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回風暴 重挫豐田聲譽

豐田汽車暴衝 專家疑噴油控制受干擾

人氣 159
標籤:

【大紀元2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王珍報導)豐田汽車曾是品質保證的象徵,現在這一品牌形象眼看就要毀於一旦。因油門暴衝,豐田公司已在全球召回逾800 萬輛汽車,超過豐田公司去年在全球的銷售總量。更令外界和用戶擔心的是,豐田至今沒有找到汽車暴衝的原因。
  
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召回風暴已讓豐田生產全球最安全汽車的商譽嚴重受損。1 月份豐田銷售大幅下滑16%,豐田股價也狂跌。目前這家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商正面臨越來越多的官司,全美24 家法律事務所已表示,將尋求對豐田汽車提出集體訴訟,指控豐田大量召修車輛後,讓車主損失數十億美元。美國國會2月23 日將召開調查聽證會。

調查起因:凌志失控奪4 人命   

2009 年款凌志(Lexus)ES 350 猶如失控導彈般,在聖地牙哥郊區呼嘯而過,以時速120 哩疾馳於交通尖峰時段的高速公路,車底冒著火焰閃光。
  
加州公路警察資深警官塞勒(Mark Saylor)當時拼了老命試圖控制住他那部272 匹馬力,全速奔駛的愛車。同車的老婆、女兒和妻舅也陷入驚駭之中。
  
塞勒的妻舅拉斯屈雷拉(Chris Lastrella)撥手機對警察調度員表示:「我們遇到麻煩,找不到剎車!」頃刻間,車內充斥瘋狂尖叫,轟隆一聲撞上另一部車,車子隨即衝進路旁土坡,4人當場死亡。

《洛杉磯時報》2009 年10 月中旬報導了同年8 月28 日發生的這起悲劇。洛時說,2001 年以來,超過一千輛豐田和凌志車主曾通報突發性暴衝,當中包括19 起死亡案例。美國聯邦安全監管部門和其他機構開始聚焦調查這家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

汽車暴衝 豐田接連召回800多萬輛
  
在塞勒發生車禍一 個月後,豐田宣布其歷來最大規模召修行動,共有380萬部車受到影響。豐田公司稱,腳墊卡住油門造成車輛暴衝,因此建議移走駕駛側的一塊腳墊。但2010 年1 月更大規模(共計約540萬輛)的召回說明,腳墊不是造成車輛暴衝的所有原因。  

2010 年1 月21,豐田在美國再召回8 款共230輛汽車。1 月26 日,豐田宣布暫停銷售這8 款車,北美5廠也暫停生產,顯示事態的嚴重。1 月28 日,豐田再宣布在北美召回109萬輛,在歐洲召回200萬輛,在中國召回7500輛。

豐田公司說,在極少數情況下,即使沒有腳墊,有些車輛的油門會自己下壓或當駕駛員將腳放鬆後,油門無法很快回覆到非加速狀態。豐田公司仍在尋找原因。

油門踏板供應商:暴衝與我們無關   

與此同時,總部設立於美國印地安納州的油門踏板供應商CTS 撇清:豐田汽車油門暴衝與我們無關 。CTS 發表聲明指出,豐田因這項暴衝缺陷召回1999 年後出廠的豐田及凌志(Lexus)車款。而CTS 們從未替凌志製造任何油門踏板,2005 年式以前的豐田車款也不含CTS 的油門踏板。

專家疑噴油控制受干擾

對於豐田汽車暴衝的問題,不少美國媒體報導,豐田公司至今沒有找到真正原因,部分汽車專家也持相同看法。
  
一位在底特律汽車製造廠研究電磁干擾的專家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他質疑豐田汽車暴衝,可能是控制噴油的電子模塊出了故障。 這位專家說,在受到來自車內或車外的電磁輻射下,控制噴油的電子模塊可能受到干擾,出現錯誤動作:即在司機未踩油門的情況下,繼續噴油,導致汽車暴衝。
  
這位專家表示,《洛杉磯時報》也曾提出類似質疑。根據洛時的報導,已經有逾千起關於豐田汽車暴衝的報告。他建議豐田收回這些問題車輛,在實驗室進行電磁輻射方面的測試。
  
不過,這位專家透露,豐田公司號稱在美國市場研發設計,但據他所知,至少5年前豐田公司在美國還沒有電磁干擾實驗室,而抗電磁輻射是汽車電器可靠性的重要部分,是汽車品質保證的重要一環。美國三大汽車廠以及日本本田、尼桑在美國都有這樣的實驗室。

美調查人員:豐田沒有找到汽車暴衝的原因
  
美國調查人員也質疑豐田解決汽車暴衝辦法。在一份提供給國會議員的備忘錄中,美國調查人員對豐田和美國國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加以批評。
  
這份2 月9 日公布的備忘錄說:「似乎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無論是豐田或NHTSA,都未找出豐田汽車暴衝的所有原因。確鑿證據顯示,重新設計腳踏墊等補救措施都未能解決這個問題。」

可能存在其他嚴重缺陷   

專家指出,塞勒及美國其他類似車禍,在在指向一個令人不安的可能性,那就是,不管原因為何,豐田汽車的點火、傳動,以及剎車系統,可能導致駕駛難於處理暴衝或無意間加速,並且重新恢復安全。
  
豐田考慮的一項改進措施,暗示它坦承外界流傳幾達十年之久的批評,那就是它高度電腦化的引擎控制系統,缺乏可以迅速排除暴衝事件的故障保險機制,不管事件起因於腳踏墊、駕駛失誤,或甚至是部分訟案指控的,來自電子操控系統的莫名缺陷。

召回車及故障一覽
  2007 至2010 年Camrys。
  2009 至2010 年Corolla。
  2006 至2010 年凌志IS 250 及IS 350,2007 至2010 年凌志ES 350。
  2009 至2010 年Matrix。
  2009 至2010 年Rav。
  2005 至2010 年Avalon。
  2004 至2010 年部分Prius油電混合車。
  2009 至2010 年部分凌志(Lexus) 油電混合車。
  2009 至2010 年部分Sai 油電混合車。
  2009 至2010 年Venzas。
  2008 至2010 年Highlander。
  2008 至2010 年Sequoia。
  2005 至2010 年中型皮卡Tacoma。
  2007 至2010 年大型皮卡Tundra。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創新與實踐:豐田模式(7)
全美醞釀針對豐田公司集體訴訟
讀賣新聞:豐田擬公開自家汽車所有瑕疵
豐田汽車證實 社長豐田章男延至3月初訪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