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 民俗藝師羅州「巧手傳薪」

人氣 33

【大紀元5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徐明美羅德島州中央瀑布市報導)「臺灣省舞獅技藝會」藝師們在僑委會支援下,在北美十二城市舉辦的「2010台灣傳統周」巡迴展演,於5月11日抵達羅德島州中央瀑布市(Center Falls)的社區學習特許學校(The Learning Community Charter School)。這是台灣第九年派團前往美加支援台灣傳統週,增進國際文化交 流、宣慰僑胞思鄉情懷,並可宣揚台灣的傳統藝術及文化。

藝師們都是經驗豐厚,曾參加國內﹑外多項展演的高手。他們透過巧手﹐擺攤展演。包括彩繪獅頭﹑吹糖﹑瓢刻﹑ 葫蘆雕刻﹑彩繪美濃傘﹑剪影﹑繪扇﹑捏麵﹑布袋戲裝製操弄﹑樹皮雕刻等技藝,傳統中有創新,機會實屬難得。


「台灣舞獅技藝會」總幹事王宏隆(右二)向學生們解說彩繪獅頭。(攝影:徐明 / 大紀元)


「台灣舞獅技藝會」王宏隆示範舞彩繪獅頭。(攝影:徐明 / 大紀元)

號稱「獅王」的王宏隆從小跟隨教導國術的父親學習技藝,小學時就參加舞獅表演,一直喜愛舞獅。當兵時專家設計「金毛獅王」髮型,而後以此髮型為其註冊商標 。他表示這個髮型處理方便,又說,「相由心生,有著捲捲蓬鬆的髮型,舉首投足更有獅王之威。」

王宏隆南除弓箭外通曉各種武術,但以南少林武術為主。他說,「傳統武術越練身體越好,從小到老都可練習,不會受到傷害。現在所謂的新武術,是因為大陸傳統武術比不過臺灣的傳統武術,就將體操競技加入傳統武術改成新武術,這樣大陸就可在世界比賽中贏得金牌。但是習練新武術者,年過35歲就得退休了。」


林銘文藝師示範小旦梳頭。(攝影:徐明 / 大紀元)


林銘文藝師製作的布袋戲布偶。(攝影:徐明 / 大紀元)


林銘文藝師製作的布袋戲布偶。(攝影:徐明 / 大紀元)


林銘文藝師製作的布袋戲布偶。(攝影:徐明 / 大紀元)


林銘文藝師製作的布袋戲布偶。(攝影:徐明 / 大紀元)

布袋戲攤位由亦宛然掌中劇團創辦人李天祿的徒孫林銘文負責。有福祿壽喜、關公、龍王等精緻的達官貴人布偶,也有平民百姓的布偶。林銘文藝師示範如何用手指控制布偶轉身,走路,翻騰及日常小動作。他會使小生展開扇子,小旦整髮梳頭、小丑逗趣動作,旁觀的學生們都躍躍欲試操作木偶。


吳秋榮藝師示範吹糖。(攝影:徐明 / 大紀元)


吳秋榮藝的吹糖。(攝影:徐明 / 大紀元)


吳秋榮藝的吹糖。(攝影:徐明 / 大紀元)

吳秋榮藝師是臺灣僅存的三個吹糖能手,也是唯一不用模型,能將麥燒熱的芽糖吹成栩栩如生的動物的吹糖藝師。他表示吹糖藝品在羅德島的初春可放置三個月,但在臺灣亞熱帶氣候只能存放一個月。


巫俊德藝師的捏麵。(攝影:徐明 / 大紀元)


巫俊德藝師的捏麵。(攝影:徐明 / 大紀元)


羅德島 「2010台灣傳統周」,巫俊德藝師的捏麵。(攝影:徐明 / 大紀元)


羅德島 「2010台灣傳統周」,巫俊德藝師的捏麵。(攝影:徐明 / 大紀元)

巫俊德藝師巧手捏麵, 不一會兒就將五顏六色的麵團捏成各色各樣 唯妙唯肖的動物。


李永謨的「再生之美」藝術品。(攝影:徐明 / 大紀元)


李永謨的「再生之美」藝術品。(攝影:徐明 / 大紀元)


李永謨的「再生之美」藝術品。(攝影:徐明 / 大紀元)

殘疾人士李永謨藝師以努力不懈的精 神用白樺樹皮及吸管編織品,曾於2007年榮獲英國國際環保發明設計獎。他用樹皮編織出螞蟻拔河等「再生之美」藝術品。


葫蘆藝師龔一舫的葫蘆雕。(攝影:徐明 / 大紀元)

葫蘆藝師龔一舫以葫蘆雕、瓢刻、美濃傘彩繪聞名。他的作品曾入選2007年台灣工藝之家,2009年九月時在總統府展出。他幫助高雄縣杉林鄉新莊 國小成立葫蘆雕刻藝術館,並被選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葫蘆雕藝傳承藝師。


黃鴻時藝師示範扇面繪畫。」(攝影:徐明 / 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灣傳統周訪演 新英格蘭有兩場
巧手薪傳 台灣思情 5月底巡演紐約
【圖文報導】母親節的祝福
巧手薪傳 台灣傳統周人潮不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