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通膨疑慮 可能打亂新興市場漲勢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1月29日訊】(據台視新聞報導)歐債危機尚未消退,投資疑慮已逐步轉向新興市場的通膨問題。

外界恐懼的並非重演過去的「超通膨」(hyperinflation),而是高漲的糧食與能源物價與聯準會量化寬鬆,將迫使新興國家央行大幅升息,尤其亞洲。

這種情況若發生,將會打壞市場對新興市場資產與商品價格「雙漲」的預期,甚至使資金反向湧入美元等避險資產。

匯豐新興市場外匯策略部主管Richard Yetsenga就說:「未來6個月投資者最需關注的議題,就是通膨可能帶來的影響。」投資人尚未警覺到新興市場的通膨風險;其中一個原因是,若干國家的經濟成長率較預期緩和,包括印尼與馬來西亞。

通膨年增率達4.4%的中國,已展開比預期更積極的緊縮貨幣行動。影響所及,中國股市持續下挫,上證指數今年累計跌12%。

2008年爆發金融海嘯後,中國等亞洲新興國家儘管受到衝擊不大,央行仍把利率降低超低水準-南韓、新加坡實質利率甚至為負。

這代表,這些國家有充分理由來尋求利率的「正常化」。

在新興國家,糧食與能源帶來的通膨壓力,要比已開發國家顯著。印尼通膨年增率已達5.7%;印度10月通膨率為8.6%,今年夏天還曾一度飆到兩位數。

投資者所面臨的難題在於,新興市場加速升息,會為外匯市場帶來什麼影響?一般認為,在美國利率近零的情況下,新興市場升息將吸引更多尋求高殖利率的熱錢。但反映歐債疑慮,美元匯價也在走升;目前市場環境下,中國緊縮貨幣已被視同於「風險趨避」(risk aversion),遂促使美元更強勢。

10月中迄今,美元指數已漲約4%。 交易人士就說,除非新興市場升息的預期心理更普遍,否則他們還是可能買美元來避險。

相關新聞
信用危機加通膨疑慮 亞股全面重挫
各國維持寬鬆貨幣政策  通膨疑慮值關注
無通膨疑慮  台央行不升息
〈分析〉歐債危機是否可能導致波灣單一貨幣計畫流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