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麒麟 從小販到窗簾大王

人氣 94
標籤:


  在艱苦的環境中淬鍊成長,從一個賣枝仔冰的小販,到成就百家連鎖店的窗簾大王,除了認真、勤懇,隆美窗簾董事長郭麒麟說:「最重要是用心和找對方法。」

↑一九七零年當兵時期攝於台南秋茂園。(郭騏麟提供)

雖然只有小學學歷,郭麒麟向來喜歡閱讀、思考、研究,他的觀念是,「時機不會永遠好,也不會永遠壞,如何突破困境,只要動動腦。危機就是轉機,如果一切都順順的,就不會想轉變,也不會有進步。」

在台灣零售布市場開始步入黃昏之際,業界領航約十年的「隆美布料公司」,轉型為「隆美窗簾」,在郭麒麟的期許下,走在同業的前面,不時的求進步、讓顧客更滿意。如今隆美不但引進國外技術,首創遮光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五的「三明治布」,更與日本合作研發更高階的防抗菌窗簾。

出身流動布攤家庭的郭麒麟,為了分擔家計,十歲開始沿街叫賣小吃,十八歲騎腳踏車跟隨父親賣布,一年後,獨自出去闖天下,三十出頭,就在布料業開創了一片天地。

軍中刻苦自學 養成閱讀習慣

郭麒麟一九四五年生於台南灣裡,阿公是漁夫,伯叔都是賣魚的小販。五歲時,父親帶著妻小到台南府城謀生,住在延平郡王祠對面的小巷裏,做起賣布的流動攤販,踩著腳踏車四處賣布。

身為家中長子的郭麒麟,七、八歲時,就必須負起燒火煮飯、照顧弟妹的責任。有時假日,父母也會把他們帶到擺攤的市場,就近照顧,因而在生意場中耳濡目染。

郭麒麟的父親由於身體欠佳,不能經常出外賣布,母親必須做點小本生意貼補家用,夏天削甘蔗、賣冰水;冬天炸菜丸仔,終年辛勞。沒有讀過書的母親經常勉勵孩子:「呷歹(吃得差)沒要緊,再窮也不向人借錢。」郭麒麟記住母親的話,勤儉打拚。

在金門服兵役時,月薪七十元,扣下車資和洗衣費所剩無幾,假日郭麒麟從不跟隨軍中同袍出去消費,總是獨自窩在軍營裏看書。他說,曾經一連十幾天,身上一毛錢也沒有,還好軍中有飯吃。由於家境清寒,國小畢業後無力升學,在金門的歲月裏,郭麒麟自力學習,讀完初中、高中所有的國文課本,打下語文基礎,也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

童年賣枝仔冰 少年挑扁擔

十歲那年的暑假,郭麒麟開始賣「枝仔冰」(冰棒),胸前掛個木箱,裏面擺了一些批來的枝仔冰,覆上白布保冷,手裏搖著鈴鐺,一枝一毛錢沿街叫賣。寒假就賣糖葫蘆,胸前掛個竹簸,竹簸上面放一塊木板,木板上鑽了幾排洞,插上一串串鮮紅欲滴的糖葫蘆。

在那個窮困的年代,許多孩子都必須出來做小買賣分擔家計。為了能及時批到糖葫蘆,凌晨四點郭麒麟就得離開溫暖的被窩,冒著嚴寒出門,步行四十分鐘,走到製作糖葫蘆的工廠排隊等待。幸運的話,六、七點可以批到貨,如果來晚了,可能要等到八、九點,那得花更多的時間去找尋顧客了。

當時燒火做飯,多以木柴當燃料,每逢週日,郭麒麟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到附近的延平郡王祠或省女中校園「勾枯枝」。他在長竹竿上綁個鐵鉤子,利用鐵鉤子把樹上的枯枝給勾下來,捆起來帶回家。對沒有任何遊戲可言的他,這可算是童年的趣味運動了。

小學畢業,放棄升學的郭麒麟,用扁擔挑著兩個大鐵桶的仙草干茶和冬瓜茶到市場叫賣。個子小、肩膀單薄,十三、四歲的郭麒麟赤著腳,一步一步沉重的往前邁。最痛苦的是,夏天柏油路面被艷陽晒得燙腳,卻不得不一步一腳印的踩下去!

