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民:我看毛澤東和蔣介石

李一民

人氣 130

【大紀元7月14日訊】直到今天,毛澤東的像仍然高掛在天安門城樓上,印在1元、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的人民幣鈔票上;更重要的是,毛澤東仍然活在很大一部份中國人的心中。如果你去農村說毛的壞話可能會很不受歡迎,甚至還有人會打你;在城市裡有些公務員,特別是公安武警系統的年輕人,在中國新年和毛的生日12月 26日會一早就開著汽車去韶山朝拜毛的巨型銅像。他們認為毛是最了不起的偉人,是他打下了江山,沒有他就沒有中國今日的強大,沒有今天的好生活。這些人主要是中共根據革命需要塑 出來的,塑造方法的要點就是儘量讓他們少知道真實歷史而多知道自編歷史。

現在有學者把毛蔣二人說成是家庭出身差不多,都是脾氣倔強、性格剛毅、學歷中等的人,只是時代造就了兩個偉人。這種評判不符合事實,其實兩人差別是很大的。

家庭背景和學歷差別

兩個家庭的文化理念差別很大,兩人的早期教育也大不相同。

毛的父親毛順生讀過2年老書,曾經出外打過工、當過兵、做過小本生意,克勤克儉,積攢了一些錢就回家買田種地。毛父對於兒子的上學並沒有特別的重視。毛6歲開始放牛、幹農活,到1902年春,已經8歲多才去自家對面的南岸私塾唸書,在鄒春培老師手下讀了2年,後來又在其堂兄毛宇居(有說毛蕊居)手下學了半年。有資料說,毛還在另外3個私塾讀過書。毛在學校對老師教的《四書》、《五經》不感興趣,老師常打學生手板,毛因此逃學,又不敢回家,怕父親打,10歲時曾有一次在外面亂跑了3天才被家人找回。由於父親經營穀米生意,販賣牲豬,急需兒子頂替,所以在1906年至1910年(毛13歲多至16歲多)毛在家務農。

在13歲時毛和父親發生過2次嚴重衝突,其中一次是在家裡來了很多客人的情況下和父親對抗,並在父親追他時以跳塘自殺相威脅。有資料說在1910年上半年,毛還到韶山沖東茅塘一個有秀才身份的堂伯兄毛麓鍾老先生的私塾學了《史記》、《漢書》、《通鑒綱目》、《日知錄》。不過他後來說,他在小學沒有學到什麼有用的東西,如地理、歷史或科學都沒有學到,也沒有學過算術。他說自己收穫最大、享受最多的是讀舊小說——特別是那些「關於造反的故事」,如《水滸傳》、《三國演義》等一般學校規定不准讀的禁書,這些書在他務農休息時也常在田間山邊偷著看,因此常使他父親很生氣。在毛15歲時,父母經明媒正娶為他娶了個比他大4歲的羅氏為妻。毛父賺了錢就做大米生意,在離家十多里的銀田寺鎮開了米店,決定要16歲的毛澤東去掌管,並先去湘潭的米店學徒,毛也同意了。

就在此時,毛的外婆家的表兄(血表)文運昌、姨表兄王季范等勸告他還是要讀點書,並介紹湘鄉東山學堂是政府辦的新學堂,同時還幫他借了錢,這樣毛就可以不顧父親的反對繼續上學了。但此時的毛已經16歲多,13歲就長成大人高了,到東山學堂是要讀小學五年級,學校不讓進,校長詢問了一下他的水平,說:「你肯定跟不上班,只會白白糟蹋你的時間。」後來在有人幫助下,校長勉強答應讓他試讀5個月。5個月後他不能繼續讀了。

1911年春季在有人書信推薦下,毛去了長沙的「湘鄉駐省中學」並被錄取。這年10月10日發生武昌起義(即辛亥革命),毛參加了在長沙的共和軍,每月軍餉7元,伙食只要2元。這樣「過了6個月灰心喪氣、平淡無奇的軍營生活」後,毛決定退出軍隊,想再讀書。但此後又「在長沙沒有明確目的地轉游了一年」,試著進幾所學校都不如意。這些學校有:製造肥皂的學校、法政學校、商業學堂、公立高級商業學校。這些學校毛都交了1元的報名費,都可以去讀,而且有的供給膳食住宿,還有津貼,但毛讀不了。原因是,如公立高級商業學校的大多數課程都用英語講授,而且學校沒有英語教師。後來毛又交1元報考了省立第一中學並被錄取,但只讀了6個月就退學了。在1912至1913年,毛決定什麼學校也不進,自己每天到定王台的湖南省立圖書館去看書,什麼書都看,住宿在新安巷的湘鄉會館裡,因為這裡伙食便宜。毛的這種學習方式遭到父親的反對,並拒絕給錢。

