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財長會議在即多國呼籲人民幣升值

標籤:

【大紀元4月23日訊】(美國之音報導)兩個主要新興經濟體的央行行長在20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即將召開之際呼籲人民幣升值。專家說,中國在匯率問題上面臨的國際壓力正在增加,但20國集團峰會能否就人民幣匯率形成共識並無把握。

美中兩國在人民幣匯率上的爭執最近稍有緩和,但是和中國同屬“金磚四國”的印度和巴西開始就這個問題向中國發出責難。

印度儲備銀行行長蘇巴拉奧在孟買對記者說,印度對中國的巨大貿易逆差“很明顯反映出兩國匯率管理政策的不同”。同一天,巴西央行行長梅雷萊斯稱,人民幣升值對於平衡國際經濟至關重要。

星期四,20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將在華盛頓舉行會議,為今年夏天在加拿大召開的第四次G20峰會作準備。蘇巴拉奧說,印度準備在會議上就人民幣匯率問題陳述自己的看法。

*人民幣面臨國際壓力有增無減*

總部設在麻薩諸塞州的經濟諮詢公司經濟展望集團(Economic Outlook Group)全球經濟師伯納德.鮑默爾(Bernard Baumohl)說,儘管美國由於多種原因最近減少了對中國匯率政策公開施壓,但G20峰會即將召開之際,中國在匯率問題上面臨的國際壓力有增無減。

他說:“很多人預期中國經濟將在今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想20國集團內部有一種認識,即中國成為第二大經濟強國後,更應該遵守國際貿易規則,人為壓低匯率的重商主義政策應該成為過去。20國集團不會再接受這種行為。”

在中國的主要亞洲貿易夥伴當中,印度對華貿易逆差近年來增長迅速,並在2009年達到160億美元,超過印度和俄羅斯的貿易總量。印度總理辛格以及貿易官員此前已經多次就人民幣匯率問題表達過關注。

2009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巴西第一大貿易夥伴。由於初級產品大量對華出口,巴西在去年對中國有將近43億美元的順差。但是,在由巴西主導的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當中,阿根廷、烏拉圭、和巴拉圭三國2009年從中國進口急劇增加,而巴西對這些國家的出口同比卻出現下降。巴西認為,人為操控匯率是中國滲入南方共同市場的重要原因。

*新興經濟體加入經濟外交遊戲*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星期三公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匯率問題是全球經濟復甦和平衡發展面臨的一個關鍵挑戰。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奧利維爾.布蘭查德(Olivier Blanchard)說,發達國家貨幣貶值將有利於解決債務和赤字問題,同時也利於擴大出口和恢復增長;而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情況截然相反。

他說:“舉例來說,中國在擺脫對出口的依賴轉向國內消費的過程中需要採取結構性措施減少儲蓄。人民幣升值有助於完成這個過程。”

權威時事刊物<<國家雜誌>>的國際經濟專利作家、前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布魯斯.斯多克斯(Bruce Stokes)說,儘管印度和巴西等國有足夠的理由反對中國壓低人民幣幣值,但他們未必願意在G20這樣的多邊平台上和歐美等國站在一起。

他說:“這些新興經濟體捲入的是一場全新的外交遊戲。美國則是這個遊戲的老手,比如80年代初向日本施壓,促使日元升值。對於這些新興國家來說,這是對經濟外交的嶄新運用。第一,他們對這個遊戲不太熟悉;第二,他們還有點戒備心理,就是如果現在加入美國對中國施壓,以後會不會在其它或者類似問題上受到同樣的壓力。”

就在印度、巴西向中國匯率政策表示質疑的同時,中國在亞洲的另一個主要貿易夥伴、今年年底G20峰會主辦國韓國作出不同表態。韓國企劃財政部長官尹增鉉說,人民幣問題不太可能成為本週G20財長會議深入討論的話題。他說,即使各國財長討論匯率,這種討論也將是“很膚淺的”。

*專家預測人民幣升值影響出口競爭力*

喬治城大學公共政策學院教授、中國經濟問題專家蓋寶德(Albert Keidel)說,就在人民幣2008年7月以來緊盯美元的同時,中國的整體貿易盈餘卻出現顯著下降。這讓很多國家相信,匯率並非全球貿易失衡的根本問題。此外,東亞地區一些主要經濟體產業鏈和中國整合程度太高,這些國家未必樂見中國出口受挫。

他說:“一些過去直接對美國出口的亞洲國家現在藉助中國加工,組裝,然後由中國實現出口。所以對這些國家來說,如果人民幣真的顯著升值的話,他們的出口競爭力也會受到影響。”

韓國企劃財政部長官尹增鉉對媒體表示,金融監管仍將是華盛頓財長會議的主要議題。但是由於各國在這個問題上仍然存在分歧,因此不太可能在四月份達成協議。

*金融系統改革全球共識*

經濟展望集團的全球經濟師鮑默爾對於今年的兩次G20峰會在全球金融監管問題上取得某種突破持樂觀態度。他認為,美、英、法等主要發達國家已經就此達成了一些重要共識。

鮑默爾說:“所有工業化國家都同意,金融機構如果不加任何限制的話,就可能製造全球性的經濟災難。現在我們已經達成一些關鍵的共識,比如銀行必須保有充足的資本,現在這不僅是美國的看法,也是其它國家的看法。各國同意,金融系統和實體經濟之間必須有足夠的緩衝,使得金融系統有足夠的損失承受能力,不至於輕易引發系統性危機。”

路透社認為,儘管前三次G20峰會就約束銀行冒險行為和避免納稅人為金融機構損失買單方面作出大膽承諾,但目前來看,主要成員國的國內監管改革均受到立法機構掣肘,因此這個領域的國際合作今年難有突破。

相關新聞
受賄逾574萬 江西國土廳廳長判無期
美媒認胡錦濤不願讓人民幣大幅升值
中國最貪縣委書記 襪子也公款報銷
人民幣問題 印度支持美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