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價齊漲 大陸吃素民眾被迫改吃肉

人氣 4

【大紀元5月19日報導】(中央社台北19日電)中國大陸菜價大漲,迫使不少素食者改吃肉,北京劉姓公務員表示,現在已經由以前的素食主義改為開始吃肉了,「沒辦法,如果天天吃青菜,工資肯定不夠花。」

據南方日報報導,叫嚷著菜價高的不只是劉女士,也不只北京的菜價高。廣州市越秀、天河等多家肉菜市場本地葉菜價格也少有低於1斤人民幣3元,比去年幾乎貴1元左右。廣東的大米價格普遍漲價2到3成,雜糧中的綠豆、黑豆漲價驚人,分別從4元/斤漲至12元/斤。

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也顯示,4月份鮮菜價格上漲24.9%,鮮果價格上漲16.4%。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升2.8%,主要受部分農副產品、旅遊和居住類價格上漲影響。

報導說,4月CPI同比上漲2.8%,這意味著1年期存款的實際利率為-0.55%。也就是說,以1萬元1年期定期存款為例,如果去年4月份存入銀行,今年4月到期連本帶利可得1萬225元,不過由於4月CPI同比上漲2.8%,以當前物價水平,當初存入的錢僅值9945元。

菜價的上漲在很多消費者看來,應該是通貨膨脹的先兆,而長期的負利率更加劇民眾對於通膨預期的恐慌。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室主任李建偉表示,「如果按權重來算,2.8個百分點有1.9個百分點是由食品上漲引起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王國剛則認為,CPI上漲並不能預示著通膨。西方國家一般以CPI連續上行6個月、且超過3%為判別通貨膨脹的尺度。

不過,有網友認為,統計局公佈的CPI由於各項指標所佔權重不盡合理,並不能充分反映真實通膨水平,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已經切切實實地感受到通膨的壓力。

有網友指出,官方CPI反映的通膨壓力依然不是太大,但是真實通膨水平卻遠遠超出了CPI所能反映的力度。無論從各項引發真實通膨的經濟指標,還是現實生活的老百姓切身體驗看,真實通膨水平都已經到了十分嚴重的水平。

署名葉楚華的文章指出,菜價暴漲將是長期趨勢。文章分析說,菜價上漲不外乎兩類原因,一是長期原因,二是偶然性原因。長期原因為工業化和城市化。偶然性原因則包括各種突發天災人禍。但是,無論有沒有天災人禍,中國大陸的菜價上漲將是長期趨勢,因為中國的城市化和工業化是長期過程。

此外,在當局和地方重拳打壓下,房價開始走下坡,但部分地區、部分樓盤的逆市堅挺及剛性的需求背景,使不少網民擔心,未來房價將繼續推動CPI上衝3%的紅線。

另外,4月工業品出廠價格 (PPI)、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分別上升6.8%和12%。

不少學者認為,PPI將很快傳導到CPI。澳新銀行中國研究總監劉利剛近期表示,該行中國大宗商品進口價格指數也顯示,中國進口大宗商品價格同比上升趨勢十分明顯,顯示中國仍在不斷輸入通貨膨脹,這將助推未來數月的CPI數據。

一些業內人士表示,PPI加快的成長速度給中國宏觀經濟發出了預警信號。等到PPI傳導到CPI才治理通膨為時太晚。

相關新聞
「痞子蔡」走紅大陸  版稅少拿無所謂
《泡沫之夏》將上檔 何潤東壓力大失眠
黃光裕案 國美公司營運不受影響
山西盂縣煤礦災變 15人受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