後來毛看到湖南第四師範學校的招生廣告,說不收學費,膳宿費低廉,他順利考上了。不久這所學校與第一師範合併,所以說毛從1913年秋季開始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讀了5年書,於1918年夏季畢業,時年24歲。在校期間他的文科成績好,愛看報紙,關心時事,積極參加社會革命活動,常與幾個朋友一起談天說地,「指點江山,激昂文字」。在畢業前幾個月內毛看到了《新青年》雜誌,接受了一些陳獨秀、李大釗的影響,接受了一些馬克思的共產主義觀點,並於畢業前(或後)與蔡和森等一起在蔡和森家裡成立了《新民學會》。但毛的理科成績依然很差,英語很差,數學特別差,有時考試交白卷;而且他提出主張不把自然科學作為必修課。

毛有3個通過讀書在外工作的表兄:王季范、文運昌、劉霖生。劉霖生(1865-1949) 是清朝秀才,長沙府學員,辛亥革命後在長沙湘團奉榷運局任統計科科長,後來在湘鄉縣擔任過女子職業學校校長、縣臨時參議員議長,1927年「馬日事變」後回家隱居。王季范(1884-1972)在東山書院畢業後考入長沙優等師範學校(湖南大學前身),任教於在長沙的湘鄉駐省中學、省立一師範、長郡中學等。文運昌(1884-1961)在東山書院、湘鄉師範學校畢業後教書。劉霖生家離毛的外婆家唐家坨只有3里路,王季范家離唐家坨約12里。如果沒有這幾個表兄幫助,毛就不會去東山學堂,去了也不會讓他讀,更不能去長沙、進入湘鄉駐省中學, 可能也進不了師範學校,中間被校長開除了就只好走人,多門功程不及格也就拿不到畢業證。這樣毛就只是一個文化不高的普通農民。

蔣介石的情況與毛有很多不同。蔣的老家奉化處於東南沿海,離寧波、上海、杭州很近,接觸的現代信息較多,而且江浙那塊在那個年代可 能比湖南更重視文化教育和傳統教育。蔣介石的家從其祖父開始由務農改為經營鹽業,其父親蔣肅庵在奉化縣溪口鎮開了一家玉泰鹽鋪,經營鹽、酒、石灰。母親王彩玉比父親小 22歲,是蔣肅庵死了兩個妻子後娶的第三個。蔣介石生於1887年9月15日 (比毛澤東大6歲多),從小調皮搗蛋,很淘氣,父母和祖父對他的管教也很認真。蔣5歲(有說4歲)時家裡就為他請了一個叫任介眉的塾師,7歲開始到一個叫蔣謹藩的人所開的私塾館又讀了三年半,學完了「四書五經」。

1895年7月,蔣8歲時喪父,隨後分家,鹽鋪分給了同父異母的長兄,他母親帶著他和弟妹只分得30餘畝田地、一片竹林和3間老宅樓房,母親只好另開一家小商店維持生計,從此家道中落。蔣12歲時被送到離家100多華里的外祖父家附近一傢私塾繼續就讀,後來是其父親的表兄陳春泉同情,讓他來家與其兒子同讀。蔣14歲時娶了比他大5歲的毛福梅為妻,婚後第2年轉到岳父家附近又繼續讀了一年左右。1902年夏,蔣15歲時去奉化縣城應考「童子試」沒考中,卻在縣城大開了眼界,知道「戊戌變法」後興辦新學堂,在奉化已有三、四所,於是向母親請求要去「洋學堂」。

1903年,16歲的蔣進了縣城的鳳麓學堂,有英語、數學等課程。因為鬧學潮頂撞了校長,蔣於1904年轉到了龍津學堂,這裡有2個日本教師,蔣改學日語。1905年,蔣又轉到寧波市箭金學堂,該校主講叫顧清廉,是個學貫中西的老生員,他關心時務,思想新潮,鼓勵學生留日學武,跟隨孫中山,這對蔣影響極大。1906年1月,蔣又返回奉化龍津學堂學了幾個月日語。1906年4月自費赴日準備進軍校,到了日本後才知道:清政府已經與日有約,只有經清政府陸軍部同意和保送者才可入日本軍校,故蔣只好轉進東京的清華學校學習日語,1906年冬季回國。這時正好陸軍部在保定創立陸軍速成學堂,每省招40人,浙江省除了26個保送者外還有14個名額可由1,000多個考生競爭,蔣如願錄取。1907年冬,該校挑選 60人赴日深造,蔣在其列。1908年春赴日(有說是1907年春),註冊進入東京振武學堂,1910年 11月底畢業,後入日本陸軍見習一年。赴日期間,蔣認識了陳其美、孫中山,並加入了同盟會。

