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書”破譯后再做什么

標籤:

【大紀元2月16日電】《人民日報 》上海2月14日訊

  基因專利申請——競爭猶酣

在3万多個人類基因中,有多少是中國找到的呢?

据公布的數据,目前,美國人類基因科學公司已克隆人類基因8000多條,塞萊拉公司、因塞特公司各擁有近7000條;中國聯合基因科技集團克隆了7900條,中國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含南方和北方中心)克隆了500多條。由此可見,中國雖然參与了1%的測序工作,但已找到的基因數在8400條以上,大大超過了1%的數量。在這場由少數發達國家挑起的“基因爭奪戰”中,中國成為僅次于美國、擁有人類基因資源最多的國家之一。

雖然基因資源的瓜分已近尾聲,但基因專利的申請仍很激烈。中國聯合基因科技集團副總裁秦義龍認為,基因序列只是基因研究的基礎,而基因專利則是基因產業的基礎。能否獲得“基因爭奪戰”的胜利,最終不僅看基因測序的數量,還要看一個國家擁有多少基因專利數。

依照要求,所找到的基因拿到完整的序列、經過蛋白的表達、經過蛋白功能的驗証并能明确一定的用途,就可能申請專利。要做到這一點,并非易事,需要技術、資金的大力支撐。而申請爭奪也是殘酷的,別人搶先一步,已尋找到的基因就白費了。

至今,聯合基因科技集團已申請基因專利3500個,列全國第一位、世界第三位。

專家指出,我國在這場競賽中取得了顯著成就,作出了不小的貢獻。但是,如果在專利申請上不能胜人一籌,已取得的优勢也將迅速消失。

功能基因研究——至少“瘋狂”50年

人類基因圖譜的發布,標志著人類基因研究進入了功能研究階段,對功能基因組研究有重要幫助。而要弄清楚每條基因的功能与作用,同樣是一個龐大、复雜的過程,需做的工作更多、時間更長、投資更高。對此,有專家感嘆,新世紀里,功能基因研究將至少“瘋狂”50年。

已有的“生命天書”,是人類共有的版本,但落實到每個民族、每個家系、每個人,又存在著巨大的差异。這也給科學家帶來無限的机會。基因与各种疾病的關系、轉基因研究、基因治療、基因相關藥物的研究与制造等,都与功能基因相關,而且世界各國的水准相對接近。這為我們迎頭赶上帶來了机會。

中科院副院長陳竺認為:人類基因的研究,最終要給人類帶來利益。除了人類共有的基因,中國還有各种家系的遺傳病,這些特殊的資源都是我們研究的重點。基因功能的研究,不僅需要生命科學各學科的參与,還要醫學科學家、醫務工作者參与,一些遺傳病患者也應該加盟。

生物基因組——全球競爭新熱點

主要承擔“人類基因組框架圖”1%項目的中科院遺傳所人類基因研究中心暨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簡稱北京中心),目前正在加緊解讀完成圖,并初步認定這1%區域約有150個到200個基因。這些基因和心血管、腫瘤等疾病有關。

在加緊解圖的同時,北京中心同時加快了“生物資源基因組計划”的步伐。中心執行主任汪建說:1%項目僅是一個契机,最終的理想是要通過它帶動一個學科和一個產業。“學科”是基因組學,“產業”就是中國生物信息資源產業。所有生命的進化都刻寫在基因組的DNA密碼上,可以說,只要弄清了一個動植物的基因密碼,也就掌握了這一資源。當人類基因組計划即將宣告完成的時候,生物基因組將會是世界競爭的一個主要方向。

該中心提出的生物資源基因組計划,內容包括建設以DNA序列為基礎、以生物信息學為先導的有我國資源特色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產業。目標是在一兩年內分析20至50种小的基因組,5至10种大基因組。依托1%項目建立起來的技術平台,為尋找重要生物資源提供可靠、快捷的手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