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緊盯美元 美批妨亞幣升值

【大紀元6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胡立宗華盛頓10日專電)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今天重申,中國讓人民幣匯率緊盯美元,已迫使其他亞洲國家過度壓低貨幣匯率,妨礙全球邁向經濟復甦所需的匯率重新衡平。

蓋特納在國會聽證會也抨擊,中國固然有權發展本土產業,但「自主創新」(indigenous innovation)的相關政策,不該妨礙美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公平競爭機會,畢竟「中國企業經營美國市場的條件,和美國企業並無二致」。

聯邦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今天就「美中經濟關係:新中國的新對策」為題,邀請蓋特納出席聽證會。蓋特納在宣讀聲明及答覆提問時,作上述表示。

參院財委會主席包克斯(Max Baucus)發言時指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但美國行政部門迄今仍無統整全面的中國經貿對策,特別是對智慧財產權保障、人民幣匯率操控、中國貨品補貼與傾銷等問題,仍然是各部門自行其是。

針對人民幣匯率,蓋特納重申奧巴馬政府的一貫主張,即人民幣匯率緊盯美元,已經迫使亞洲其他競爭對手採取相同策略,壓制自身貨幣的升值力道,長此以往將使國際匯率無法回歸正常機制。

蓋特納表示,中國雖然在2005至2008年間,讓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0%(貿易加權後僅升值9%),但在2008年的金融風暴發生後,中國又開始讓人民幣緊盯美元,使得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在過去兩年幾乎沒有變化。

然而,由於其他國家貨幣整體而言都對美元貶值,特別是歐元對美元近來大貶,導致人民幣對中國主要貿易伙伴的貨幣持續升值。以歐元為例,自2008年7月以來,人民幣對歐元的匯率,經貿易加權後升值高達45%。

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腳步停滯不前,已經影響到亞洲鄰國對自身貨幣的態度。為避免影響自身貿易競爭力,亞洲新興經濟體普遍壓抑本國貨幣的升值力道,這類干擾措施在過去9個月內達到高峰。

因此,人民幣匯率的扭曲,其影響範圍已經不僅限於中國境內,而是對其他國家也造成影響,整體而言妨礙了後金融風暴時期所需要的匯率重新衡平。蓋特納表示,只有讓人民幣接近市場機制,才能有助於堅實、平衡與永續的全球經濟成長。

相關新聞
歐元大跌 可能推遲人民幣升值
美中對話:關鍵議題難突破
【新紀元】謝田:中國的變富和人民幣的價格
蓋茲指責中國軍方為中美關係絆腳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