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大戰《阿凡達》?

人氣 6
標籤:


電影《孔子》此際正在中國各地上映,儘管官方大肆造勢,並用行政命令停放好萊塢巨片《阿凡達》普通版,為《孔子》讓路。不過,不僅《孔子》票房奇冷,更有觀眾直指現在流行的「孔子熱」只不過是中共利用孔子「用來愚弄勞動人民的工具」。孔子的在天之靈俯視著人間,怕是無語凝噎,悲噓不已!

文 ◎ 華明

些天在MSN上,有影迷會問:「你是阿凡達派還是孔子派?」不知其意者,覺得莫名其妙;知其意者,會心一笑,甚至會說,今天我去「反孔」了。過去兩周,網路上的熱門話題:美國科幻大片《阿凡達》在中國熱映,盛況空前,而國產片《孔子》首映,票房慘敗。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儒家創始人的孔子,如何「被槓上」美國好萊塢大導編造的神話阿凡達?在Google上搜索「《孔子》大戰《阿凡達》」,可得到相關條目一百一十九萬,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孔子不為中國人認可?應該不會。網民說:「哥抵制的不是孔子,是《孔子》背後的「孫子」和它的「老子」。」

《阿凡達》盛況空前

何謂《阿凡達》?美國好萊塢大導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花費十四年研究,親手創造世外桃源的潘朵拉星球,包括納美人的語言及生活習性、各種美妙的植物動物。而阿凡達的目的是地球人逼潘朵拉納美人搬遷以獲取礦藏。

從二零零六年八月六日,卡梅隆宣布正式啟動《阿凡達》拍攝計畫開始,無數影迷就在翹首期盼。他們關注這部電影的每條新聞每個細枝末節的報導,並堅信「這將是一部被載入電影技術發展史的神作。」

一位濟南影迷〈72小時北京驚魂記〉或許反映了諸多影迷的心態。他說:「跟那些架秧子起哄湊熱鬧的影迷不同,我對詹大爺這部新作期待已久,自聽說《阿凡達》要來中國,我就鐵了心去北京看IMAX版。周末到北京買票處,那隊排得跟十二指腸一樣拐好幾個彎,三千人只多不少,『IMAX版《阿凡達》預售票全部售完!』我崩潰了!」

「幸好還有當天票賣,次日凌晨五點趕緊跑去排隊。沒想到早有一大群人了!原來昨晚十一點就有人來排隊了!那個悔呀……到九點才開門,差點沒被凍死,又一番搶票大作戰,拿到票徹底癱倒了,從八號到十一號,只睡幾小時,一直在路上苦苦奔波……我看場電影我容易嗎?!」

不過他經歷的,可能只是這場混戰中的一次小戰役。「《阿凡達》引發的事件實在太多:有IMAX放映機壞了影院經理兩次下跪賠罪、有拿2D當3D糊弄觀眾、有白髮蒼蒼的老奶奶替孩子排隊的……」

自元月四日《阿凡達》在中國上映,至二十七日票房統計:《阿凡達》全中國票房已達七億多人民幣,這是內地市場首部票房超過一億美元的電影。各地電影院,特別IMAX-3D版電影票一票難求。

《阿凡達》為何火爆?

《阿凡達》的故事其實很簡單:帶有殘疾的傑克為地球財團獲取礦藏,來到美麗的潘朵拉星球上刺探情報,逐漸被感化並與公主相戀,為保衛家園,他帶領納美人與入侵的地球人展開殊死戰爭,最後變成納美人,永遠留在了潘朵拉星球。

但它是在3D數碼特技和巨幕的絢麗包裝下,完美展現出了正義、和平、善良等主流價值觀。「在人類炮轟納美人的家園之樹時,所有觀眾都感受到那種目睹美好事物被摧毀的撕心裂肺,當樹倒下時,悲戚情緒布滿電影院每個角落,無數觀眾熱淚盈眶。」

「看潘朵拉星球上那些生物,無論是奇妙昆蟲還是絢麗的植物,小到一隻蟲大到一整座漂浮的山,借用某豆友短評:我整個人已經潘朵拉了。」「這是我有生以來最棒的一次觀影體驗,並沉浸其中。當我恢復思考,第一個想法就是要再看一遍!」

