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71歲西螺大橋背後的故事 李應鏜與李雅容

李雅容和家人經常回到西螺大橋,感念父親當年努力的成果。(李雅容提供)
人氣: 23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4年06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廖儷芬台灣雲林報導)李雅容:「每天中午12點,台灣時間,二姐李麗容住在溫哥華,那邊是晚上,就開始講故事。她每天講一個故事,講完後我馬上記錄下來,開始寫,再把這些故事串起來。寫得越多,故事就串來串去,時間要按照歷史事件來寫,這是很大的學問。所以一邊寫一邊串,有時候寫了很多後,二姐又想到新事件,我又要把這個事件插在合適的地方。最大的挑戰和困難就在這一部分。為了把這些串好,我要找一些資料和證據來證明,這樣才能寫得很好。」

李雅容65歲開始著手寫父親的書。(李雅容提供)

書《西螺大橋—我的父親李應鏜》

1953年建成通車的西螺大橋,是當時台灣努力與進步的象徵。第三任西螺鎮長李應鏜(1909-1959)在任期間(1948-1951)積極推動大橋建設,對台灣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過度操勞導致他在1959年英年早逝,享年僅49歲。

1953年建成通車的西螺大橋,是當時台灣努力與進步的象徵。(魏進福提供)

2012年,李應鏜的小女兒李雅容決定為父親寫一本書《西螺大橋—我的父親李應鏜》。她動員家族力量,走訪父親曾經去過的地方,收集大量照片、文件和回憶。這本書不僅記錄了李應鏜的生平,還為台灣戰前戰後的政治和西螺大橋的歷史補上了重要的一頁。

蔣緯國將軍當年寄給李應鏜的手稿。(李雅容提供)

李雅容:「寫到我爸爸在日本讀書的部分,我想真正要體驗那感覺,因此,我去了我爸爸住過的地方,從那裡走到同志社大學,沿路走,可以體會他當時上學的情景。這過程不覺辛苦,反而很愉快。」

李雅容前往京都踏訪父親走過的地方。(李雅容提供)

李雅容訪問了許多認識父親的人。例如在西螺,她會找父親最好的朋友的小孩,談很多關於父親的事。還有一次,她在西螺戶政事務所申請戶籍藤本,裡面的一個人說:「李應鏜先生我知道。」每當聽到這些,李雅容都非常感動,因為每個人都說父親是一個很好的人,讓她感到很光榮。

李雅容曾在成功大學舉辦李應鏜文物展。(李雅容提供)

爸爸很注重生活的美學和品味

李雅容:「爸爸在的時候,我們過得很好。其實我們是書香世家,我阿公是醫生,後來經商,開了一個製酒公司。日治時代賺了很多錢。我阿嬤是西螺埤頭里張家張崇岳的姐姐,他們家也是書香世家,我阿嬤的爸爸是晚清末年的秀才。我媽媽的外公也是秀才,所以兩邊都是書香世家,爸爸很注重生活的美學和品味。」

李應鏜和二舅張崇岳,影響他最深的人。(李雅容提供)

爸爸對李雅容的影響

李雅容:「我爸爸是一個基督徒,他一生都過著基督徒的生活,很明確地按照『行公益、好憐憫、心存謙卑、與主同行』這句話來做事。他一輩子都在做公益的事情,也很憐憫別人,比如說善待我們家的僕人、同情小販、體恤佃農,心存謙卑。他做了很多事情,但從不宣揚,就是按照上帝的律法來做。」

李應鏜全家福。(李雅容提供)

雖然爸爸在我11歲時就過世了,在家養病時,每天都會跟我們小孩子講話。「我寫書時,讓九個兄弟姐妹每個人都寫一段和爸爸的關係。我發現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回憶,這些我之前都不知道。可見爸爸對每個小孩都是因材施教,每個小孩都覺得爸爸最愛他,爸爸很關心他。」

李應鏜很注重生活的美學和品味。(李雅容提供)

李雅容求學路 一路學霸

李雅容:「小學到高中,我其實是學霸,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每次考試幾乎都是100分,沒考過99分。每個學期都是全校第一,小學畢業也是第一名。我讀書很輕鬆,不是每天要讀很多書那種。小學畢業時,我爸爸已經過世,本來老師說我應該考北一女,爸爸媽媽也不反對,但爸爸過世後,媽媽決定搬到台中,所以我去考台中聯考,考上了女狀元,進了台中女中初中部,三年都是第一名畢業,然後直升高中,高中三年也是第一名畢業,保送台大法律系。

李雅容是當年台中聯考的女狀元。(李雅容提供)

我其實不想當律師,念法律是因為想出國,當時司法界風氣不好。我哥哥也是念法律,他說要從事政治一定要懂法律,所以我就決定念法律,但不是要當律師或法官。我家小孩每個都要出國,所以我想畢業後到美國,當個學者。大學時,我大部分時間都在讀英美法,修了所有的英美法課,每天都在看英文,讀案例,覺得很有趣,跟台灣的法律很不一樣,我讀得非常快樂。」

李雅容原本計畫要出國留學,因結婚而留在台灣。(李雅容提供)

李雅容台南媳婦 人稱「胡媽媽」

李雅容:「我的補習班其實是無心插柳。我這一輩子發生了很多斜槓的事情。譬如說我後來念法律,跟我先生結婚,本來要出國,但因為他家族有一些狀況,沒辦法出國,所以我也沒出去,整個生涯規劃都亂掉了。後來我去高中教書,一面教書一面我媽媽說,小孩一定要送出去,爸爸希望子孫都能出國。所以我決定讓小孩學英文。」

李雅容台大法律系畢業,卻在台南教了數十年的英文。(李雅容提供)

那時候台南市的英文補習班很少,我乾脆自己來教。一開始是教自己的小孩,同事和鄰居也讓他們的小孩來學,一開始只有六個小孩在我家客廳上課。雖然是小班,我做事很認真,當時沒有什麼英文書和掛圖,所以我請台南高工的學生蔡延生幫我做掛圖,字是我自己設計和剪下來的。教的方法比較活潑,我的小孩哪裡不懂就問,我會用小孩的角度來看怎麼學英文,所以大家都覺得我教得很好。

最初的六個小孩很快就變成二十個、幾十個,不到一年就有超過一百個學生。後來我就把台南高工的工作辭掉,專心開英文補習班,很快過了五十年,我都77歲了。

李雅容經常回到故鄉,到西螺大橋走走。(李雅容提供)

未完待續?

李雅容:「媽媽是彰化高女畢業的,很有智慧和知識,又豁達慷慨。爸爸過世後,她面對很多事情,做出了很多智慧的決定,讓我們有希望。所以我寫完我爸爸,本來計畫寫我媽媽,但覺得更困難。」寫媽媽的故事,是李雅容未完的課題。

雲林平原社大曾演出李應鏜的故事。(李雅容提供)

責任編輯:陳玟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