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而有德 深耕台灣家園──黃宗和

專訪 基宏建設公司總裁

人氣 7
標籤:

日據時代,黃宗和的父親從事土木建築,以誠信與嚴謹的工作態度享譽業界。光復以後,黃宗和所領導的「基宏建設公司」,秉持誠信的經營,見證台灣建築業界的變遷與興隆,而總裁黃宗和的樂心公益與養生處世之道,更足以為台灣實業家的表率……

今年七十三歲的基宏建設公司總裁黃宗和,高瘦健朗,有著殷實穩固的企業、抖擻的精神,以及美滿和諧的家庭。他熱愛體育與樂善好施的精神處處流露智慧,有著台灣商人特有的刻苦惜福精神,可說是台灣傳統企業家功成名就後回饋社會的一個縮影。

苦過來的生活 更加惜福

在樸實的台灣嘉義縣鄉間長大的黃宗和先生,有一個傳統的大家庭。父親是一位誠信、踏實、熱心助人的建築商,日據時代擔任土木公會理事長,承接多項公共工程,頗有令譽。黃宗和自言父親嚴謹從業的精神,對他一生影響深遠。家中有八個兄弟、一個妹妹,家中十多口食指浩繁,並不寬裕。

黃宗和回憶兒時每天吃的都是曬乾的地瓜簽,由於吃的東西很少,西瓜皮常常醃來當下飯的菜。雖然物質匱乏,但一家人在父母悉心呵護下,逍遙自在的長大。他說自己童年時代在鄉間玩打陀螺、抓蟋蟀、摘果子……種種樂趣,都是現代小孩領略不了的好玩事物。

彼時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發生不久,美軍開始轟炸日本侵占的台灣。黃宗和家住鄉間,得以倖免於難,卻曾經站在山頭上看見燒夷彈把嘉義變成一座火城,燒了三天三夜。日本戰敗透支許多台灣物資,導致光復初期社會的窮困,養不起孩子的父母把小孩送給別人是常見的天倫悲歌,還有父母親因為沒錢買藥,眼睜睜的看著愛子病死床榻……這些都使黃宗和對於人生有特別深刻的感悟,也使他有著悲天憫人的慈悲心腸。所以他說自己在經營公司的時候,「該花的錢一定要花,不花的錢一定一毛不拔。與其在酒店花十萬八萬的,不如送給有需要的人比較有意義!」

建築世家 誠信嚴謹第一

父親在日據時代就因為計算精細、嚴謹執行的工作態度從事營造業,被日人器重,黃宗和從小就帶著算盤,跟在爸爸身邊,精打細算的計算工程費用,標下一樁樁的工程,並且貫徹嚴謹施工,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招標工程中脫穎而出。他說:「誠信很重要,否則下一次別人就不會給你工作了。工程計算要很仔細,一得標,就要馬上把所有的材料都買下來。」

黃宗和的父親從不以賺錢為最大目標。他曾聽父親對母親說:「我們不求發財,讓這幾個子女平安長大,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就。」而他也不負父親期望,十幾歲的時候就繼承家業,南北奔波台東、台中、花蓮、玉里……承包工程,終於闖出一番天地。

承襲日本人嚴格的品質要求,以及父親對於工程與道德的教育,黃宗和的事業經營一路穩健成長,目前經手的住宅建案已達三、四千戶。「台灣的房地產業雖然低迷過一段時間,這兩年才漸漸有起色,但是我們在不好的時候,也沒有感覺到甚麼不好。」黃宗和說,光是永和一地,他經手過的建案就有兩千戶,如中山、秀朗、金山一帶都有住宅群,大的一個社區有兩、三百戶。而他的經營方針,其實只有三點:「按照工程規章、選用專業人才、給予良好的待遇。」

黃宗和說用人時的第一考量,就是能夠按照規章要求來施工,絕對不偷工減料。他以九二一埔里大地震時,經手過的建案為例,由於嚴格把關,所以安然無恙,透過地震的考驗,也維護了居民的安全。能夠符合安全施工準則,就是他的第一原則。

基宏建設公司副總經理王敏全先生,在黃宗和總裁身邊工作二十多年,他說:「總裁對於工程建設的要求品質很高,施工很嚴格。像鋼筋綁沙都會親自監督,細微的地方如砌磚的隙縫都會注意,並且親力親為。」

人性化經營 重社會責任

其次,要選用專業的人才,讓人人各展所長。王敏全說總裁非常信任員工,「他曾經說過最高明的管理就是不用管理,許多事充份授權,訂出一個大方針就放手讓下屬去做。」黃宗和說:「我們的待遇是一般人的兩倍,但是能力可能要十幾倍。」

最後一個要訣,就是給予他們彈性而良好的待遇。黃宗和說:「公司從來沒有甚麼打卡制度,但是如果遇到綁鋼筋,要留守到深夜的話,就一定要留下來,不能先走。」「我認為公司管理不能死板板的,智慧的人才要給他們空間,要彈性的管理。公司就像一個大家庭,有感情力量才會大。」他說老闆一定要照顧員工,「如果員工子女生病了,一個月要花十幾萬,老闆一定要支持,因為老闆就是他唯一的依靠。」

