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北京求職記

姜華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3日訊】 打小就唱“我愛北京天安門”。如今念過18年的書之后,我就怀著對北京的神往,來到了北京找工作。

离開長春那天冷得很,風像刀子一樣,刮得人痛不欲生。挾著大包小裹往火車站赶,又想起前途未卜,連住的地方都沒個著落,凄涼之感油然而生。好在60次特快的車廂里溫暖如春,我們好了傷疤也就忘了痛,這一宿睡得昏昏然。

從來就是辦事著三不著兩的人。住處還沒有著落,就風風火火地闖北京來了。來的第一天就去安頓住處,空跑了一天沒有收獲,往同學男友的暫住地赶回的時候,天已擦黑。千打听万打听地,終于繞回了那條胡同。遠遠地看見早晨那個一臉公事公辦的守門大爺,竟好似見了親人一般。這一晚在同學男友的辦公室里安身。一個好朋友為我聯系了一間學校的宿舍。那是典型的高校筒子樓。朋友一再說條件簡陋,可在我看來,那簡直是像總統套房了。這一夜,我睡了三天以來第一個好覺。

到北京的第四天,我開始拿著地圖到處送簡歷。我暗暗告誡自己起點要高,于是第一家便直奔《北京青年報》。當我換了几趟車,終于能遠遠地看見北青報社的招牌時,已經累得七葷八素、蓬頭土臉了,心想這個樣子哪里像求職,分明是逃荒的。一眼望見路邊有家麥當勞店,就為它的洗手間里有水有鏡子,一咬牙一跺腳進去吃了一頓最便宜的,然后便沖進洗手間,涂口紅梳頭撣灰擦皮鞋,然后再對著鏡子練習笑容和眼神,弄得正在洗手的一位小姐狐疑地盯了我半天。自以為万無一失了,我這才走出麥當勞,開赴北青報。一路上想著,會有什么結果?拒絕我、答應我,或給我模棱兩可的答案讓我抱無謂的等待?無非也就這三种了,我既已都想到,就沒什么可怕的了。

北青報門口守衛森嚴。我向他說是來求職的。他問我預約了嗎,我搖頭,他便要我走,我不甘心,請他幫忙打一個電話。還好,他接通了,將話筒遞給我,里面傳來一個冷峻的女聲:“我們這次招聘已經結束,下次尚未開始,具體情況請關注報紙。”說完“”地一聲挂掉。我一時愕然。

這是我絕對沒有想到的第四种結果。我精心地在麥當勞拾掇一番,充其量也只在北青報門口打了個轉而已。有點諷刺有點滑稽,這就是我的第一次求職。

初生牛犢不怕虎,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我在秋風襲人的北京街頭小立片刻,便再鼓斗志,又殺向《三聯生活周刊》。

在那條我看來長得不可理喻的胡同里走得快絕望時,我終于看到了《三聯生活周刊》的牌子,這次我輕松闖過大門關。負責人事的人接待了我。他告訴我,第一,他們的招聘期已過;第二,他們傾向于本科生,而不是研究生,因為后者可塑性不強。我問,能否解決編制?他說:如果我們覺得你是不可缺少的。答得委婉含蓄而不留余地。我只能留下簡歷,禮貌地告辭。

拖著兩條灌了鉛一樣的腿回到住處。正逢晚飯時分,不知是誰家正在做魚,魚湯的香味鮮得不可思議,我像阿凡提的故事里那窮人一樣,就著走廊里飄來的魚香,默默地啃著兩個五毛錢的燒餅,吃完了我的夢想大餐。

又一日,我來到一家小出版社。我所學專業是新聞,跟出版業只算得是遠親。不過,既然是找工作,自是漫天撒网。負責人事的是位中年男子,看起來是古道熱腸那种人。他建議我等一下社長,跟社長面談接收几率要大一些。于是就先跟他閑聊,聊來聊去,覺得這個人頗可信賴,就露出白痴本色,防人之心全無。他說:“你可以先隨便找一個單位,先弄好戶口,再跳出來。”這話正中我意,于是我一拍巴掌,兩眼發亮眉飛色舞地說:“是呀!我就這么想的。”說完頓覺失語,但覆水難收,悔之已晚。這家出版社,就算是有點希望也沒希望了。于是,我也不等社長了,乖乖地背起包,識時務地走了。

去農業部的一家雜志社求職的時候,守門的年輕小門衛說什么也不讓我進去,我明白這是他職責所在,怪不得他。但我在寒風凜冽的北京跋涉了三個多小時才來到這里,就這樣過其門而不得其入,實在不甘心。于是千般懇求他,要他网開一面。他給了我一個電話號碼,并說收發室里沒有電話,要我出去打。自覺我那城牆般厚的臉皮已在剛才磨得紙樣薄了,于是不再求他,轉身离去,這里整個是農業部的內部辦公區域,方圓十几米之內根本沒有電話。其實這家雜志社也并非我志趣所在,這么走了,也不算損失,想一想那小門衛有些气人。不就是瞅著我無權無勢無財無貌,可以讓他盡情施展一下手中輕易不得施展的權力么?我偏要進去:气气他!正在絞盡腦汁怎么進去的時候,我看見一間房子似乎是這座大樓的地下室出口。地下室里應該有電梯吧?果不其然!于是盡情在樓里轉了一圈,出來的時候,小門衛的表情很詫异,“你是怎么進去的?”我爆笑著走出大門。

一個月時間,我把北京大小媒體的門衛認得差不多了,也體會了研究生畢業前所不曾體會到的所有世態炎涼。我毅然离開北京,回東北做了一位以前不屑于做的大學老師。

原載《青年文摘》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一個女大學生的求職故事 (7/3/2001)    
  • 警惕IT業求職的三大誤區 (7/1/2001)    
  • 97%以上的大學畢業生求職花費在千元以上 (6/27/2001)    
  • 九成內地來港新移民指港人自私 (6/25/2001)    
  • 大陸女大學生求職 亮出性感寫真 (6/24/2001)    
  • 布希贊成立法禁止「基因歧視」 (6/24/2001)    
  • 送女儿出國留學 (6/22/2001)    
  • 知己知彼 三大手机厂商的用人之道 (6/21/2001)    
  • 缺乏加國工作經驗 科技新移民求職不易 (6/19/2001)    
  • 台港求職者上網找工作風氣盛 (6/18/2001)    
  • 美國傳統IT技術不再吃香 互聯網安全人才炙手可熱 (6/15/2001)    
  • 敏感話題大討論:白領薪酬要不要公開? (6/15/2001)    
  • 女大學生“春光乍泄”寫真攻招聘大門 (6/5/2001)    
  • IT行業在歧視中老年員工 (6/4/2001)    
  • 壓力團體出奇招癱瘓匯豐 (6/2/2001)    
  • 网上求職五大錯誤 (5/29/2001)    
  • 請對號入座: 八類不受歡迎的大學生 (5/27/2001)    
  • 新來港婦女求職難 (5/21/2001)    
  • 招工挖人奇招:工資多少自己定 (5/13/2001)    
  • 廣州時髦學子做網頁推銷自己 (5/12/2001)
  • 相關新聞
    廣州時髦學子做網頁推銷自己
    招工挖人奇招:工資多少自己定
    新來港婦女求職難
    請對號入座: 八類不受歡迎的大學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