歷經兩年的艱辛,郭麒麟的勞動升級了!夏季,他可以推著兩輪車,在馬路邊賣蓮藕茶和檸檬水;冬季,則於椎心刺骨的北風中,瑟縮在土地銀行高大的廊柱下,賣塗著醬料暖呼呼的烤玉米。上午補貨準備東西,下午獨自出來擺攤。忍著飢腸轆轆,捱到深夜十一點收攤回家後,郭麒麟滿足的享受著母親為他煮的一碗熱騰騰的米粉粿。

不二價布行 給布匹「身份證」

十八歲已是大人了,郭麒麟可以騎腳踏車跟著父親到市場、路邊去賣布。一年後,他就自己出門闖天下了,結實厚重的腳踏車載物架,擺上二至四疊比人高的布包(十匹布捆成一疊),踩起來很沉重,遠征台南縣市,透早出門,傍晚才回家。

顫顫巍巍的在鄉間小道騎著腳踏車,載著一百多斤的布,為著生活走江湖,從二十三歲退役起,郭麒麟在外地賣布流浪了五年。

當初,郭麒麟白天賣「文場」,擺好貨品等顧客上門,晚上賣的是「武場」,敲鑼打鼓主動招徠客人,並學習堂兄「喊布」的技巧。個性很內向的郭麒麟,也學會了鼓起三吋不爛之舌,說得天花亂墜,甚至採用「以退為進」的技巧,誘惑人們不買不快,讓人有買到就是賺到的僥倖心理。

一九六零年代,台灣成衣還不普遍,剪布做衣服的風氣很盛,所以有跑江湖喊布的生存空間。

郭麒麟下鄉喊布,吸引人們過來看漂亮的布。(圖/成功國小鄭兆傑)

 

夏季,郭麒麟推著兩輪車,在忠烈祠賣冬瓜茶、檸檬水。(圖/進學國小蔣耀堂)

 

隆美布行率先實施不二價,生意興隆。(圖/永福國小莊德歆)


郭麒麟賣糖葫蘆。(圖/成功國小林琬婕)

 

郭麒麟賣「枝仔冰」。(圖/協進國小鄭友銘)

 


郭麒麟顫顫巍巍的在鄉間小道騎著腳踏車,後座載著疊得比人還高的布包。(圖/成功國小張宜璟)

二十八歲,郭麒麟結束浪跡外地生涯,在台南市的市場、廟埕、巷內空地固定擺地攤。台南市區精華地段的大菜市是零售布的大本營,有四、五十家布商,彼此競爭相當激烈,往往任意提高價格讓顧客殺價,造成價格不公道的現象。

性情淳厚的郭麒麟雖然使用「喊布」的技巧把布賣出去,但是他認為,這並非正當的生財之道。於是當他固定在國華街擺攤賣布後,以低價買斷的方式進貨,降低成本,且率先實施「不二價」。

起初,顧客不能接受,可是經過數次比貨比價後,漸漸的傳出了口碑,很快的建立信譽品牌,大發利市。郭麒麟說:「真的是一日三市,上午十點;下午三、四點;晚上七、八點,人潮多得應接不暇。」

為了便於經營管理,郭麒麟和弟弟想出一個特別的方法,給每一匹布製作「身分證」。哪一位店員哪一天剪過哪一匹布,剪了哪一段,剪了幾碼,透過身分證編號,查一查,一清二楚。數量知道了,又堅持不二價,所以每天賣多少布,進帳多少,一目了然。這個創意方法,讓以後的連鎖店,充份的發揮管理功能。郭麒麟說:「沒有學問,靠經驗,用心是關鍵,最重要的是找對方法。」

布料龍頭轉型 研發健康窗簾

一九八二年早期隆美布行。(隆美提供)

