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國土規劃專家王維洛析西南五省大旱(上)

人氣 11
標籤:

【大紀元3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黃芩德國採訪報道)自2009年7月以來,中國西南地區陸續遭遇旱災。今春高溫少雨天氣,更是讓五省區市乾旱受災人口達到5千多萬人,造成1,600萬人飲水困難,其中雲南、貴州最為嚴重。乾旱造成河流見底、水庫乾涸、飲水匱乏、土地欠種和水運斷航。

從全國森林分布的情況來看,西南地區得天獨厚,森林覆蓋率達50%以上,絕大部分是原始森林,一向風調雨順。但為什麼近來遭遇如此大旱,有沒有什麼辦法來挽救這種局面,帶著種種疑問,大紀元記者採訪了旅德華人、中國國土規劃專家、《三峽工程36計》作者王維洛博士。

王維洛認為西南地區的條件特別豐厚,乾旱主要是人為因素造成的。他認為應該是人來適應天,而不是要求天來適應人。過去60年來,中國的水利政策不正確,一直走歪路。在這次西南五省大旱中,政府晚了6個月才作出反應,主要是看政治上的考量,而不是根據災情的嚴重程度。以下是大紀元記者對王維洛的採訪:

對比兩年旱災 根據政治需要來評定災情等級

記者:王維洛先生,您好。能否請您就今年中國西南五省旱災的情況,談談您的看法?

王維洛:我還是先從去年跟今年的旱災情況對比來談起吧。

2009年春天,從2月份開始華北16個省市大旱。2月4日國家抗旱防洪總指揮部發出了二級紅色抗旱應急警報,第二天就改成一級了,這在中國是第一次,是最高一級的旱情警報。意味著在旱災的地區進入全面戒嚴的狀態,國家抗旱防洪總指揮部有權調動任何人和設備,所有的一切都要服從抗旱的需要,有格殺勿論的趨勢。當時水庫見底、春麥沒有水澆地、農民沒水喝、牛在乾枯的水庫底沒有東西吃等,這些照片反映出旱情都是相當嚴重的。

結果是什麼,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到了2009年10月,農業部和國務院公布,2009年糧食大豐收。當時16個省市起碼有一季糧食是絕收的,如果沒有小麥的絕收,是不會發公布紅色警報的,中國的北方地區莊稼是兩季的,春季沒有收成,但報告中說是糧食大豐收,好像根本沒有過乾旱一樣,那麼你就不知道他哪一個信息是對的。也就是說,旱災好像對他根本沒有造成什麼影響,可見背後的數據肯定是不對的,可見糧食豐收的報告肯定是錯的。

2009年在大旱了三個月之後,中央就採取了絕然的措施來做所謂的抗旱。2010年西南五省區大旱,按照報道是從去年7月份開始的,半年多的時間才開始說旱,政府作出反應的時間,今年相對來說比去年晚了很多、等級要低很多,到現在為止抗旱防洪總指揮部也沒有發布紅色抗旱應急警報,直到前幾天胡錦濤才下令軍隊投入抗旱。

為什麼今年政府的反應那麼慢,為什麼去年那麼迅速、要發布紅色警報呢?因為2009年的情況是旱情發生在新年前,三千多萬的農民工返鄉沒有工作,2009年有不少人預測是不穩定的一年,時逢六四20週年、迫害法輪功10週年等,又是在兩會召開之前,當時採取了歷史上最嚴厲的手段——一級紅色抗旱應急警報。目的是在兩會之前把局勢控制住,不要產生什麼影響,如果乾旱在兩會期間大量報道,兩會將是一個什麼情況,兩會議題就會跑到旱災和中國環境問題、中國農民問題等上面去。

那麼今年就不同,從政治上沒有一個很大的要採取什麼行動的措施,而且從投入的資金來看,去年是今年的一倍,去年國家預撥費是3億元,今年到目前為止1.6億元。從旱情來看,今年的旱情比去年損失要大,旱情要嚴重,雲南說每一週要損失20億元。那我在此要說,今年等到中國政府要發表年終報告的時候,又會告訴你,糧食大豐收、農業大豐收。因為去年就是這麼幹的,16省大旱對大豐收沒有任何影響。就說其統計數字完全是按照他自己想像的,根本就不顧前面已經發生過的事實,就這麼往上報就行了。

