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郵》:回顧失落的10年 重建經濟新次序

人氣 1

【大紀元1月5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回顧已逝的10年,美國經歷嚴重的衰退,就業市場停滯,與1940年代就業機會動輒增長20%的繁榮景況形成強烈的對比。在此之前的70年來,美國經濟平穩成長,家庭財富與日俱增。但2000年以後,成長的基調改變,開始動盪不安,經濟成長並創下1930年代以來最差表現。

據《華盛頓郵報》2日報導,過去10年是美國勞工失落的10年,也是中產階級收入自1960年代統計以來最差的10年。美國家庭的淨資產(經物價平減後)自1950年代統計以來首度下滑,與以往一路增長的情況截然不同。

經濟政策學會(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主席米歇爾(Lawrence Mishel)認為:「這是第一次出現勞動年齡的家庭10年資產縮水的情況,僅管這期間生產力顯著增長,卻未能改善個人的生活水平。」

據聯準會資料顯示,美國民眾由於瘋狂借錢買屋、消費,1999至2008年家庭債務增長了117%。當時,投機資金甚至湧入陽光地帶的郊區迷你豪宅,企業也大量舉債購買商用不動產或進行併購,最後讓房市泡沫失去控制,進而反噬整個總體經濟。

2000年股市泡沫時,失業率最差還有6.3%,但近兩年的房市與信貸泡沫,卻讓失業率激增到10.2%。2007年美國中產家庭67%擁有自己的房子,是家庭投資股票的4倍,因此當房市崩盤後,信貸市場首當其衝,也危及整個銀行體系,並導致全球經濟動盪不安。

展望未來10年,金融風暴似乎過去,2010年美國就業市場也將逐漸好轉。經濟學家也將思索,為何過去10年開始的展望那麼好,最後卻導致如此不堪的下場?將來或許數千篇學術論文會去討論。

經濟學家深思1970年代大通膨的成因,因此強調央行進行信貸管制與不讓通膨預期形成的重要性。對聯準會來說,泡沫十年的教訓是銀行管制不可放任,主管機關必須瞭解銀行體系的風險與整體經濟的脆弱所在,並進行風險管理。誠如聯準會主席所說,「不要讓金融體系崩潰」,應是主管機關的首要任務。

至於如何避免下次的泡沫再現,現階段則已成為美國政府在重整金融體系、促進潔淨能源投資等施政上的最重要議題,如同奧巴馬去年11月演講所說:「目前我們的挑戰之一,就是如何建構後泡沫的經濟成長模式,一個可以維持長久的成長模式。」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大師看2010經濟》克魯曼:下半年 美再度萎縮
《商週》:中國房市泡沫 下半年恐崩盤
經濟分析﹕泡沫十年 貪婪將吹新泡沫
美聯儲主席要求加強金融管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