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飆漲民間苦:將日三餐改「兩餐」

人氣 14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1月17日訊】近期,大陸物價一天比一天高漲,讓每一位中國普通的民眾感受到了物價的壓力。有報導稱物價,是一隻蟲子,正蠶食著經年累月上漲不多的薪水。而每一波的議論和管控之後,又是新一波物價上漲的開始,而最苦的還是平民百姓。

北京:一退休老人 吃雞蛋下很大決心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稱,近期網絡上,繼「蒜你狠」、「姜你軍」、「豆你玩」之後,又出現了「蘋甚麼」等謔稱,每一個謔稱背後,都代表著一種物價的呼呼上漲。

北京金融街附近的胡同裡住著73歲的陳基,他是一位失明的退休老人,在物價持續上漲的今天,將一日三餐改成兩餐。他穿著一件半世紀前縫補短袖的裌衣,腳上蹬一雙裂了大口子的老皮鞋。幾天前,他給原單位哈爾濱鐵路局寄去了困難補助申請。在往年,這份申請會換回500元生活補助。

陳基老人說:「今年聽說是千年寒冬,往年要700元燃煤才能過冬,今年得備900元。除了盼望得到單位的生活補助外,剩下的就靠拼湊了。」不光是陳基老人,一天天躥高的物價在青菜、雞蛋、食用油價格上表現十足的當今,北京若干個社區的居民也感同身受,他們開始自發在網上討論起如何節省生活開支。

1951年,陳基隨著父親工作調動,舉家搬遷到北京。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了哈爾濱鐵路局工業總公司下屬的汽修廠,54歲那年,他雙眼患上病毒性角膜炎,治療無效後徹底失明。陳基退回到北京,成為一個北京盲人。

去年,退休金漲到1300元/月,陳基就算計著:付給阿姨每月500元工資,街道辦每月給200元補貼,這樣還剩下1000元。他有低血壓,經常頭暈,這又要扣除200元醫療費,再就是每月電費平均100元、電話費100元等。這樣下來,不計算飲食支出,每月可支配收入不足600元,低於北京市最低生活標準800元/月。

因此,當雞蛋漲至4元/斤時,他曾下定決心不吃雞蛋,以便一天省下兩個蛋,結果最終熬不過,還是又吃雞蛋了,「算來算去還是雞蛋最便宜」。

今年8月份以來連續上漲的北京物價,使得陳基不得不將一日三餐改成了「兩餐」。

武漢:現在僅僅是為了能「活著」

家住武昌南湖花園32歲的溫倩表示,月收入6000元的中產階級家庭,為了給孩子交一筆「奧數班」的課外培訓費,取消了補拍婚紗照的計劃。而除去每月必須支出的固定開銷,能剩下來的只有300元!還不包括應酬交際等額外開支,而且不能出大的意外,如家庭的某個成員生大病等。

結婚十年了,溫倩本想補拍一套婚紗照的計劃最終落了空——8歲的兒子這時恰巧要交一筆「奧數班」的課外培訓費,攢了大半年的窘迫積蓄最終讓給了孩子的未來。她無奈地說:「我們在婚紗店選的是價格最低的那種,打特價880元一套,但給兒子交了1100元報名費後,就是這點錢都拿不出來了。」

其實,在以市民化著稱的華中大城市武漢,溫倩一家在外人看來還算得上是個「准小資」:她是個小學老師,月收入接近2000元;丈夫在一家企業做內刊編輯,月收入2900多元,就在幾年前,武漢人在網絡上討論「月收入多少才算是白領」時,一度還將「月收入2680元」作為武漢「白領」與「藍領」的分界線。

目前,溫倩面臨的最大困惑,就是不斷攀高的物價。尤其是今年以來,從「菜籃子」到「米袋子」,從「氣罈子」到「油瓶子」,從「穿的」到「抹的」,從「吃的」到「坐的」,價格翻著觔斗往上蹦———連開鎖地都漲了價,今年下半年,溫倩丈夫楊波一次開門,將鑰匙斷在鎖孔裡,喊來開鎖匠,原來50元的收費漲到了80元,面對楊波的不滿,開鎖師傅反問他「現在還有甚麼沒漲呢?」

溫倩說:「以前還僅僅是『房奴』,現在成『菜奴』、『飯奴』了,現在我們活著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能『活著』。」