「當傑克終於駕馭他的飛龍坐騎與女主角翱翔在潘朵拉的天與地之間時,當漫天飄散著火光時,我是完全被征服了。電影結束後,我甚至不願取下眼鏡,情願跟隨最後的航拍鏡頭再看一眼潘朵拉的景色。」

媒體評論家魏英傑說,從影院走出來一度無語。望著影片中那漂浮雲端的神山,內心只有深深的敬畏。用作家寧財神的話說,跟他一起去看電影的幾個導演、製片人都被震傻了。準確地說,這是一部讓人感到絕望的影片。中國電影人恐怕再不敢提趕超好萊塢了。資金、技術或想像力都不是關鍵,躲避崇高、擁抱低俗才是國內電影人共同的致命傷。

電影學院教授黃式憲說,《阿凡達》征服世界的不僅是靠3D,更多的是人文關懷,卡梅隆拍攝出一部新世紀的《星球大戰》,並非是與外星人為敵,而旨在表現生態和諧、宇宙和諧、人類和諧。

《阿凡達》撤映 各方猜測

可是,二十二日,《阿凡達》二維版被當局下令全國下線。《阿凡達》正火爆之時,為何趕走《阿凡達》?國家廣電總局官員稱「符合市場規律」。


美國好萊塢大導詹姆斯.卡梅隆編造的神話電影《阿凡達》在中國火爆上映之際,被官方命令停放。(AFP

但很多人把《阿凡達》注釋為「一次偉大的反拆遷鬥爭」,影射了中國各地強拆引發的釘子戶暴力反抗。作家洪晃說:「中國對於老民居的強制拆遷,使我們成為地球上唯一能體會納美人痛苦的人群。」有網民說,「應授予它最富國際主義精神外語片獎。」

也有網民指,《阿凡達》導演一定在中國住過,受中國社會強拆逼遷事件啟發,才想出這個故事,「唯一區別是,潘朵拉反抗有希望,而中國被強拆的民眾只有絕望。」「《阿凡達》是紀念釘子戶抵抗強迫拆遷的成功輓歌。」「要向納美人學習!」

更有評論家表示,如果把入侵者視為手握重兵核武,殺人如麻的中共歷代當局,把潘朵拉人視為原本樸實、善良、靈性,崇拜自然、講究天人和一的中國人,一切就十分明瞭了。

評論家坷貝說,中國人不能看《阿凡達》,因為《阿凡達》會讓他們想起自己和自然的聯繫,想起自己曾經有過的家園,想起自由的可貴,最可怕的是,《阿凡達》會讓中國人開始反思,如何才能趕走入侵者,保住自己曾經擁有的一切。

影片中反覆出現的,潘朵拉人用思維和萬物溝通,圍坐一起用意念祈禱的過程,如同今天越來越洪大的退出中共大潮,心越齊、念越強、力量就越強大,堅持下去就能看到萬物呼應的奇妙轉機。神聽到人們虔誠的心聲,就會伸出救度的巨手。坷貝問,中共突然看懂了《阿凡達》?

而最為流傳的說法是,北京為力捧國產片《孔子》上映,逼《阿凡達》下線。自《阿凡達》出現,原先看好的《十月圍城》、《三槍拍案驚奇》等片,票房大失預算。一些尚未上映的國產片,紛紛避開檔期。唯一敢挑戰《阿凡達》在此時出擊的,只有背後有中共當局支持的主旋律影片《孔子》。

力挺《孔子》 票房仍慘敗

被稱為「愛國史詩」的國產大片《孔子》,中共官方高度重視,投資一點五億元,投入創紀錄的二千五百個拷貝。可是,二十二日首映,當局公布全國十四個城市入座率,平均約30.57%,其中最高的是山東的濟南和青島,分別達67%和44%。媒體披露,這是因為山東以此為政治任務,「組織觀看」公款買單。

《孔子》在各地入座率慘不忍睹。上海首映才賣出幾百張票;四川成都有民眾稱,他上午去萬達影城看《孔子》,結果「全場只有我和老婆兩個人」,更稱「這是什麼爛片啊,簡直是侮辱先人!」

