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慈濟遠距照護 嘉惠巴金森患者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31日電)花蓮慈濟醫院神經醫學科學中心承接行政院國科會專題計畫,研發出遠距復健車等多項照護輔助機具,讓巴金森病患在家透過網路視訊就能與醫師互動,免去到醫院的不便。

花蓮慈濟醫院神經醫學科學中心主任陳新源今天表示,巴金森病患在家的自我照護問題不少,除患者是否依照醫師指示服藥、復健和飲食外,行動不便的患者更可能發生跌倒等意外狀況。

花蓮慈濟醫院為避免及降低巴金森病患在家自我照護發生意外,自民國98年起承接國科會的「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創新整合應用研究專題計畫」,結合慈濟大學、交通大學、台北科技大學、台灣科技大學等多所學校資源,研發出遠距復健車和即時通報系統等多項照護輔助機具,嘉惠巴金森病患。

這項計畫研發出的遠距復健車,結合視訊系統、生理訊號監測器等設備,讓患者在家透過網路視訊與醫師互動,設定專屬的復健課程,免去奔波醫院的不便。

參與研發的北科大電通所副教授黃文增說,遠距復健車讓醫師透過網路視訊看到病患的動作和生理訊號,可即時做出調整與建議,讓患者在家裡就可進行復健。從目前的研究成果分析,大部分的患者都能在四週後有明顯進步。

研究團隊並研發出壓力感應坐墊,可放置在輪椅上,當患者不慎從輪椅滑落時,馬上就會發出警示聲。結合3D動作感應器,還能辨識患者是跌倒或站起來,如再加上GPS 全球定位系統與生理訊號監測器,就能隨時掌握資訊,讓醫護團隊與家屬能在第一時間協助病患。

這項計畫的主持人陳新源指出,遠距照護就是把專業的照護工作從醫院拉到家裡,病患在做復健的同時也是在看診,行動不便的患者不必再專程跑到醫院。

他說,醫師只要透過網路視訊就可掌握病患狀況,未來技術更成熟後,希望不只嘉惠巴金森病患,也能讓更多其他的病友受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