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學院開始重視商業倫理課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5月5日訊】(美國之音2010年 5月 04日報導)過去一些年來,針對接連不斷的企業醜聞以及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美國商學院加強了商業倫理和企業責任方面的課程,同時在教學中更加重視商業決策的長遠影響,而不是企業的短期效益。

過去,在美國商學院裡無人問津或不被重視的商業倫理課,如今卻成為廣受歡迎的必修課。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和金融危機所反射出的許多企業不道德和不負責任的商業行為有關。他們批評商學院過去在教導學生經商不僅僅是為了掙錢、還要擔負企業責任方面是失敗的。

針對上述批評,特別是在發生一些臭名昭著的企業醜聞之後,一些商學院開始做出調整,加重了商業倫理和企業責任課程的比重。喬治.華盛頓大學商學院教授蒂姆.佛特教授商業倫理課已有24年了。他說,過去商學院的教學側重於企業短期效益,而不重視商業決策的長期後果。但是,金融危機改變了人們對商業倫理課的看法。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Business喬治華盛頓大學商學院教授蒂姆‧佛特

佛特教授說:“企業醜聞和日益縮小的世界讓人們看到只重視短期效益時可能會導致的各種商業後果。這產生的一個結果是,商學院增添了許多有關商業倫理和企業責任的課程。我們不僅使商業倫理成為必修課,而且還努力確保在金融、經濟以及市場等其它專業中加入商業倫理的內容。”

佛特教授表示,很多實證研究表明,從短期效益來看,企業注重商業道德和責任似乎不會產生甚麼效果,但是,從長遠來講則會帶來回報。另外,佛特教授補充說,除了金融危機之外,網絡和電訊的發展也促使人們改變了對商業倫理的看法。

佛特教授說:“網絡和電訊是促使人們觀點發生改變的另一動力,現在人們很容易就捕捉到某一不道德的商業行為,而且幾分鐘之內就可以把某一企業的觀點張貼到網上傳播,從而促使很多企業在過去10到15年間採取各種行動,並做出各種努力,確保本公司的商業行為被人稱道,而不是被人譴責。”

達特茅斯塔克商學院的理查德.施裡夫教授認為,雖然自從安然和世界通訊等大公司出現商業醜聞之後,美國商學院開始日益重視商業倫理課的教學,但是,商業倫理缺乏並不是導致金融危機的唯一因素,因為危機的種子在這之前就埋下了。

施裡夫教授說:“因為在這之前,我們已經經歷了一段時期的利率大幅下跌,導致房屋市場泡沫,而且這個泡沫最終破滅。儘管某些人的不道德商業行為使事態進一步惡化,但即使我們遵守了商業道德,金融危機也還是會發生。我的觀點是,試圖把金融危機完全歸咎於華爾街的貪婪和腐敗是不適宜的。”

施裡夫教授認為,商業倫理課的目的不是要改變一個人的生命,把一個壞人變成有道德的人,而是要培養具有很強原則性的商業領袖。

Tuck School of Business at Dartmouth College達特茅斯塔克商學院教授理查德‧施裡夫

施裡夫教授說:“商業倫理課本身旨在幫助學生解決在商業環境中碰到的無法避免的道德困境。我們的目的不是把罪人變成聖人,而是幫助學生們在遇到道德層面的商業問題時學習如何做出抉擇。例如,股東有股東的利益,僱員有僱員的利益,而且各有各的權利。當他們之間發生衝突時,你該做出甚麼決定呢?我們教導學生如何應對這樣的困境,同時學習用有理有力的語言闡述自己的決定。”

施裡夫教授介紹說,在達特茅斯塔克商學院,他們為學生提供了眾多參與公共服務項目的機會,使他們和當地社區的非營利組織一起工作,同時邀請具有很強道德標準的商業領袖來校演講,使學生們接觸到這些模範人物,另外,學校還鼓勵教師在道德行為上做出表率。

阿斯本研究所商業與社會項目的執行主任茱迪.薩謬爾森認為,目前高盛投資銀行面臨的危機為商學院教學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促使學生們思考如何從商以及如何衡量商業成功等問題。

薩謬爾森說:“當今一代的商學院學生不願意把職場上的自己同他們在社區中希望成為的人分開。他們非常關心環境可持續發展以及社會的未來。因此,高盛投資銀行的危機給我們坐下來思考一些問題提供了一個機會,例如:從商的目的何在?它是不是僅僅為了提高股東價值?股東價值的真義是甚麼?股東包括哪些人?我們在為他們創造甚麼樣的價值?還有甚麼其他的人應該被考慮在內?”

另外,其它國家的商學院也在把注意力更多轉向商業倫理教學。設在倫敦的商業碩士學會和英國杜倫商學院從事的一項調查顯示,商學院的行政人員把倫理課評定為在目前商業環境下對學生最重要的一門課。在接受調查者當中,百分之79的商學院和百分之59的校友表示,商業碩士課程應該著重於公司對社區、客戶、僱員以及社會的責任,而不是鼓勵學生一味考慮對股東的義務。(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奧巴馬說華爾街仍急需改革
IMF承諾各國加強合作防止危機再現
G20國財長未能對金融機構徵稅達成協議
經濟衰退得以避免 債務危機仍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