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瞞污染指數超標 堅稱檢測「符合國情」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1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平綜合報導)據外電報導,世博會之後,上海和北京的空氣污染指數高到「令人發瘋」的地步。世界各國發現PM2.5對人體的危害極大,紛紛更新空氣質量測定標準,嚴控PM2.5濃度,而中國目前仍採用的空氣污染指數(API)並沒有對PM2.5進行監控,北京當局堅稱監測PM10更「符合國情」。

上週美國駐華大使館監測站顯示北京空氣污染指數超過了500點,這個數字太高了,以至於大使館自動發佈北京空氣污染指數的Twitter賬戶將其描述為「令人發瘋的糟糕」,通常對北京空氣質量的評級都是從「良好」到「危險」。而這個新的說法「令人發瘋的糟糕」,讓人們注意到了中國首都空氣質量嚴重到了何種程度。


據外電報導,世博會之後,上海和北京的空氣污染指數高到「令人發瘋」的地步。圖為北京一景。(FREDERIC J. BROWN/AFP/Getty Images)

北京當局隱瞞污染指數超標 API不監控PM2.5

據網易探索報導,很多時候,人們覺得天空很陰霾,空氣能見度不高時,天氣預報中關於空氣質量的等級依然是「良好」。北京一位女子近期公佈的《北京藍天視覺日記》裡,北京有180天的天空呈現藍色,而官方公佈的「藍天」數量卻是285個。原因是中國現行的空氣質量評價體系(API),僅僅監測粒徑小於10微米的顆粒物(即PM10)的濃度,而並沒有將標準細化到目前國際通用的PM2.5。

報導稱,造成人們覺得空氣潔淨度不高的罪魁禍首是細顆粒物(PM2.5)。一般而言,粒徑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顆粒物主要來自道路揚塵等;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PM2.5)則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如機動車尾氣、燃煤)、揮發性有機物等。

實際上,在中國大部份,特別是工業集中的華北地區,PM2.5佔到了整個空氣懸浮顆粒物重量的大半。然而,中國的「影響空氣污染指數」(API)卻沒有把PM2.5納入監測之列,確實弔詭。

發達國家很早就已經開始監測PM2.5的指標。而2005年世衛組織更新了《空氣質量準則》後,很多國家已根據各自環境空氣污染特徵和社會經濟技術水平,對空氣質量標準進行了新一輪的修訂,加入PM2.5的監測。美國作為世界碳排放第二大國,2006年主動將PM2.5的24小時標準由65μg/m3 升為35μg/m3;PM2.5的年標準仍為原來的15μg/m3。

目前,美國已經建立起了關於細顆粒物的日常監測和公眾通報制度。而北京當局隱瞞污染指數超標,仍堅稱監測PM10更「符合國情」。中國現行的空氣質量監測標準2000年頒布至今,已經沿用十年而沒有修訂了。

中國空氣PM2.5濃度嚴重超標

世界衛生組織2005年最新出版的《空氣質量準則》尤其是對大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限值制定了嚴格的標準。WHO規定PM2.5年平均濃度為10微克/ 立方米(μg/m3),24小時平均濃度為25μg/m3。

而NASA此前公佈的一張PM2.5世界空氣質量地圖顯示,中國大部份地區PM2.5平均濃度接近80μg/m3,甚至超過了非洲撒哈拉沙漠。美國駐華大使館日前在北京鬧市更是一度監測到557μg/m3的濃度,超過世衛組織安全標準20多倍。

報導稱,山西臨汾曾因為空氣污染被美媒評為世界9大污染最嚴重地區之首。環保組織稱,由於臨汾市空氣污濁,在當地生活一天吸入的有毒氣體,相當於抽了3包煙。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2010年9月公佈了一張全球空氣質量地圖,專門展示世界各地PM2.5的密度。地圖由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的兩位研究人員製作。他們根據NASA的兩台衛星監測儀的監測結果,繪製了一張顯示出2001年至2006年PM 2.5平均值的地圖。

在這張圖上最為觸目驚心的紅色(即PM2.5密度最高),出現在北非、東亞和中國。中國華北、華東和華中PM2.5的密度,指數甚至接近每立方米80微克,甚至超過了撒哈拉沙漠。在這張2001-2006年間平均全球空氣污染形勢圖上,全球PM2.5最高的地區在北非和中國的華北、華東、華中全部。

上海北京空氣污染指數高到令人發瘋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近期,上海空氣質量就急劇下降,從「優」跌到了「污染」。上海:糟糕然而,即使煙霧污染濃度增加,上海恐怕也達不到最近北京「制定」的中國空氣污染「新標準」(也就是美國一政府機構最近所說的),該「標準」將空氣質量的評級推到了新高度。

據25日《中國日報》報導,上海空氣污染指數本月已連續八天超過100點,最高曾達到370點,是10年來最差的指數。這個數字讓人害怕。但與上週的北京相比也許就是小巫見大巫了,美國駐華大使館監測站顯示北京空氣污染指數超過了500點,這個數字太高了,以至於大使館自動發佈北京空氣污染指數的Twitter賬戶將其描述為「令人發瘋的糟糕」,通常對北京空氣質量的評級都是從「良好」到「危險」。

據英國《衛報》(Guardian)沃茨(Jonathan Watts)上週的調查報告,「令人發瘋的糟糕」這一說法是大使館監測軟件因指數太高超出常規而鬧的笑話。大使館立即撤掉這一說法,用更官方的「超出指數範圍」代之。

北京:令人發瘋的糟糕。按照中國不甚嚴格的標準來看,「污染」臨界值的指標讀數是100。據悉,當讀數是300即「嚴重污染」時,即使是健康人也會出現「嚴重過敏及其它症狀」,而北京上週的最高讀數基本上是「300」的一倍。

PM2.5濃度上升20或可造成中國印度34萬人死亡

中國很多城市到現在還是僅僅監測PM10的密度,認為PM10「可以進入人體上呼吸道,與市民的呼吸系統疾病關係比較密切」。但實際上PM2.5微粒由於體積特別微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的影響大大超過PM10。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資料也認為PM2.5會增加死亡的風險。

研究表明,顆粒越小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越大。氣象專家和醫學專家認為,由細顆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氣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塵暴更大。粒徑10微米以上的顆粒物,會被擋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徑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間的顆粒物,能夠進入上呼吸道,但部份可通過痰液等排出體外,對人體健康危害相對較小;而粒徑在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直徑相當於人類頭髮1/10大小,被吸入人體後會進入支氣管,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引發包括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這些顆粒還可以通過支氣管和肺泡進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氣體、重金屬等溶解在血液中,對人體健康的傷害更大。

世界衛生組織在2005年版《空氣質量準則》中也指出:當PM2.5年均濃度達到每立方米35微克時,人的死亡風險比每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約增加15%。一份來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稱,PM2.5每立方米的濃度上升20毫克,中國和印度每年會有約34萬人死亡。

相關新聞
天災人禍 苦難海地走不出貧窮循環
沙塵暴逼近  香港空氣污染嚴重
空氣污染指數漏洞多多
紙錢減量集中焚燒降低空氣污染有成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