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郵﹕領養中國兒童學中文 攸關身份認同

人氣 10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1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田清綜合編譯)被美國人領養的中國女童艾比.紐威爾(Abby Newell)曾經參加在銀泉市(Silver Spring)的中華文化夏令營,她的養父母還把在Fairfax的家裝飾像是上海的公寓,最重要的是,週末把艾比送去中文學校學習中文。

《華盛頓郵報》報導,艾比的養父母希望她了解自己複雜的身份:她是維吉尼亞州郊區一個8歲的女孩,也是被中國生母遺棄的孩子。

成千上萬在10年前領養潮高峰收養中國女孩的美國父母,隨著孩子到達入學年齡正面臨類似的困境,越來越多人週末把孩子送到基礎中文班學習中文。艾比的母親羅賓說,「參加這些班不只是要學說中文。它們攸關孩子的身份認同問題。」

美國各地的中文學習課程激增。根據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的數字,美國現在有超過1600所初中和高中有中文課,10年前只有300所。不過私人興辦的中文學校增加幅度更為明顯,這些多數由非營利團體經營。

華盛頓地區每個周末有30餘所私立的中文學校。許多剛開始是新移民的社區中心,現在則是許多領養中國女童父母的非正式聚會場所。

每週日在喬治馬歇爾高中(George Marshall High School),北維吉尼亞中文學校上課2小時。

這所20年前由幾個新移民的華人家庭成立的學校,最近幾年湧入大量的領養父母。上課時在學校門廳打太極拳的中國老人,現在伴隨著年輕的美國父親。整個中文學校裡許多都是被領養的女孩。

在羅克維爾(Rockville)的文化語言藝術班( Cultural Language Arts Programs and Services)提供非華語家庭中文課程,教授70多名領養兒童,佔學生總數的四分之三。校長陳燕(Yen Chen,音譯)早年不斷接到急切父母的詢問電話,他們擔心自己的孩子失去了中國根,之後這所學校於2003年開業。

隨著美國領養中國孩子在2005年達到7,900人的高峰,這些電話不斷擁入,然後又突然減少。中國最近幾年收緊領養政策,改變了外國人領養中國兒童的標準。

陳燕現在為1歲多的被領養兒童和他們的父母每週開一堂課。星期六上午,三個被領養的孩子在羅克維爾Luxmanor小學的座位上扭動著,在生日蛋糕圖畫上著色並黏上4個紙蠟燭。他們一起數蠟燭,「一」、「二」、「三」、「四」。然後,他們用中文唱「生日快樂」,並在教室內跳舞。

「從來沒有像這樣的領養潮 – 這麼短的時間內這麼多孩子來自同一個國家」,在霍華德大學( Howard University )教授研究華盛頓地區領養家庭的吳方(Fang Wu)教授說。

對許多這些家庭而言,在孩子還太小無法閱讀時,到中文班是為了鎔鍊文化關聯。

領養母親沙費爾(Shaefer)也知道,隨著女兒長大,他們會繼續問關於自己傳統的問題。不過他們長大後會比較美國化還是中國化呢?他們對媽媽的努力會感謝還是怨恨?「當你領養時,你就背著這一大袋的問題和未知數。這是你和孩子的一個旅程」,她說。

美國領養孤兒創近六年低點 

《彭博新聞》4日報導,美國國務院兒童議題特別顧問雅各布(Susan Jacobs)表示,由於海外領養障礙加大,加上中國的孤兒減少,美國領養外國兒童的數字創近6年新低。

美國去年的總領養數減少到12753,而且2010年「大概差不多少」,雅各布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

未來十年,衣索匹亞將超過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領養來源。國務院的數據顯示,過去5年,每年從中國領養的兒童從7900人減少到3000人。而在2009年,有2277名伊索匹亞兒童被安置在美國家庭,遠高於2005年的442人。

在2004年達到高峰後,由於領養標準更加嚴格,以及越南和瓜地馬拉等國家的申請出現貪污做假而暫停,美國的總領養數字開始減少。佔美國領養數字10%的俄羅斯也有所下降。

相關新聞
美國人領養中國兒童的漫長等待
西方領養中國兒童家長憂慮毒奶粉
美領養外國孩童減12% 中國減幅大
領養中國兒童 美建議先打甲肝疫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