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電信資費調整的真面目

標籤:

世紀末,中國電信資費調整方案出台后,各大媒体及電信部門的宣傳是“這次資費調整對電信部門而言,似乎在狠狠的割肉”,“電信部門和國家將減少收入300多個億”。

真實情況是這樣嗎?

我們對這次調整涉及面最廣泛的几項調整作個簡單分析,就不難看出問題。

一、市話費是否處于低資費狀態。

据某權威消息:“我國市話始終處于低資費水平,例如美國的住宅電話實行包月制,每月大約收費20美元(相當于人民幣 160多元),而我國平均每戶每月僅為40元左右。”

不知道發這條消息的人,是認為中國人好糊弄,還是不具備最基本的經濟常識。

首先,他們是否想過:20 美元按人民幣匯率相當于160多元人民幣,那美國電話用戶的平均收入如果按人民幣匯率換算,是中國電話用戶平均收入的多少倍?20美元占其收入比例和40元人民幣占中國電話用戶收入比例的差距是多少?

其次,姑且不論其數据的真實性,從理論上講:在美國電話用戶按人民幣160元∕30天(2592000秒)計算,其通話費約為0.000062元∕秒。在中國用戶按新標准,以一次通話4秒計算,為0.045∕秒;以一次通話3分鐘計算,為0.001元∕秒(此為最低單位話費);以連續通話30天計算,則約為0.0015∕秒。換句話說,在美國160元人民幣可連續通話43200分鐘,在中國最高可連續通話1777分鐘,如果按每次通話都是4秒計算,則只有888個4秒,即59分多鐘。

以上數据不難看出中國市話費是不是處于低水平。中國電話用戶的40元∕每月,是以減少通話次數和時間來降低的,這對于處在信息爆炸年代的國人來說這是好征兆嗎?

二、為什么每次電信資費調整,上調的首先是市話費。

市話是和每個用戶密切相關,用得最普遍,最基本的一項電話業務,也是目前我國電話用戶別無選擇,壟斷程度最高的一項業務,其收入占電話業務收入的 80%以上。可想而知,調高市話收費意義何其深遠,這是中國電信的殺手 。就如上次資費調整一樣,最終帶來的是廣大用戶話費單上絕對數的增加。

三、按秒計費是否存在技術困難。

電話費不能按秒計費的一條最充分的理由是:存在計費系統的技術困難。可這次長途電話首先突破了按分為次計費的計費模式,實現了以 6秒為單位計費。如此看來,按秒計費根本就不存在技術上的障礙,如果有什么障礙的話,哪就是人為的,就是要讓廣大用戶乖乖的接受痛宰。

四、市話前3分鐘內按0.19元∕3分鐘左右,以后0.10元∕分左右計費,用心良苦。

有的媒体曾說:如果每次打市話都把時間控制在5分鐘以下,話費開支不會增加,如果每次通話都是4分鐘,話費還會有所下降。听似好象市話費也有升有降(這樣才談得上是結构調整嘛)。

其實,就按電信部門的解釋所說的:每次通話低于3分鐘的電話占總通話次數的75%來看,這次調整是絕不會從通話開始就以分為次的計費方法計費的,這樣電信不是讓這些客戶揀了便宜了嗎?所以,75%的用戶,你們安心的繼續接受哪怕你只打4秒鐘也按3分鐘交錢的命運吧。

這樣還不行,那25%也不能讓他們閑著。打電話的大部分情況是:3分鐘以內能搞定的,一般要說的事不复雜,几句話說完就挂斷,要不了一兩分鐘。這部分已經有“通話即按3分鐘計次”的辦法給套住了。而超過3分鐘的電話,一般是要說的事情較多,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結束。通話時間越長,按3 分鐘為次計費的意義就越不大,比如說:一個人分10次打10分鐘的電話,需1.80元(即0.18元∕每分鐘);而連續打10分鐘,按3分鐘為次計費只需 0.72元(即0.072元∕每分鐘)。連續通話時間越長,就越接
近于 0.06∕每分鐘。所以對這25%需要較長時間通話的用戶來說,得特殊對待。但也不能太露骨,用犧牲對長時間通話來說意義不大的“3 分鐘一次”的計費辦法,換來了真正具有實際意義的0.10∕分鐘。

表面上看,還是對反映強烈的“3 分鐘一次”的計費方法作了改進,實際上卻是在一點都沒有損失對75%的3分鐘以內通話的盤剝的基礎上,加大了對那些鑽了“3 分鐘一次”空子的25%用戶的“打擊力度”。

