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千億騙稅重判 七人死刑一死緩

標籤:

【大紀元3月2日電】曾經令總理朱噷基龍顏大怒的廣東潮汕地區的「千億騙稅案」,2日分別在汕頭和揭陽的法院作出一審宣判,在涉及六宗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騙稅二億多元人民幣(下同)大案的十一名罪犯中,有七人被處以死刑,一人被判處死緩,三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和終身監禁。這是五十年來,中國司法部門審判的最大一起涉稅案件。

太陽報3日報道,在2日被法院重判的十一名罪犯中,有原普宁市檢察院職工、原潮陽市國稅局徵收所所長和副所長之外,其余均為當地商人。來自當地的消息指出,已被一審宣判的十一名罪犯僅是潮汕地區特大騙稅案的首批案犯,法院還將陸續審判多批疑犯,而一批涉案官員也將陸續曝光。

●朱總委五百人專案小組調查

較早前有報道指出,受總理朱噷基的指派,北京中紀委一個超過五百人的龐大專案小組,正在當地負責清查這件大案,估計有數百名當地官員正在接受中紀委的調查,其中包括該市原市委秘書長丁偉斌已被中紀委專案組實施「雙規」。該案涉及的騙稅總額高達一千多億元。

据新華社報道,不法分子黃振池等人,為牟取暴利,于一九九七年至二○○○年七月期間,分別利用在廣東汕頭、揭陽等地注冊的公司(實際上多數為無注冊資金、無生產場地、無從業人員的虛假公司),專門從事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犯罪活動。一共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近兩万五千份,虛開稅額二億一千多万元,騙取出口退稅額六千四百多万元。

廣東省汕頭市中級法院和揭陽市中級法院,分別于今年一月十日至十三日和二月十六日公開開庭審理了上述案件,并于昨天作出一審宣判:以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分別判處黃振池等七人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鑒于黃金池歸案后有立功表現,判處其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其他三人被分別判處無期徒刑或有期徒刑。 

●出口退稅原意鼓勵創匯

太陽報報道,九十年代初以來,政府為鼓勵企業出口創匯,實行出口退稅制度,企業只要憑海關開出的出口單据,就可以按出口金額的比例領取政府的退稅額。一些出口企業則乘机与港澳不法商人勾結,以假出口或虛開增值稅發票等途徑騙取政府的出口退稅。

潮汕地區一系列虛開增值稅發票,騙取出口退稅案件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大宗的涉稅案。有報道指出,中央和廣東政府因潮汕地區出口騙稅而遭致的外匯損失至少有一千多億元人民幣。

●數百涉案者仍在調查

涉案者中既有當地各類企業家和党政官員,也有不少港台商人。目前至少有數百名涉案者正在接受調查。

据坊街傳聞稱,總理朱噷基對潮汕騙稅案早有察覺,但派出的調查人員去潮汕走了一圈回去匯報,稱當地騙稅問題沒事先預計的那么嚴重,朱噷基勃然大怒,「如果潮汕無騙稅問題,那就是我朱噷基有問題了!」最后朱噷基請中紀委副書記劉麗英出山,親赴廣東秘密調查,才逐漸查明案情。


    相關文章
    

  • 中國最大的貪污案七人判死刑 (3/2/2001)    
  • 潮汕千億騙稅大案与曾慶紅 (2/26/2001)    
  • 超過遠華案涉及11省 中國調查沿海大型騙稅案 (2/15/2001)    
  • 廣州50天查出偷騙稅款2.6億 (2/3/2001)    
  • 潮汕騙稅案五官被捕 普宁市委書記貪騙近億 (1/30/2001)    
  • 中國排除万難開審潮汕騙稅案 (1/16/2001)    
  • 潮汕千億騙稅案首審九人 (1/14/2001)    
  • 中國打擊潮汕騙稅團伙 (1/5/2001)    
  • 潮汕千億騙稅案近日公布案情 傳有省級高官涉案 (1/4/2001)    
  • 中國2000年稅收猛增22.8% (1/4/2001)    
  • 廣東千億騙稅案讓溫州外貿遭遇地震 (1/4/2001)    
  • 廣東潮汕千億元騙稅案露端倪 (1/3/2001)    
  • 中央追查千億騙稅案 潮汕二万公司關門 (1/1/2001)    
  • 廣東爆千億騙稅案 朱噷基震怒 李長春難堪 (1/1/2001)    
  • 中國將改革稅務打擊出口騙稅 (12/18/2000)    
  • 廣東貪官托港商求赦 朱總開价200億 (12/18/2000)    
  • 廣東200億出口騙稅案 200官員被問話 (12/18/2000)    
  • 粵官求助香港富豪 朱總開价須繳200億 (12/17/2000)    
  • 出口退稅鼓勵外銷 疑官商勾結騙稅 (12/17/2000)    
  • 三百人專案組進駐 千名武警負責保安 查騙稅猶如上戰場 (12/15/2000)
  • 相關新聞
    廣東爆千億騙稅案 朱噷基震怒 李長春難堪
    中央追查千億騙稅案 潮汕二万公司關門
    廣東千億騙稅案讓溫州外貿遭遇地震
    中國2000年稅收猛增22.8%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