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的「奧運後遺症」

理哲

人氣 16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13日訊】 中國還是個窮國,申辦奧運會也不要鬥富比闊。殷鑑就在眼前。悉尼奧運建築群如今門庭冷落,一片蕭條。其實北京的亞運村也有先例。希望中國今後再不要預先製造「後遺症」了。
二OOO年的悉尼奧運會早已結束,二OO八年奧運會主辦權的爭奪戰早已拉開,而且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五個爭辦城市都在竭盡全力。

一九八四年洛杉磯奧運會之前,人們並不看重它的經濟效益。那時的奧運會是誰辦誰賠錢,蒙特利爾、莫斯科等城市一個個都賠得哭喪著臉,長期吞下這枚難嚥的苦果。在美國政府說明不做這筆賠本的生意後,美國人羅伯特自願攬起了這樁費力不討好的生意,一舉讓奧運會第一次賺了錢,令世人對主辦奧運會的經濟效益刮目相看,爭辦熱潮從此火爆,而中國更把主辦奧運會當成中國人出頭露臉的大事。

奧運會後的蕭條

去年奧運會開幕前,本人幾次赴悉尼奧運主會場所在地的奧林匹克公園參觀。由於場館正在修建之中,一切還顯得神神秘秘,謝絕參觀。九月初我才買門票進入了正在最後裝修的主會場。整個公園人頭攢動,有關奧運的各種紀念品紛紛登場,價格高得驚人。奧運會期間的熱鬧場面無需在此多費筆墨。

今年四月二十三日,悉尼鐵路工人罷工,火車照常運行,但停止售票、檢票,讓人們免費乘車。我又去了奧運會後的悉尼奧林匹克公園,所見到的卻是今非昔比。在專線火車上,乘客少得屈指可數,列車僅有兩節車廂。下車後,寬大的候車大廳空蕩無人,彩色的奧運大道也幾乎見不到一個人。時間正值中午一時許,但餐廳內空空如也。主會場外參觀的人少得可憐,門廳內售貨處、餐飲部僅有少許遊客,有些道路還設置了路障,看來是無車可行,乾脆封閉,給人的感覺是一片蕭條景象。在返回的火車上,整個車廂僅我一人。下車時發現該趟列車不過才六、七人乘坐。市內有一家賣奧運紀念品的商店,各種物品降價幾倍傾銷。

望著那巨大的奧運建築群,看著那「屈尊降貴、物超所值」的奧運紀念品,昔日的熱鬧和現在的冷清的巨大反差,給人一種「奧運會後遺症」的感覺。從申請成功到大興土木的規劃建設,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財力?還要歷經十年的奮戰。僅使用十幾天就曇花一現地結束了這些水泥巨人的輝煌使命,等待它們的是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孤獨寂寞,以及所耗費的巨大維護和管理費用。這些運動場館還能有其它用途嗎?

中國應避免「奧運後遺症」出現

中國雖然有一千七百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更有幾千億美元的外債和更多的內債。中國是一個巨大的、缺錢的、急待發展的、相對貧窮的發展中國家。急需用錢,急需發展的項目很多,急待救助、急待資金脫貧的人口也相當多。見過許多招商引資的團隊,他們名為招商,實則只是引資為主。中國國窮民不富,窮人應該有窮人過日子的方式與方法,窮人應該有窮人脫貧致富的規劃與打算。

八O年北京亞運會之後,九十年代,我去過亞運村,也是一片冷清,場館空置,北京市政府為什麼不向全國人民報告一下亞運村的收支賬呢?

中國已經申辦奧運會,但一定要向國際奧運會申明,會在國力、財力許可的條件下,不舖張浪費,不鬥富擺闊,而是要利用現有的場館和設施,補充完善達到奧運比賽標準的要求。對新建的場館和設施要盡可能在奧運會之後仍可發揮效益,避免「奧運會後遺症」的出現。(悉尼沙灘排球場,會後從海灘撤出了,恢復了往日的面貌。最成功是奧運村的運動員宿舍,因為規劃時就按住房設計修建,會前已銷售了大部份,沒有浪費。)

從今天悉尼奧林匹克公園的蕭條狀況,可以想像那些曾經主辦奧運會的城市,以及那些偶然性體育項目的大型設施,不是都有類似的後遺症嗎?

我並不想在中國人盼望申奧成功之際潑冷水,但奧運工程畢竟是一件立項及建設工期長、投資十分巨大,而只能熱鬧一陣子的活動。新世紀的中國要想實現中等發達國家的宏偉目標,還有更艱巨的任務要完成。

其他各種「後遺症」

這些年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但盲目規劃、重覆建設和引進,造成了很大的損失。眾多病態嚴重的後遺症紛紛出現,比如國有資源破壞、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江河湖海污染、頻繁的沙塵暴、空氣環境質量惡化等等,都是「自然界後遺症」;更為嚴重的是權錢交易、貪污腐化、走私挪用等「社會後遺症」。

新世紀的中國千萬不要再增加其它後遺症了。要解決一個後遺症,需要比當初造成這個後遺症花費幾十倍甚至百倍的氣力和投入,可說得不償失。這些「自然界後遺症」和「社會後遺症」所造成的苦果,我們今天不是被迫吞下了嗎?

原載《動向》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BBC:西藏人士批評主辦權落北京 (7/13/2001)    
  • 奧運主辦權給了北京 促其改善人權不可松懈 (7/13/2001)    
  • 紐約時報 : 奧委會為何傾向北京? (7/13/2001)    
  • 人權觀察指北京中選奧委會及贊助者將負重擔 (7/13/2001)    
  • CNN:北京申奧成功并非由于自身條件好 (7/13/2001)    
  • 2008奧運會主辦權 投票情況簡報 (7/13/2001)    
  • 中共運用人權籌碼奪得奧運主辦權 但無助改善人權 (7/13/2001)    
  • 快訊﹕薩馬蘭奇宣布北京獲得2008奧運會主辦權 (7/13/2001)    
  • 二○○八年奧運主辦城即將揭曉 北京屏息以待 (7/13/2001)    
  • 美國之音: 辦奧運确實是政治問題 (7/13/2001)    
  • 【如是网聞】宣布奧運主辦國是在“13號黑色星期五”! (7/13/2001)    
  • 奧委會今在莫斯科秘密投票 定2008年奧運會主辦城市 (7/13/2001)    
  • 巴黎代表團:巴黎辦奧運會時差优勢明顯 (7/13/2001)    
  • 台稱合辦奧運無關一中 (7/13/2001)    
  • 多倫多代表:奧運會的身份證將可作簽證使用 (7/13/2001)    
  • 奉獻一個獨一無二的奧運-巴黎最后陳述 (7/13/2001)    
  • 申奧之戰 加拿大全力以赴 (7/13/2001)    
  • 先談人權 再談奧運 (7/13/2001)    
  • 【紀元專欄】 張偉國:也談申奧成敗 (7/13/2001)    
  • 北京申奧,敗也政治成也政治 (7/13/2001)
  • 相關新聞
    北京申奧,敗也政治成也政治
    【紀元專欄】  張偉國:也談申奧成敗
    先談人權 再談奧運
    申奧之戰 加拿大全力以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