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餐盒」合格率不到一半 危害如吸毒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3月24日報導】(中央社台北24日電)中國大陸民眾幾乎每天要使用的「一次性餐盒」,經檢驗後結果不堪聞問,專家說,民眾等於是在「吸毒」。

中國青年報報導,當食品專家董金獅委託的律師前往法院立案時,法官看了訴狀後嚇了一跳,並表示「我們每天都在用這樣的飯盒吃飯,從來沒想過會有問題,這案子一定要趕快立上。」

報導所說的飯盒,正是大陸民眾日常所熟悉的一次性白色塑料餐盒。2010年3月中旬,董金獅在北京兩家著名的飯店「老邊餃子」和「東來順涮羊肉」消費、打包後,將餐盒送往一家專業的檢驗機構檢測。

檢測結果觸目驚心,餐盒的正己烷蒸發殘渣均超過國家標準20倍,而乙酸蒸發殘渣則超標近150倍。如果長時間用這種餐盒盛放含有油和醋的食物,將會「吃掉1/3的餐盒」。

董金獅說,不僅是一次性餐盒,平常使用的紙杯、塑料杯和礦泉水瓶都可能隱藏著致病風險。

這位食品包裝與環保領域的專家,已經與這些「隱形毒藥」鬥爭了10年。對於民眾接觸頻繁的劣質食品包裝,董金獅評價說,它們造成的危害不亞於吸毒。

董金獅說,根據檢測結果,溶解在乙酸和正己烷溶液中的物質包括「工業碳酸鈣和工業石蠟中的部分致癌成分」。這也就是被「吃掉」飯盒的成分。

這些成分中,工業碳酸鈣可能會影響人體的代謝系統,形成膽結石、腎結石,包含的重金屬雜質還會威脅人體消化道、神經系統的健康。至於石蠟中所包含的多環芳香烴,會影響人體的造血系統、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還會蓄積毒性,並誘發癌症。

報導說,中國每年消耗一次性餐盒150億個,「合格率還不到一半」。

對於這一比例的計算過程,董金獅解釋說,全中國生產餐盒的廠家,獲得工商和衛生許可證的只有一半左右。而他在平日的調查中發現,一些企業在獲得許可證後,還會重新開始違規生產不合格產品。

董金獅甚至還編過順口溜,講解如何分辨劣質餐盒:「手摸軟綿綿,輕撕就破裂,一聞刺鼻又嗆眼,遇熱變形還滲漏,剪碎了水裡會下沉,一折會出白印……」

相關新聞
竊取商業機密╱力拓案秘密審問 可能至少判五年
馬誇溫讓利說 台綠轟賠掉主權
談蘇起、廢死、貓纜 馬英九態度閃躲
台滲透中國殉職傘兵 週五入祀忠烈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