有的城市影院因應《阿凡達》一票難求,宣告凡購買《孔子》門票者,可優先預購等量3D版《阿凡達》門票。文化人昝愛宗指,《孔子》因中共的推崇,已成為壓在各地電影部門頭上的大山,當局只有用行政辦法,去完成洗腦使命。

此前的影片宣傳也是惡評如潮。主演孔子的演員周潤發在宣傳《孔子》時,三拜孔子,並揚言「看了不哭的不是人」,導演胡玫還請來了九十三歲的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孫女孔德懋,特意安排周潤發行跪拜禮。

然而,相信很多人走進影院是想明白,為何二千多年來,儒家思想經久不衰,孔子修身治國的理論被世人如此推崇?而《孔子》令人們失望。在知名的社會評價網站豆瓣網《孔子》頁面上,有超過四千人前往評價,《孔子》評分只有三點九分。

《孔子》的爛?在哪裡

這部影片問題何在?成都孔子學院的五位專家認為:「《孔子》成功占30%,失敗占70%。」他們稱,影片中,孔子淒慘死去;在殘忍的戰爭中親自擂鼓;不敢面對南子的勾引和挑逗等情節,都與孔子的君子絕四:無意、無必、無故、無我的一生境界,以及仁愛精神不一致。這種安排令專家們氣憤。

有評論家指,《孔子》把孔子變成了「政治家孔子」、「功夫孔子」、「緋聞孔子」等,唯獨沒有展現孔子的真實面貌:思想家、教育家、中國傳統文化儒家學說的創始人。

《東方早報》評論說,影片讓人困惑:孔子的偉大難道就在於這樣一個壯志未酬的「官員」形象嗎?全片最大的敗筆是,孔子被免職後竟成了「阿Q」,講出于丹的話:「如果人不能改變世界,那應該改變自己內心。」成了「失敗的理想主義者」,而影片開始卡殼,幾乎一「敗」到底了。

搜狐網北京評審團稱,影片後半段毫無主線可言,零散且瑣碎,直看得叫人昏昏欲睡(不過還是屢次被影院良好的音效和總是適時響起的背景音樂驚醒)。在調查問卷上,相當一部分成員認為電影最大的敗筆就是蒼白無聊的劇情。而觀眾看《孔子》流下的眼淚是因打呵欠造成的。

孔子——儒家首代宗師

可是,這被認為「如此枯燥沉悶」的後半段,卻是孔子最重要的十年。孔子潛心於授徒講學,編撰典籍,儒學作為一種思想體系在這幾年裡形成。最為著名的是:孔子完成了被稱為「六藝」的《詩》、《書》、《樂》、《禮》、《易》、《春秋》的編修。除《樂》後來遺失外,其他經書一直是後世王朝學校裡的基本教材。



在當今中國,孔子已作為一種「符號」,人們會模仿孔子說話,擺擺樣子,但很少人再去認真研習孔子學說了。(AFP)

維基百科介紹,孔子是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華文化中的核心學說儒家的首代宗師,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統治者尊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去年五月十一日,韓國在一三九八年建成的首爾儒林廟祠裡舉行紀念孔子的年度儀式。(AFP)

孔子以「仁」為核心,提出「為政以德」、「禮治德教」、「德以信為重」等學說,以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入世學問,二千多年來,成為中國人,乃至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國家做人施政的規範。

掀「孔子熱」 褻瀆祖宗

胡玫導演的電影版《孔子》只是當局推動的「孔子熱」的一環,影視作品還有佛山電視台投拍的電視劇版《孔子》、湖南衛視組拍的電視劇《孔子春秋》,多部門聯合製作的動畫版《孔子》則正在央視熱播,孔子已儼然成為「影視紅星」。

近年來,曾經被砸碎推倒的孔廟孔子牌位重新修復,如今香火極旺,中共各級高官也開始到山東曲阜祭孔。曲阜最初的官方祭孔和濟寧「聖誠」的籌建,被視為「文化搭台,經濟唱戲,政治任務」。曲阜日前還首發以孔子為主題的福利彩票「中華名人.孔子」,並以《論語》名言作為獎符。

在海外推廣漢語教育的機構也掛上了「孔子學院」的招牌,然而使用的教材卻在宣傳「愛黨、愛國」專制文化和民族主義意識,褻瀆了中國人的祖宗與傳統中華文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