無法保証艦隊的空中安全。應該多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彌補防空能力的不足。

在海上訓練多年的驅逐艦2支隊的官兵,都是第一次見到有這樣多的飛機進行艦機協同;航空兵師也難得有這樣的大型艦艇編隊來配合海上訓練,雙方都表現出極高訓練熱情。他們先後演練了海空協同通信與艦機識別、航空兵海上偵察和相互引導通報、驅護艦編隊緊急召喚航空兵進行空中掩護與支援等內容,突出了新「三打三防」、聯合攻擊敵艦艇編隊等「重頭戲」,探討了在基地防禦作戰中驅護艦編隊與航空兵共同構築防空屏障等新課題。

海軍驅逐艦2支隊和空軍第22強擊機師駐地靠近,過去囿於現行體制下老死不相往來,這次演習是兩個部隊的主官出於軍人的責任心,大膽突破軍種局限,主動協商搞起來的。這是海空軍的自願組合,如果沒有主動積極性呢?

15、空1軍與第16集團軍並肩,共演空地一體戰

空軍與陸軍的空地一體戰,則是在長白山區展開的,主人公是空1軍與第16集團軍、吉林省軍區。

三方為適應聯合作戰的共同需求,建立聯合戰役訓練協作區,從陸空協作訓練發展為陸空協同演習、聯合演習。他們按共同的演習課題,共同設置演習內容,共同導演作戰行動,共同研討演習收獲和不足,使陸空雙方都經受了聯合作戰的鍛煉。

他們的目標是把「同訓」漸進為「共演」,提高聯合作戰的能力。經過近兩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同訓」經常化的制度和內容。協作區三方相互講課,介紹各自對聯合作戰的理論研究成果;相互見學,介紹各自部隊的編成、任務和裝備情況;相互交流戰法研究成果,共同探討陸空聯合作戰理論、完善聯合作戰方案;三方共同研究制定年度聯合戰役訓練計劃,較好地解決了聯合作戰演習形式、自動化指揮手段、聯合指揮所的組成等重點難點問題,並貼近實戰研究確定聯合作戰演習課題和訓練內容。

1999年6月,第16集團軍牽頭,以陸空聯合反擊戰役為課題,摸索在未來聯合戰役作戰各方指揮員和機關的指揮程序、作業內容和方法,提高宏觀上謀劃戰役的能力;同年11月,由空1軍牽頭,針對空襲與反空襲組織了首長機關聯合反空襲作戰演習,採取集中統一使用陸空防空力量,重點演練戰場信息對抗、要害目標防空、抗「敵」遠程火力打擊等課題,強化聯合反空襲作戰的基本戰法。

這種在「同訓」基礎上一家牽頭、三方「共演」的做法,進一步鞏固和完善了組織聯合戰役訓練的方法和體制。但這種沒有體制保障的諸兵種聯合演練,最多是戰術性,要達成戰略背景的協同演練,沒有體制保障是不可能的。

16、威懾陳水扁,南京戰區大規模登陸作戰演習

那邊廂,台獨頭目陳水扁上台,老是吞吞吐吐、遮遮掩掩說些「暗獨」的話;這邊廂,就晃兩下拳頭,示以警告。

7月份這場「晃拳頭」的三軍渡海登陸演習有南京軍區組織戰區內的海空陸三軍(不知有沒有二炮參加)多支部隊,在北至連雲港、南到東山島外的萬里海岸線展開。參加這場演習的正規部隊人數達十一萬之眾,另還有二萬多預備役軍人和武裝民兵。

在連雲港,由江蘇省軍區徵集的30餘艘大噸位民船,載著179摩步旅官兵和重型裝備,駛向波濤萬頃的黃海海域,展開連續兩晝夜的航渡和戰術技術訓練。

在浙東沿海,剛換裝不久的第1機械化師在空28師Q-5B的協同下,實施新戰法登陸。先由Q-5B實施對「敵」灘頭陣地和工事連續攻擊,然後兩棲裝甲戰車組成的突擊營搶灘上陸,展開了攻打「敵軍」支撐點和奪取縱深要點的「激戰」。他們採取「小群多波、互相掩護、交替搶灘」的戰法,實施行進間射擊,接連摧毀灘頭地堡火力點,掩護首波兩棲坦克衝上海岸,搶灘登陸成功!

第一階段,海軍東海艦隊出動潛艇、大型水面艦艇,在海航4師的協同下演練布雷和封鎖,出動了兩艘051型驅逐艦,全部8艘053H2G型和053H3型護衛艦也都出海(不是同時),兩艘「基羅」與國產潛艇混合編隊承擔布雷和封鎖任務。第二階段演習,由水面艦艇和海航掩護,第65陸戰旅(「洛陽營」所在部隊)與南京軍區特種兵大隊聯合進行渡海登島作戰,進行綜合輸送演練。在演練中,按照國防動員體制的要求,研究和摸索民用運力和交通保障力量的動員、徵用和使用方法。

在福建沿海,第31集團軍第86、91摩步師、第92摩步旅以及福建省軍區第11海戰旅全部被拉到沿海一線展開海上練兵,在蜿蜒千里的海岸線上,構成了一幅場景壯闊的海上練兵圖:第91師萬餘官兵在驚濤駭浪中編隊武裝泅渡,前不見首,後不見尾;兩棲裝甲旅在潮漲浪涌的復雜條件下,航渡搶灘登陸;海戰旅以排為單位乘坐登陸艇(有一個營是坐徵用的平底運沙船和漁船)跟隨裝甲旅後登陸鞏固灘頭陣地;第86師的數千名汽車駕駛員在海上操舟駕艇,苦練多種輸送能力;軍直屬通信團在艇上快速開設電台,保障海上「動中通」……

江蘇民兵配合主力部隊在高技術戰場上大展身手:民兵炮兵分隊的制「假」效果逼真,假導彈竟騙過國外高空偵察衛星;民兵護橋分隊在科技練兵實踐中,摸索出一套以打、騙、阻、擾、迷為手段保護江陰長江大橋的戰法;民兵通訊分隊利用各民用軍用通訊設施承擔戰場聯絡任務,並對遭敵破壞的通訊線路進行緊急搶修。

上海警備區則率先組建了全國第一支民兵防空導彈分隊(裝備的居然是LY-60!),在上海現有的防空力量中,民兵高炮占了百分之七十;有上海數據通訊局、華東計算機所、上海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眾多碩士、博士組成的預備役信息戰分隊也首次走上演習場公開亮相,顯示高科技條件下的新的國防動員力量。

適應打贏現代戰爭的需要,南京戰區也不忘傳統戰法,突襲戰、破襲戰、破障戰、麻雀戰和氣象戰等各種戰法也配合高科技裝備作實戰演練,並在演練中「深入敵後」,出奇制勝;諸兵種協同,兵民輔助,從而確保「登」島作戰時「登得上」、「站得住」。

這幅演習圖有沒有作「秀」的成分?各位自己去評價吧!

(轉自[自由網絡文摘])


相關文章

 

 

相關新聞
丁子霖:堅冰終于開始打破了!
惊心動魄的解放軍王牌部隊
張万年指解放軍裝備落后美軍30年
大陸兩軍机墜毀  二十一人死亡  殃及村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