 

一九九八年隆美布行。(隆美提供)


二零零九年的隆美布行。(攝影/孫幗英)

一九七六年,三十一歲的郭麒麟,在台南國華街上有了第一家固定的店面「隆美布行」,業績快速成長,四年後,第三家分店設於高雄市五福路,自此正式成立「隆美布料股份有限公司」,爾後,如雨後春筍般,各縣市紛紛成立連鎖店。「隆美布料公司」是台灣唯一以企業經營方式零售布,鼎盛時期,全台共有十一家分店,其中以台中市的分店十層數,每樓一百坪,來自國內外各種高級布料、織品應有盡有,堪稱東亞最大的布料百貨公司。

「隆美布料公司」在業界風光領航了約十年,由於成衣業發達,民眾自己剪布製衣的工錢相對的昂貴;加上來自大陸、越南、泰國的布料成本低,高價進口的歐、美、日、義布料,失去生存的空間,致使零售布的市場開始步入黃昏。郭麒麟提早意識到「隆美不轉型,就沒法生存」的危機。

當零售布的生意普遍在萎縮時,台中布料百貨公司賣的窗簾布卻在逆勢成長。郭麒麟發現:「窗簾的需求量和國民所得的提高有關。人民生活富裕了,由於購屋裝潢的需求,連帶著窗簾的需求量也大了。」於是,隆美旗下的零售布連鎖店,從十一家收到只剩六家,且都兼賣窗簾。「有自己特殊的優點,才會爭取到客人的認同。」逐步轉型穩定下來之後,「隆美窗簾」每年以約十家的速度擴充,目前全台共有九十二家隆美窗簾店面。

郭麒麟從雜誌得知,許多過敏是由塵引起的,而窗廉、地毯、床巾、沙發裏面都隱藏著很多塵,於是研發出一種能殺菌的奈米光觸媒窗簾,在SARS流行的時候,一枝獨秀,生意不降反升。

SARS結束半年後,由於政府沒有明確證實奈米光觸媒是否具有副作用,為確保顧客的健康,郭麒麟放棄紅極一時的奈米光觸媒,改採用德國進口的防抗菌原料,為窗簾做「健康洗」。他說,窗簾布放在倉庫一兩年,必然有塵附著,洗過才做成窗簾,可以確保一年不沾染塵、黴菌。

健康洗的窗簾,不但通過公信單位的檢測,符合不危害顧客的健康,而且避免將來顧客清洗窗簾時產生縮水現象。

「隆美精神就是不斷的進步、再進步,不停頓,不滿足現狀。」郭麒麟說。

大樹計畫 陪伴弱勢學童

二十多年前,郭麒麟事業有成後,接觸佛理,打開了他的心胸和視野。他相信,整個社會是共業,社會環境的優劣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因此積極投入社會活動。

一九八七年,郭麒麟與林登木以救急濟貧為宗旨,成立了「法雲慈善會」,擔任第一屆理事長。一九九零年轉型為「法雲文教協會」,擴大層面關懷政治、社會、環保與教育。二十年來辦過乾淨選舉救台灣、搶救棲蘭山檜木林、掃街、淨灘、關懷老人、舉辦寒暑假育樂營等各類公益活動。

二零零零年,有鑒於治安敗壞,家庭功能不健全,犯罪年齡下降,法雲文教協會在郭麒麟的領軍之下,投入人力、財力、物力,推出「大樹計畫」,關懷行為偏差且單親、隔代教養及低收入戶的國小學童,免費為這些學童作課後輔導、才藝教學與人格教育養成,並提供午後點心。

負責籌劃執行「大樹計畫」的張督導,是國中退休老師。她表示,「大樹計畫」將滿九年了,資源來自善心人士的默默捐贈,聘請台南大學三、四年級的學生擔任輔導老師,於放學後在特定教室做課後輔導。充滿關懷和輕鬆氣氛的教室,讓這些缺乏父母照顧的弱勢孩子,有回家的感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