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蕭代基反對能源補貼 回歸市場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台北20日電)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蕭代基今天表示,他反對對任何能源的生產或使用的補貼,應回歸市場機制調整,找出節能減碳的方法,開發新科技,尋找最有潛力的替代資源。

蕭代基今天以「後京都時代的節能減碳政策」為題,在中央通訊社嗜啡館發表演講。

蕭代基表示,政府無法決定能源價格,應由市場決定。廠商施壓電價、油價,政府給予補助;但從歷史中的例子發現,政府的保護,反而會害了該產業,例如美國鋼鐵廠受政府保護,最後不敵日本鋼鐵自由化的市場競爭。

蕭代基表示,台灣人均GDP較德國、日本及韓國為低,但人均能源消費量卻較高,且上升趨勢較各國顯著;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台灣也長期呈上升趨勢,自2002 年起僅低於美、加、澳,高於主要先進國家,可見台灣能源消耗太過浪費。

預期全球未來經濟不太可能像過去10年一般快速成長,蕭代基說,根本原因在於能源揮霍,短期看不到徹底解決之道,應重視節流。

蕭代基指出,台灣能源價格長期偏低,韓、日等國汽油價是台灣2倍,政府有理由干預能源的消費;但油價必須反映化石能源的稀有性,不可補貼或設上限,因為這使耗竭性的能源消耗過快,壓制長期的經濟成長。

對於立法通過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蕭代基認為,政府施以鼓勵政策,例如太陽能發電,讓廠商以新台幣11元賣給電力公司,再以2元買回,這是制度上的扭曲。

蕭代基表示,許多人宣傳太陽能優點,德國更自豪10%電能來自太陽能,其太陽能板來自中國、台灣等地。事實上,太陽能並非真正對環境友善,太陽能板非常耗能,此外,能源利用需以整個生命週期來算。其他像是風力、水力等能源,都有不穩定、效率低、價格高、投入能源大於產出能源的缺點。

在回答有關核能議題提問時,蕭代基說,核能觀點經濟學家也各有不同看法,反對者對核廢料有疑慮。他則持正面看法,因為現今技術能將核廢料永遠封存地底下。但核能只是「過渡能源」,終極能源仍有待科學家的努力。

蕭代基說,在石油價格高漲時,核能源可為替代,根本上應將消費量下降,雖不能要求回到18世紀,至少應回到1960年代,消費降低,減少需求,延遲化石能源消耗的時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