從這點來說,中國政府如何對旱災、水災作出反應,主要是看政治上的需要,而不是根據災情的嚴重程度,什麼時候需要把災情的級別提高、什麼時候不需要提高,完全是根據政治上的考量。

人們比較注意的都是災情時期的報道,不太注意以前和後續的報道。如果注意一下,就會發現歷史上災情最嚴重、多少年一遇,如百年一遇或50年一遇等這類的話,經常反覆的出現。多少年「一遇」從專業上來說是有很多標準的,如果標準沒有定准的話,實際上多少「一遇」根本沒有什麼意義。

要特別感謝老天對中國人的厚愛

記者:那您認為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西南的大旱呢?

王維洛:現在看國內報道,所有觀點中有一個,好像是老天對中國人不太公平,因為把中國的雨量分布不太均勻云云。其實,中國人應該特別感謝老天,特別是西南地區,比如四川、重慶、貴州等,是老天對中國人的厚愛,使得那邊一片綠地。

對比一下在美國,美國的東西海岸,是適合人生存的。如果向內陸走一千公里,那是什麼地方,那都是沙漠。在世界上的其它地方,在這一個緯度上,你從海邊往裡走,往內陸走,走幾百公里都是沙漠了。唯獨就是中國這塊地方,像重慶、四川、雲南、貴州,在距海岸線這麼遠的地方,也還是一片綠洲,也還適合農業耕種,這全靠老天哪!

報道上都說是天災,說老天給中國的雨量分布不均勻,不像歐洲的雨量分布均勻。但是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的話,老天給中國人創造的條件比歐洲要好。比方說,我在歐洲種地(家裏的菜園),冬天給我下雨沒用,我地裡沒東西,等到夏天要水的時候,水量不夠。也就是說,歐洲的降雨情況是水和熱量不同時,天氣熱時,莊稼長得快。需要的水量大,但歐洲冷的時候水量大,熱的時候水不夠。

而中國正好是水和熱是同期的,就是說莊稼長得快的時候,正好是雨量最多的時候,這是老天給中國人最好的條件。老天唯一給中國人不足的,是春天裡降雨量不夠充足,這是中國的一個缺陷。也不是說老天給中國人的條件是十全十美的,但中國的條件是相當不錯的,水熱同期,這一點歐洲根本就不能比,歐洲冬天的水沒有用,我地裡什麼也不長。

中國8萬多座水庫不蓄水

中國政權成立以來,建立了8萬多座水庫。看報道的時候會發現,去年水庫都沒蓄上水,今年水庫都乾了,但他就沒說去年水庫為什麼沒蓄上水。中國建水庫的時候,都是告訴你,我要把汛期6、7、8月份的水蓄在裡面,等到枯水期來的時候拿出來用,來調節老天當時做的不是太好的那一部分,是這麼宣傳的吧。

那麼水為什麼蓄不上呢?每年5月份,中國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總是會給全國水庫下達命令,把水庫的水全部放掉,因為洪水期要來了,如果水庫蓄水,大壩就可能潰掉。因為中國1/3以上的大壩是不安全的,建築質量都有問題。所以他該蓄水的時候不蓄水,不能蓄水,不敢蓄水。每年5月底、6月初水庫水位都要放到最低水位,在洪水來的時候,雨下得多時不敢蓄水。如果蓄水的話,有朝一日大洪水來了,大壩潰了誰負責?要等到9月份之後才開始蓄水,但9月份以後沒有雨,如果下點雨,可以蓄水,如果不下雨的話,就蓄不上水。

這就是西南地區今年春天大多數水庫都是空的原因。這說明在水庫調度上本身有問題,問題出在中國的水庫大壩質量不行,在汛期不敢、不能蓄水。建了這麼多的水庫是沒用的,為了安全起見,只能不蓄水。

中國水庫就像說相聲的馮鞏

那麼建水庫到底是為了什麼?在建立時,說到水庫有很多功能,又能發電、蓄水、航運,這麼好、那麼好,但他就是沒有注意到這些功能之間是互相矛盾的。就像這次在雲南,發電和用水是矛盾的。這樣就造成了一個問題,建水庫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

