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非營利組織幫助海地災後重建

人氣 3
標籤: ,

【大紀元1月28日訊】(美國之音報導)遭逢地震重創的海地,正仰賴世界各國在資金與物資上的援助。另一方面,一些非營利組織的各種技術性計劃,也正等待時機,幫助海地重建。

麻薩諸塞州多佛的非營利團體“集裝箱診所”,把贊助者捐款用於組裝可運輸的組合診所,幫助資源不足的美國鄉村地區解決醫療需求。在海地大地震發生之後,他們也希望通過與其他救援組織的合作,將組合診所運往到海地,使災民能夠得到更多醫療資源。

集裝箱診所,顧名思義,就是充分利用廢棄集裝箱相對寬敞的空間,安裝上基本的醫療設備,配齊基本藥品,使它成為一個“小而全”的組合診所。

集裝箱診所的創立者伊麗莎白·希恩表示,原本他們正準備運一個組合診所到多米尼加共和國,這也是他們第一次嚐試把診所運往國外。在跟合作機構商定細節時,傳來海地地震的消息,因此許多贊助者來電支持用這個項目來幫助海地。

她說:“我們正在尋求國際性援助機構合作,提供醫療設備、藥品與醫療人員來幫助海地。現在還在規劃階段,等一切就緒,我們就能把組合診所送往當地。”

希恩表示,組織人員與贊助人都覺得,組合診所非常符合海地目前的需要。診所內有實用的基本醫療設備,以及發電與供水系統。配合藥品資源與醫護人員,能提供完善的醫療服務。如果當地有難民營等更大量的需求,組合診所的規模也能適應配合。

麻省理工學院發展實驗室的師生目前也正致力於幫助海地的各項計劃。博士生埃咪·班札爾特表示,她參與的制炭項目,將持續協助海地民眾開發替代能源。

班札爾特說,制炭計劃其實早在七、八年前就成形了,就是利用如甘蔗等糖類使用後的殘渣,經由小組研發的簡單技術,把它們轉換成炭。他們在海地舉辦相關工作坊,訓練當地民眾,讓他們學會制炭技術,用來生火煮飯,甚至以此作點小生意維生。 

班札爾特說:“我們的項目已經在海地有不少發展。我們從世界銀行的發展市場計劃得到20萬美元,讓我們能把這項技術應用在海地不同地區。我們也很期待與不同機構合作,將這種技術推廣到其他有需要的發展中國家。”

然而,目前海地剛經歷地震浩劫,首都太子港情形混亂,這類計劃實施起來相當困難。

集裝箱診所的希恩說:“我們當然希望能加快速度,把診所送過去幫助災民,但現在運送物資十分困難。所以希望我們可以找到規模更大,更有影響力的國際救援組織合作,加速運送診所的進程。”

麻省理工學院的班札爾特也表示,現在還不知道制炭項目接下來會如何發展,因為對災民來說,目前最重要的是基本的醫療照護、臨時住所、食物和水。

她說:“在制炭項目中和我們合作的對象,在這次地震中幾乎都受到了波及,失去了親人與家園。所以現在我們並不想馬上就和他們討論未來計劃的走向,而是多給他們一些時間來平復傷痛。”

無論是金錢援助,或是類似制炭項目這類實用性強、有利於建設的援助,都是災民所需要的。目前他們最需要的是資金、食物與醫藥等直接捐助,這恰恰是集裝箱診所之所長。

不過從長遠來看,在災後重建過程中,他們更需要的是學習公共建設和謀生技能。屆時,像制炭項目這類簡易科技計劃能給予災民非常實用的幫助。

相關新聞
克林頓嚴辭反駁對美國在海地工作的批評
奧巴馬國情咨文演講將聚焦經濟問題
北韓劃禁航區射100炮彈 美指挑釁
美商會呼籲10年創造2千萬就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