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藝師來美展絕活「巧手薪傳」有感

人氣: 1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5日訊】(紐約訊)近日﹐我在報章讀到一則新聞﹕由台灣省舞獅技藝會7位傳統民俗藝師組成的訪問巡演團﹐由台灣外交部、教育部、僑務委員會、交通部觀光局、行政院文建會等11個單位聯合贊助﹐來美國參加「2010年北美地區台灣傳統週」活動﹐並將於5月15日、27日、29日、30日分別在紐約羅切斯特、雙文學校、長島與曼哈頓聯合廣場亮相﹐屆時將展示捏面人、吹糖人、布袋戲、彩繪獅頭、畫扇、剪影、琉璃珠、樹皮編織、吸管編織、葫蘆彩繪及葫蘆雕刻等手工絕活,「巧手薪傳」台灣傳統文化。讀罷頗有感觸﹐順手寫下小文﹐寄望多姿多彩的中華傳統民間文化在世界各地流傳下來﹐並有年青一代將之發揚光大。

我出生在中國東北的一個城鎮。在七、八十年代﹐每逢節假日那裡經常有舞龍節目。我的外祖父就是一位手工製作「龍」的民間藝人。

我在上中學的時候﹐每逢寒暑假﹐經常去外祖父家幫忙彩繪龍頭、龍皮﹐外祖父還會按工時給我們小孩子發「薪水」。

印象中﹐每次我們總是需要做一對龍﹐一個藍色的﹐一個粉色的﹐藍色的代表公龍﹐粉色的則代表母龍。龍頭和龍身是用竹子扎起來的,然後套上彩繪的龍皮鱗甲。扎龍頭是整個製作過程中的最複雜、技術指數最高的一個環節﹐家裡只有外祖父一人會做。訂單也是衝著外祖父的手藝而來。他做出來的龍﹐總是形像栩栩如生﹐十分招人喜愛。

外祖父家是東北典型的庭院式住宅﹐有兩間臥室﹐屋裡寬敞明亮﹐兩個土炕東暖夏涼﹐做龍的工作主要就在這炕上和屋裡的地上完成。

外祖父有六個女兒三個兒子﹐因此有一大串的外孫外孫女孫子孫女。來幫忙彩繪龍頭龍身的多是我們幾個年紀稍長的外孫外孫女。因為我母親負責用白布製作成「龍皮」﹐我姐姐和我跟隨母親在外祖父家呆的時間最長。我喜歡在寒暑假在外祖父家渡過﹐既可以見到表姐表哥 ﹐一起玩耍﹐還可以賺到零花錢買書買零食﹐最重要的是可以吃到外祖母的炒菜﹐她的廚技水準在所有親戚裡是最好的﹐比餐館裡的菜的味道還要好。

那時﹐我所在的城鎮鬧市區經常也有外地來的捏糖人師傅在賣糖人﹐造型簡單的比較便宜﹐造型複雜的就貴一點﹐我碰到過兩、三次﹐每次都會在那裡跟圍觀的人擠成一團﹐看吹糖人師傅如何吹出一個個小動物來。在小孩子們的眼裡﹐那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不過﹐等到我把小糖人買到手後﹐通常都是沒欣賞幾眼﹐就吃進了肚子裡。因為麥芽糖甜甜脆脆的﹐口感很好。

後來﹐家鄉的傳統慶祝活動越來越少﹐外祖父家已經收不到製作「龍」的訂單﹐他被迫改為製作燈籠賺錢 ﹐在生意最鼎盛時﹐很多商場都有賣外祖父家製作的燈籠。

外祖父一直想把他的手藝傳承給外孫或外孫女﹐但當時我們這些小輩們都覺得做龍的過程太繁瑣﹐沒耐心﹐所以沒有人要跟外祖父學﹐他也就沒有強求。後來我們陸續上大學﹐選學一些實用的計算機、律師、會計等專業﹐然後出國留學、工作﹐後長居海外。兒時往事早已忘卻。

多年前﹐我回國探親﹐去看望年邁的外祖父﹐他沒有提起手工藝承傳的舊事﹐相反﹐他透露自己正在研究一套水淨化系統﹐因中國南北方工業的發展﹐水資源污染嚴重﹐他認為這個產業很有前途﹐並讓我幫他分析分析。大約三年前﹐外祖父在家中去世﹐享年91歲。

如今﹐在中國大陸普遍追求金錢與實惠的大環境下﹐傳統的東西越來越少﹐或許只有邊遠地區或少數民族還留有一點民間手工藝製作。像台灣政府這樣將傳統民俗藝師看作「國寶」並安排出訪﹐發揚並推廣台灣民俗文化﹐而且台灣民俗文化發展的如此多姿多彩﹐既令人期待﹐又令人感慨不已。我從心底生出對台灣人繼承傳統的堅持的讚嘆﹗願中華傳統文化不僅在兩岸三地發揚光大﹐在海外亦能生根發芽。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