五、長途電話費降价有何實際意義。

長途電話業務現在已經不再是電信一家的專利了,IP電話業務已經逐步普及,無論距离遠近國內每分鐘 3角錢的費用大大低于仍處于壟斷的傳統長途電話業務收費。移動、聯通、网通等公司在這項業務的激烈競爭讓電信感到了壓力,再不降价,電信將在近期失去長途電話這項業務。這雖然是不得已而為之,但 0.07元∕6秒的价格相對于IP電話的費用而言,沒有什么實際意義。

六、農話計費辦法的調整,農話用戶有實惠,電信部門損失不大。

這次調整真正有一定意義的是農話收費辦法的調整,以后只要是在自己所在的區市縣內通話,都應該算市話了。從這一點上看,以后農民兄弟在本區市縣內和外界的聯系可以降低一點費用了。但算起來電信在這方面損失并不大,因為我國目前收入最低的還是農民兄弟,他們相對要封閉一些,也沒有多少錢用來消費在對他們來說還算奢侈的電話上。收費太高從農民兄弟那里撈到的錢可能反而更少,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在城市電話逐步飽和的情況下,先把農民兄弟拉進來,總比高高的价位把他們拒之門外
一個錢也賺不到強。可以說用微小的損失換來了“降低農民負擔”的名譽和維護了“是資費調整,不是漲价”的說法。

七、為什么要降低上网電話費。

上网話費确實調低了,原因是什么呢?中國電信可不是“圣誕老人”,沒那么多好禮物送給你。上网話費的調整原因其實是長途話費、農話費調整原因的綜合。

一方面,國人收入水平還不是太高,畢竟達到小康標准的是少數,要眾多的人用有限的資金來支付高昂的還算可有可無的上网費不是太現實。在傳統市話業務已經能讓用戶不用發展都要來乖乖挨宰的情況下,用降低网費的辦法吸引新業務用戶進來,總比用戶因接受不了費用而不上网,一個錢也收不到好。

另一方面,互聯网的飛速發展已是現實,傳統撥號上网方式已經大有淘汰在即的感覺。其他通信公司和廣電以先進的寬帶接入的方式插足這項業務,已經動搖了電信在這項業務的壟斷地位。并且,越是先進、高速的网絡供應商,現在的情況是价位越低,普遍實現了低价位的包月制。同時,就是許多地方仍處于壟斷地位的電信部門為了“薄利多銷”,也在以包月的辦法多拉顧客。

從這些情況看,落后的接入方式不降低一點上网話費就會失去許多用戶,并且只是把有的地方已經實際存在的包月制正式提出來而已。上网話費占電信收入的比例才那么一點,就是降一點也不會影響多少收入,說不好多了几個用戶,上网話費收入還會提高。就是不降低网費標准,下面的電信部門迫于用戶少、競爭越來越明顯的壓力,也會變通著包月、降价的,不如做個順水人情。不然,先進的寬帶接入网費遠遠低于落后的撥號上网話費,怎么也說不過去啊。已有的現實已經在那里明擺著了,要糊弄网民
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綜上所述,這次資費調整的實質是:在用戶別無選擇,使用最普遍,在電信收入比例中占絕對多數的市話上,加大宰客力度;在競爭日益明顯,已經無法壟斷,用戶開始分流,高收費和降价都沒有什么實際意義的長話、上网等業務上,降低收費;在有其用高收費把用戶擋在門外,還不如“薄利多銷”的農話、上网等業務上,降低一點收費,擴大消費群体,以降促收。

總之,決定這次資費調整的關鍵因素主要在于業務壟斷程度的高低,所占電信收入比例的大小,用戶對其依賴程度的大小。把這几個方面作一下分析就不難看出,這次調整是不是在“割肉”,是不是會降低收入300個億。要是真有一天中國電信的收入降低了,那只能說是長期依靠壟斷獲利,缺乏競爭意識帶來的惡果。

在即將加入WTO的今天,中國電信要想穩定用戶,真正立于不敗之地,最好的辦法應該是真正的讓自己走入市場,不要再靠壟斷傷害自己的“上帝”來維持自己的利益了。

(選自索易网絡雜志《熱門話題》2001-01-08 )


相關文章

 

相關新聞
四千貪虎攜公款50億在逃 公檢法三路追捕撒天羅地网
日本電報電話公司多裁員6000人
中國打破网絡瓶頸 革命性新媒体震動世界
菲律賓手机傳訊打垮總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