我過去經常舉的例子,中國的水庫就像馮鞏一樣,在說相聲的人裡面,我的小說寫得最好;在寫小說的人裡面,我小品演得最好;演小品的人裡面,我的相聲說得最好,他老跟你轉著說。那麼說水庫發電的時候,他說我能防洪;防洪的時候,他說我能夠航運;航運的時候,他說我能供水,跟你轉著彎地說。你沒辦法跟他直接的在同一個平台上進行一次爭論。

我們看到一個災害的時候,不僅僅看那個災害現象所造成的危害,而且我們要看是什麼東西造成了這個災害。比如水庫裡沒有水,他說是9月份沒下雨,問他9月份之前你有沒有把水庫的水給蓄滿了?那他9月份之前沒把水庫的水蓄滿了,因為去年6到8月份那邊有足夠的降雨量給他蓄水,但由於國家防總的命令他不敢、不能蓄水。這個事情,你要說出原因,他為什麼水庫見底。

「南水北調」依賴外區域水資源發展不可持續

記者:您認為應該採取哪些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呢?

王維洛:西南地區是中國雨量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了,人們也聽說了大西線調水,要把西南的水調到北方去。「南水北調」是靠長江調水,長江到2025年的時候,也是個缺水的地區。今年就已經看出來長江是個缺水的地區了,四川、重慶、昆明、貴州都屬於長江流域的。去年說北方旱,要南水北調,那今年南方旱,是不是要北水南調了呢?

從長遠來看,中國是無水可調了,每個地區應該利用自己本地區的資源來發展自己的社會經濟,這是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最基本原則。什麼叫可持續性發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利用本地的資源搞發展。依賴外面區域的,依賴南水北調或北水南調,這種發展是不可持續的,這是最基本的。

中國今年長江上游的來水量比往年少了25%,就是把瀾滄江、怒江、黃河都算上,它們的起源是一個源頭,是中國的青藏高原,那是中國的水塔,所以中國很大的一個問題是青藏高原的環境被破壞掉了,這個問題我們以後再來談。

森林「逐年擴大」 是因為定義標準被降低

西南地區森林覆蓋率現在報的都是相當高,都在50%以上。國際上有這麼一個理論,如果一個地區森林覆蓋率有40%以上的話,這個地區就不會有生態環境問題,不會有旱災、洪災。因為40%森林覆蓋率保證了森林下土壤裡儲藏有大量的水,保證河道裡的水,在幾個月沒有降雨的情況下,也不會像這樣乾枯的。

但中國最近幾年來,老說森林覆蓋率一直往上漲,可是環境的破壞卻越來越厲害。後來我查了一下,原來是中國森林覆蓋率的標準被降低了。以前我們在大學裡學的時候,森林的鬱閉度必須在0.4以上才叫森林,達不到這個標準,不叫森林,也就是說,要達到林地樹冠垂直投影面積占地面積的40%以上,才叫森林。中國現在把鬱閉度降到0.2,就叫森林,就是說在山上長幾棵小樹,都叫森林,但那樣的森林是沒有水土保持功能的。

西南地區森林覆蓋率那麼高,本來是不應該產生旱情的,儘管6個月不下雨,也不應該產生這麼嚴重的旱情。中國歷史上在周朝曾經有過7年沒下雨的記錄,旱情比現在嚴重得多。

6個月沒下雨,並不算是最嚴重的,而且這6個月也不是完全沒下雨,中國的報道有時是比較難讀的,有的人讀不太懂,他叫「有效降雨」,他說6個月沒有「有效降雨」,沒有說6個月沒降雨,中國定義的「有效降雨」是指雨降到地面不馬上被土壤吸收,而是在地面形成徑流的時候,這種雨才算作是水資源,其它的雨都不算「有效降雨」。所以說並不是整整6個月沒有下過雨,前兩天昆明、貴州都下過雨,可旱情還是有。

(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三峽工程三十六計》博大出版社詳述工程由來得失
博大出版社出版世界上第一本有關三峽工程發展研究專著
書序:《三峽工程三十六計》的啟示
書摘:瞞天過海──低壩方案 請君上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