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掙脫「精神菜油燈」的圈禁

——2010年9月人文藝術行跡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3日訊】 1

9月4日由紐約乘火車赴匹茲堡,美國肖像藝術家威廉‧諾克來接車,直奔匹茲堡以北康寧莊園。次日晨起,在莊園屋前青灰色天空下的大草坪上孤身修煉。這套功法舒精活血、強身健體,活在世間、地久天長。是我在長年累月中自悟的、與深呼吸有關。這使我想起我的偉大先人蘇東坡曾練過的「八緞錦」,感覺兩者內在生命必有相通之處。

東方人文藝術對我而言,是一種身心修煉,;而無論對血肉生命還是精神生命而言,都具有異常的「免疫力」、也是「另類療法」。我至今身心與衰竭絕緣、將此視為我的「專利」。

練畢,面對四周遠山和頭頂水霧中的一輪白晝日影歌唱。忽然聽見深山叢林中的獸聲。是虎嘯?是熊吼?是狼嗥?是鹿鳴?一聲接一聲、拖得很長,似很纏綿、卻嚇得我不輕、趕忙返回深宅。莊園男主人、德國血統的費大衛說:「你唱得不好,歌詞吐字不清、發音不標準,這是狼在大清早教你唱歌。」女主人、前台灣原住民吾愛尤敢說:「胡說!天地之間眾生天然和合共鳴。青空下、綠地上,大自然的背景中,生靈和睦、人狼同歌。」

我在大地上,今生的聲音,人沒有聽見、獸卻聽見了,它是恐嚇我不許唱、禁止我發聲呢?還是眾聲喧嘩中同我合唱呢?

2

「世紀的群山」百幅藝術作品已接近尾聲,我在莊園中日夜創作。這一段時間,我停下了我的《岩漿與火焰的天體和大地》詩書畫創作,全力以赴配合趕工十多幅《世紀的群山》肖像畫的詩歌與書法,同時還另外安排有一場接一場的文化交流活動。

9月9日是「世紀的群山」在美國賓州境內展覽的開幕式。地址在賓州RMU (Robert Morris University)大學分校媒體藝術中心。

9 月11日中午,接受來自華盛頓的美國國家電視台PBS專訪,主持人Jeffrey Brown 。這是美國文化教育台,也是我第三次接觸PBS。第一次主題是關於人權和言論自由,該台在全球範圍內播出Well-Founded Fear(《真實的恐懼》)電影記錄片;第二次是美國PBS電視系統匹茲堡分部WQED在賓州播出關於我在匹茲堡任駐市作家的記錄片:「City of Asylum: An OnQ Special Edition」(《避難城:一個OnQ特殊版本》);此次主題是文化藝術;PBS採訪者對東西方合作的大型藝術項目《世紀的群山》也表示興趣 。

從個人角度來說,我的人文背景是東方文化,其表現形式是「詩書畫」、其精神隱涵是「天地人」。

在我書寫並居住過三年的匹茲堡「詩歌房子」面前,應電視主持人要求,讓我以「房子詩歌」為背景朗誦了我的兩首詩:《立體寫作》、《白日將盡》。同時對房子一側我昔日書寫的一首形而上的《門》作了現場闡述。

我喜歡藝術的綜合、內在的哲學與宗教、音樂與舞蹈。從文明角度,我感覺美國始終關注人類言論和表達的自由;而在意大利和西班牙,似乎卻是對文化藝術本身的興趣,也許歐美兩大陸的人對人類文化的注目或文明的關注各有偏重。

同日下午,應邀參加匹茲堡COAP(匹茲堡避難城)作家組織的爵士樂詩歌朗誦會,當天的活動在New Hazlett Theater大劇院隆重舉行。我的詩歌朗誦被設計為「現代立體裝置藝術」表現。詩人既是「裝置藝術」表演者;又是現代立體化「裝置藝術」本身。我的表演空間不是舞台,而是被安排在舞台屏幕的上空。組織者為了給觀眾一個驚喜,事先沒有告知大家有我的節目。

我幾近懸空俯瞰全場,影像由攝影機清晰投射在我腳下的銀幕上。我朝向聽眾發出呼喊:「匹茲堡的朋友們,你們好!我又回來了,匹茲堡是我的第二故鄉!」我為聽眾朗誦了「抗拒衰老和死亡」的《野獸》,另一首是表現東方人文特色的《宇宙人體》。匹茲堡人以罕見的熱情叫喊給一個漂流異鄉者以回應。

腳下屏幕上顯示出中文詩歌英譯字幕。誠如英語對東方人是異域語言,中文對在場的全體西方觀眾就是外語。中國大陸人當今日趨修外語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也正修中文、並成為新的趨勢。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人文藝術家,相異於專職的語言學家;精神創造者面對和走向世界,在不同文明背景上,其獨異的「精神創造」本身高於一切!一個萬象紛呈的多元化世界,東西方人文應互為豐富和彼此兼容。

「創造」並非是「知識」的重複、卻是新的知識;「思想」有別於工具性「語言」、卻藉助語言表達和外化。人類深層意義的「思想」和「創造」本身,就是藏匿於各別語言文字中透明如琥珀的智慧、獨一無二的潛在精神的「語言」。

9月14日連續三場活動:在賓州RMU大學分校同西康州大學(Western Connecticut State university)作第二次視屏對話;與該分校一個班的大學生互動、包括詩歌表演和問答;接受該校廣播電台採訪。

9 月15日也是持續兩場活動:整個上午是繼續拍攝《世紀的群山》電影記錄片,主要內容是採訪我和威廉。我說我在少年時代起就有個夢,把世界上所有卓越人物都表現出來,像一輪一輪的太陽佈滿整個天空。人類在新的21世紀呼喚新的文藝復興。若考問甚麼是《世紀的群山》的本義?「西班牙色彩」藝術畫廊的創辦人之一、德國血統的羅蘭先生的答覆是:呼籲人類從「物質人生」轉向「精神人生」!攝影機卡嚓而止。

9月15日下午是在賓州RMU大學總校同美國大學生交流。總校視野開闊,我躺在草坪上朗誦了《天空》。對著我的是攝影機,遠處是灰白交錯或紫色屋頂。進入大學課堂,體內吸入一股鮮活的青春氣息,這氣息甚至在一起合影的照片中也撲面而來。整堂課中,碧眼金髮的男女大學生們一一登上講台,分別同我一起朗誦我的詩。交流對話中議及東方「宇宙人體」,該班的教授、也兼校廣播電台主持人John Lawson興奮地說,昨夜他夢見他已逝父親額頭中央有「第三隻眼睛」。

3

回到紐約,像往常一樣,我的紅顏知己秋瀟雨蘭向我傳達新的電郵信息,告訴我近期先後我有兩個新的知音。兩位都是女學者,一個在東方、一個在西方;一個在美國、一個在日本。一個正翻譯我的詩化哲學《沉思的雷暴》,一個將發表剛完成的關於我的創作研究的學術論文。感覺兩個人身上都共同散發出一種玄學的人文氣息,在「玄之又玄」的精神領域,都抵達「眾眇之門」的深層。

一生在精神地域苦悶掙扎,出逃於精神圈禁和封閉,精神生命因窒息幾近休克。終於翻越「精神菜油燈」貧弱光圈的圍困,跳出精神世界的人為禁錮。生命黃金歲月熄滅於身後,無從熄滅的是孤魂夢影。時間進入21世紀的今天,一代人置身東西方文明碰撞的漩渦,驟現其中的是本次人類文明轉型的日暈!

2010年9月19日夜草就於紐約秋園小丘草原湖畔「夢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