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竹編糊龍 傳統工藝扎根

人氣: 24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1日報導】客庄 (火旁)龍薪傳創意系列 (5) (中央社記者陳淑芬苗栗21日電)「苗栗縣福星社區自古沿襲(火旁)龍習俗,自己不做,要等誰做?」福星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光信設立「祥龍文化館」,推廣竹編龍工藝,他說,希望下一代都能將龍藝發揚光大。

積極推動苗栗客家竹編龍的林光信,本身是台北人,因謀生居住苗栗40年,在參訪南投竹山竹編後,發現竹子用料產自苗栗,決定好好運用苗栗竹子。他說,福星社區年年參加(火旁)龍,還有現成的糊龍老師傅,經百般思索決定推動竹編龍工藝。

在企業支持下,福星社區發展委員會在民國96年成立「福星祥龍文化館」,展示苗栗(火旁)龍的歷史內涵及社區志工編製的各式祥龍。林光信說,為了讓苗栗的小孩子都懂「龍」,視苗栗為第二故鄉的他,召集30多名社區志工及老人家跟著社區糊龍老師傅羅平嚴,走進「龍」的世界。

林光信尷尬地說,文化館製作完成第一隻竹編龍,大家都很興奮,但孫子卻笑稱,不知像恐龍,還是像壁虎;老師傅製作巨龍數十年,但還沒做過縮小版的竹編龍。

一群老人家被小孩子取笑,也不好意思氣餒。林光信表示,硬著頭皮一再改進、研究,沒想到也走出竹編龍的社區特色,還訓練出不少糊(火旁)龍師。

羅平嚴笑說,竹編小型龍製作精細,很難編製,一不小心,手經常被竹片或鐵絲刺傷,一再研究才漸漸地編出猶如蟠踞龍柱等竹編龍作品,也慢慢推動親子DIY教學,教導孩童手工竹編龍。


苗栗市福星社區「祥龍文化館」的糊龍師傅羅平嚴表示,製作竹編龍要細心及耐心,用火把竹子烤彎塑型,以鐵絲定型,越小的作品越難製作。(資料照片/中央社)


苗栗市公所舉辦(火旁)龍節活動,委託羅平嚴以苗栗農畜產材質製作出的9條龍參展,包括有菊花龍、稻草龍、鵝毛龍、雞毛龍等,他完成艱鉅任務的考驗,作品都陳列於文物館內。


苗栗糊龍老師傅羅平嚴每年為社區龍隊製作祥龍,1 條龍需耗時數月,常讓他腰痠背痛,不過羅平嚴說,「玩龍」是苗栗的風俗及興趣,玩得高興就好。(資料照片/中央社)


「希望讓苗栗的孩子都懂得製龍基礎手藝。」林光信為達成目標,與3名糊龍師傅苦心研究,購買設備截竹節打洞當龍頭,削細竹片穿編作成龍鬚、龍角,再以小段竹節作龍身、龍尾,鋪上客家花布當龍衣,一再改良而研發出小型竹編龍款及竹編燈籠。

發展協會志工投入生產,裁切竹子、編龍、裁縫龍衣,共同作出300多份竹編龍親子DIY教材,在(火旁)龍節舉辦親子竹編龍教學,受家長及小朋友歡迎。林光信說,他要推動親子活動,讓家長帶著小孩一起來學,一起聽糊龍師傅講「龍」,這樣才能作好傳承。

社區裡1名60多歲的徐姓阿嬤,帶著2個就讀國小的孫子參加今年的元宵節親子編龍DIY教學時,阿嬤說,從小就愛(火旁)龍,這是她第1次糊龍,才知道有許多龍的故事。

林光信表示,「福星祥龍文化館」推動竹編龍,曾獲得縣內社區發展協會評鑑第2名,未來將朝經營經濟型社區營造的構想,動員社區老人家一起研發自創竹編龍DIY材料包出售,讓老年人有新寄託,也為社區發展地方傳統特色,為居民開闢新財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