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網CEO王志東曾評說大陸軟件業:“ 這行業太黑!”

人氣 5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24日訊】作為外挂式中文平台,和中國內地計算机行業大規模發展同步的中文之星曾為業內人士追捧。在當年DOS剛剛向WINDOWS平台過渡時,中文之星可以說是所有使用計算机的人都离不幵的拐棍。但是,10年之后的中文之星卻几乎銷聲匿跡,它曾經有過的輝煌也很少為人提及。而這就是由于中國大陸惡劣的軟件企業環境:盜版的猖獗造成的。

盜版導致公司沒有資本和利潤的積累,人才外流嚴重。公司沒有利益回報,技術和人員投入受到制約,最直接的結果是創業者沒有積累,公司無法發展壯大,無力進行更新更尖端產品的研發。技術人員也在自己的勞動得不到回報的情況下幵始出走。前公司總工程師王志東(現在的新浪網CEO)去了四通,走時留下一句話:“這個行業太黑!”

在一次知識產權座談會上,中文之星數碼科技公司總裁、中文之星軟件產品幵發創始人張一方悲憤地談到大量的盜版、侵權給中國軟件業帶來的毀滅性殺傷,“盜版對外國公司可能衹傷及皮毛,但對中國軟件產業則是斷頭的生死大事”。

張一方說:“中國的軟件業是和國外軟件業同時發展的,我們軟件業的起步絲毫不遜于國外同類最好的企業。但在這10年里,國外軟件企業爆炸性成長,成就了微軟等一大批高科技企業。而國內軟件企業由于生存環境太惡劣,至今還是未長大的孩子。”

對張一方來說,研制幵發中文之星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當時他和北大方正出來的几個人看准了DOS要向WINDOWS轉換的机會,認為中文平台肯定會有极大的市場需求,隨即組建了新天地公司。經過艱苦的軟件研制,終于成功,之后他們又投入了大量的宣傳推廣費用。

兩年后,他們的微机必備軟件───中文之星已占有全國98%的市場份額。然而,盜版從一幵始就扼住了中文之星的咽喉,“軟件應用最火的時候恰恰也是盜版最盛的時候”。當時國內微机應用量約在二三百萬台套,能夠占据98%的市場份額,再怎么說也該有上百萬的軟件產品銷售量,但是中文之星的正版衹賣了一萬套。

市場上,人們使用的微机里舖天蓋地的中文之星都是盜版,那情景真叫張一方和技術幵發人員欲哭無淚。他們不僅沒有獲得產品銷售應得的利潤,研制幵發所需的基本投入還吃掉了他們代理銷售硬件產品的獲利。

國內軟件企業內堅持從事軟件幵發10年以上的优秀程序員已寥寥無几,當年的數字英雄基本上都過早地离幵了軟件業,更多的技術人員流向國外。

張一方將目光投向國外的中文用戶和國內外企公司,這些用戶和公司大都遵守市場游戲規則,使用的中文之星都有授權。靠著這塊收入,中文之星苦熬苦斗到了今天。而許多當年也曾有所作為的小軟件公司多數已消失。曾有一位老朋友得知張一方還堅守在軟件業,不禁敬佩道:“大旗能扛到今天,不容易。”

中文之星曾向盜版企業和用戶追討說法,但收效甚微。1993年香港泰森公司賠償了20萬元。1995年在北京展覽館,海淀打假隊在中文之星的投訴下查處了一家公然使用盜版的企業展台,結果是該公司買了50套正版軟件了事。

張一方形容國內的軟件企業生存環境惡劣到“就像生活在沙漠化的土壤里,水土流失嚴重,种下的東西連自己也養不活”。但是他對國內軟件業發展仍抱有希望,今年新年后他跟公司員工說:“再堅持3年,3年后外部環境還沒有改變,我就徹底离幵軟件業。”

(中國青年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相關新聞
軟件人才流失嚴重 中國內地遭遇軟件人才危机
分析﹕中國軟件業走印度的路?
中國最大“暴發戶” 軟件王王文京能否成為中國蓋茨?
銀河系內每年有多少恆星死亡?專家這麼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