就是這樣人性化的企業理念,成就了基宏建設良好的信譽。許多包商也與他合作二、三十年,都是老班底了。

身為建築業前輩,看著房地產暴利與炒作的風氣,也使他心生感慨。永和一地曾經有建商要招開聯合會議,想要將本來一坪十六、七萬的價錢,提高房價到一坪三十萬,邀請黃宗和出席。他沉重地對大家說:「二十年前一坪只要四萬,一戶一百多萬就可以買下來,現在漲到一千萬,你要那些勞工階層怎麼買,怎麼生活下去?當然我們需要利益,但是我們也有子女,我們是不是希望自己的子女都有能力購屋,都可以輕鬆償付房貸?不能因為提高房價,使自己子女無法負擔,犧牲了孫兒的教育利益,一下子就把兒女一輩的錢吸光了。」他認為本著社會責任去考慮下一代,毋寧是更重要的一件事。

推廣體育 慈善回饋當天職

黃宗和從小就喜愛運動,十歲就開始練西螺七崁所流傳下的少林拳法,所以身體很好。三十幾歲時,卻發現自己因為長期的應酬、工作繁忙、熬夜而體力變差,好像快生病了,體察到健康的重要,於是跟隨名師鄭曼卿先生學習太極拳。又覺得登山於健身效益甚大,於是參加中華民國山岳協會,就在因緣聚合的情況下,民國二十二年成立永和登山會,從當年的兩、三個人的規模發展到現今七、八十人,帶動了永和地區的登山風氣。


黃宗和推廣體育不遺餘力,2005年在台灣國際健行大會上致詞。

因為善心捐助兩間辦公室給永和建設委員會,認識當地政要,黃宗和榮膺永和體育會理事長,推廣體育工作不遺餘力,使各機關與學校的舞蹈、體操、球類、田徑比賽逐漸蓬勃發展。

在領導永和市體育協會時,運動的社團從二十幾個增加到七十幾個,卓越的績效使他再度被公推為中華民國體育總會會長,帶動體育風氣居功厥偉。

一九九五年,中華民國山岳協會自組珠穆朗瑪遠征隊,黃宗和大力贊助,隊員陳國均與江秀真於五月十二日登頂成功,創下台灣首次自組登山隊登頂成功紀錄,獲當時總統李登輝表揚,認為這次的成功不僅是個人的成功,更顯示台灣登山體力與技術已可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擺脫了東亞病夫的污名。能立下這樣的里程碑,令黃宗和非常感動。接下來他被推選為中華民國山岳協會理事長,擴展國際登山界交流,並且身體力行,每年都爬一次玉山。長年帶領登山隊挑戰台灣的百岳高峰登頂成功,登山協會人數也從未滿一百人到後來的七、八千人,貢獻非常的大。

由於熱心公益聲名遠播,接下來,黃宗和又榮膺第四屆台北縣慈善協會理事長。他認為從事慈善事業不僅是榮譽,也是一項不可推卸的使命。黃宗和長期捐款給不符合政府補助條件的國小貧童戶外教學和生活日用品的費用,並且於慈善協會十周年慶時,捐款四百萬元,在坪林茶葉博物館外種了三千棵丹楓樹,成為一個適合全家遊賞的大公園。

多年行善,黃宗和感觸很深:「世界上真的有因果,做好事會有回報。有的時候很奇怪,會化險為夷。」他曾贊助眼角膜的捐贈活動,結果本來有些模糊的視力竟奇蹟似變好了。除了身體健朗沒有病痛之外。子女各有所成,孫兒孫女都聰明健康,相貌俊俏可愛,九十四歲老母也健康快樂。黃宗和語重心長地說:「使人快樂自己才能快樂,使人幸福自己才能得到幸福。使人安全自己才能獲得安全。」


黃宗和與孫子一起鍛練身體。

事母至孝 人生智慧如數家珍

長期研究氣功與養生健康、待人處世之道,黃宗和話中蘊涵深刻的人生智慧。他本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心,並且信服日本高僧對德川家康的一段開示:要把自己當成種子,別人是成就你的土地,所以他致力於慈善的工作。黃宗和說現在的人道德不好了,把唯一的一間房子賣掉去買股票,想不勞而獲,失業了去遊行找政府抗議,不願吃苦反省自己。只有好好教育下一代,台灣未來才有希望變得更好。

在永和建築理事長任內,黃宗和與日本建築商結盟,有一篇〈聽某嘴,百年富貴〉的文章,登在紀念刊物上,獲得很大的迴響。文章講的是男人要聽太太的話,因為自古以來犯罪與不幸的原因有百分之九十五由男性造成。女人往往為家庭無怨無悔的犧牲,所以男人要做重大的決定或投資時,一定要問過太太,尊重太太的決定。如果今天有妻子選擇離開一個家,多半是因為家暴、先生不負責任,或者是野心太大,要把唯一的房子拿去抵押,拖垮整個家庭。如果先生願意聽太太的話,這個家才能保持完整。他很贊成馬英九總統提到的夫妻相處之道:「先生應該對太太說:『千錯萬錯,都是我的錯!』」

現實生活中的黃宗和,也非常重視家庭生活。目前他每天花許多時間陪伴高齡九十四歲的老母親,幫她按摩、照顧她的生活起居。

王敏全說,黃宗和為了討母親歡心,還特地買了一輛人力三輪車,拉著車讓母親坐著遊賞山景。客戶遠遠看到了非常感動。黃宗和對於好的道理奉行不渝,廣為宣傳,見到人有好處就誇獎,人稱「誇獎伯(台語「歐露伯」)」。這樣的人生,豈不是幸福圓滿的典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