成都:七成被訪者每月基本生活開銷上漲 生活壓力增大

在紅星路某公司工作的郭小姐因為平時有記賬的習慣,今年9月底,她把記了3年的賬本翻了出來,對照著一看,愣是把自己嚇了一跳———伙食費這一欄,2008年1-9月的支出是4663元,2009年漲到了5840元,而今年這項開支已經7300多元了「漲幅超過25%」。

不斷傳出漲價消息的生活必需品,一些有趣的省錢個案開始受到追捧。日前,一份「菜奴省錢攻略」走紅成都,許多80後稱,當了「房奴」、「卡奴」後,如今遭遇蔬菜漲價,又成了「菜奴」。

「菜奴省錢攻略」發佈者劉小姐,剛成為「房奴」,又跨入了「菜奴」的行列。她說,「平均一天下來,5元錢左右……『房奴』壓垮我脆弱的脊背,『菜奴』成為我應付『房奴』的省錢之道。」

據一項調查顯示,有64.3%的受訪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家庭生活消費支出增加,當問及增加原因時,選擇「物價上漲」的最多,占76.2%。

有專家認為,收入沒漲,物價率先上漲,已成為應引起重視的問題。水電油氣等哪怕上漲一分錢,也會帶動下游產品連鎖漲價,企業經營者自身不會把漲價消化掉,最終所有的漲價影響都會轉嫁給消費者,受影響最大的就是具有剛性需求的低收入群體。

物價上漲也帶來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48%的人表示近期各種物品價格上漲對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四川省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開展的《成都居民生活壓力調查》結果顯示,七成被訪者每月基本生活開銷大幅上漲,生活壓力增大。

深圳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已高過香港

南都記者在深港兩地的大型品牌超市做了一項對比調查顯示:除奶粉、化妝品、紙尿片「三寶」之外,深圳不少生活必需品的價格確已高過香港,如食品:10斤裝絲苗大米,深圳售價約42元,香港售價38.25港元;深圳雞蛋每斤約5.98元,部份超市12個雞蛋需要12.9元,在香港花30港元能買到30多個;深圳食鹽2元一包,香港超市為1.1港元;

生活用紙:10卷裝的維達衛生紙,深圳超市售價32.5元,香港超市賣28港元;

水果:紅富士蘋果在深圳6元一斤,香港價格為4.98港元。有些水果深圳的價格甚至比香港貴3倍左右,如綠奇異果,香港售價8.8港元/5個,深圳售價3.9元/個;柚子蜜1公斤,香港售價18.9港元,深圳售價為46元。

此前媒體在物價報導中提到李錦記510克裝財神蠔油,深圳售價10.9元,而香港價錢折合人民幣9.4元。就在11月6日,在深圳蛇口的一家大型超市,一位深圳主婦指著一款李錦記醬油16.8元的價格標籤,不解地問售貨員:「前幾天不是還只是10.9元嗎?」售貨員答道:「那是搞活動的優惠價,現在恢復正常價格了」。

96歲的香港老太太潘煥金,在13年前,老人家帶著幾十萬港元返廣州打算「葉落歸根」,但近兩年在內地物價上漲和港幣貶值的雙重壓力之下,潘婆婆的積蓄消耗迅速,被迫從老家重返香港。

來自香港工聯會的統計數據稱,2008年港籍老人返港求助個案只有90多宗,2009年就增加到110宗,但在今年前5個月,這個數字就已經達到了65宗。據工聯會分析,今年以來,受內地物價上漲加快、人民幣升值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生活在深圳、廣州的大量香港老人,已經明顯感知到經濟上的壓力。

報導稱,物價輪番滾動的上漲,正在考驗著政府的治理能力。據悉,有多位政策建言者已上書,在十二五規劃裡明確居民「收入倍增」計劃,意圖十年內居民收入翻一倍。可是,民眾所看到的卻是物價正在向倍增的道路上邁進,許多商品的價格已經在一年內完成了倍增。長此以往,如果管控不力,「支出倍增」將迅速抵消「收入倍增」帶來的幸福感。

相關新聞
中國物價飆漲  專家預期當局將再度升息
物價飆漲  英民眾可支配收入創十年來最低
國際物價飆漲 各國民眾喊苦
物價飆漲  廚餘也成搶手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