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從鄉鎮市到區 變動中的地方考驗開始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5日報導】變動中的地方–縣市升格專題3-1(中央社記者周永捷台北15日電)「我家門牌變了!」今年底,部分縣市將合併升格,面對複雜的改制後續措施,變動中的地方,變的不只是門牌,考驗也才要開始。

縣市改制、簡併選舉最大的效益是要改善台灣年年有選舉,嚴重耗費社會成本的狀況。以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三合一選舉為例,合併舉行較分開辦理,約減少新台幣2億8000萬元。另外,台北、台中、台南、高雄縣內108個鄉鎮市改制為區後,將可省下鄉鎮市代表、正副主席每年各項支領費用約15億餘元。

省下了錢之後,縣市改制的後續問題仍經緯萬端。

首當其衝的是,合併縣市幾乎都有中正路、中山路,甚至成功國小、民族國小等相同的校名、路名,改制後勢必造成認知混淆。有的學校已經爆發搶名大戰;道路部分,中山、中正等路名象徵精華區,攸關商家生意及周邊房價、租金,改名難度高。

例如台南市與台南縣仁德鄉都有文賢國中,但明年縣市合併改制,其中1所勢必得改名。兩所文賢國中比建校先後,比校友數、班級數,各自堅持保留校名,後續協調還「有得喬」。

對政黨而言,縣市改制、簡併選舉,所有地方選舉(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村里長)同1天舉行,1次定生死,牽動各政黨基層佈局。對檢調單位來說,可能增加的包裹賄選買票,不能不防。

民進黨籍立委黃偉哲認為,政府若只單純考量縣市長合併一次選舉問題,顯然見樹不見林,地方選舉由上而下全部同時進行,勢必讓藍、綠兩大陣營動員加劇,社會對立更嚴重。

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陳朝建說,選舉簡併後,會相對激烈、緊繃,可能提高政治對立,候選人為能在激烈競爭中勝出,賄選買票情形可能會更嚴重。他也憂心,5種選舉一併舉行,選民一次領5張票,選務作業複雜度相對提高,必須加強選務訓練,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爭議。

縣市改制是劃時代的變革,不僅攸關地方自治,也牽動民眾的生活,面對變動中的「地方」,行政部門的重重挑戰才正要開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