從求學歷程看,照全部社會人口按上中下評價,毛的天分只是中下或中等,而蔣算是中上或上等。

毛澤東的一些特殊品質和性格特點

先看一些事例:

毛從小就有一種不順從、有反叛的性格或意識:他在讀私塾時,對老師所教的四書、五經沒有興趣,只喜歡水滸、三國等不讓學生看的「壞書」,特別喜歡看水滸這種頌揚造反的小說,後來對自然科學、數學也一直沒有興趣,還堅持認為不應該作為師範學校的必修課。他對老師不尊敬,對父親不孝順。在13歲時曾和父親發生過2次嚴重衝突,其中一次是在家裡來了很多客人的情況下和父親對抗,並在父親追他時以跳塘自殺相威脅,而在父親退就他以後,他心裡感到一種 勝利的喜悅,而不是自責。這樣與父親嚴重對抗的孩子在當地叫「橫崽子」。有資料說,毛從13歲至16歲多輟學在家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於父親生氣,對毛感到失望。

毛在去東山學堂的路上,當他聽到在那學校讀書的小個子學生說,對打學生的老師不敢反抗時,他堅定地說:「假定我是你們,我就把他殺掉!」【蕭瑜:《我和毛澤東行乞記》,新加坡明窗出版社1988年第二版,P.19-20】。

毛在東山學堂試讀了5個月後,只是因為在關於《三國演義》的一個小問題上歷史老師和校長都不支持他的觀點,他就向鎮長寫了一份請願 書要求撤換校長【Dick Wilson:《毛澤東》,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第20頁】。所以學校沒有讓他繼續讀下去了。

毛在長沙第一次看到報紙《民立報》,看了報上登載的南方反清起義和孫逸仙從事革命活動的激動人心的報導後,他在「激動之下,寫了一篇文章貼在學校牆上的『揭示欄』內」,提出要「孫逸仙當共和國的總統,康有為當國務總理,梁啟超當外交部長」。後來他自己承認說,當時「我並不知道他們之間的差別」(指君主立憲派和革命派之差別)。與此相似的有:1958年,他發動全國全民大煉鋼鐵,勞民傷財,損失慘重,到最後他說自己原來並不知道煉鐵還要用焦炭。一般的農村孩子進了大城市都不會隨便發表意見,更不會寫成文章外貼。

1917年,毛在一師範讀書期間,「有一次在第一師範與耶魯預備學校(由美國耶魯大學資助)進行足球比賽時,毛突然從觀眾中跳起來大喊:『揍這幫洋奴!』」。

毛在早年特別反對個人的壓抑,他說:「凡有壓抑個人、違背個性者,罪莫大焉。故吾國之『三綱』在所必去,而教會、資本家、君主、國家四者,同為天下之惡魔也」。可惜在他掌權以後所實行的正好相反。實際上他的根本意識就是:他自己是不能受壓抑的,其他人都可以。

毛在湖南一師範讀書時也常不遵守校規。書沒有老老實實學好,卻雄心勃勃,高談闊論如何改造中國,改造世界。1915年,毛帶頭發起驅逐校長張干的運動,學校決定開除他。有資料說在張干決定開除毛以後,是因為袁吉六(1868-1932)老先生去找他的好友譚延闓(當時湖南省政府主席兼一師校董)向張干說情才撤回開除決定的【《瀟湘晨報》2007.07.29,第7版】。袁吉六是毛澤東的老師,更是王季范是同事。王季范是毛的表兄,1911就進入湖南一師範任教,不久後升為學監。

毛在一師範期間還寫了一首詩:「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這最後一句反映了毛的獨特意識。

由於毛從心理深處就拒絕接受中國傳統道德和文化,沒有自己的是非標準,而且直到他離開湖南一師範時,腦子裡也並沒有多少系統的知識,也沒有慎密的邏輯思維習慣,所以在看了《共產黨宣言》等3本書以後就立即「建立起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後,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P.131】。這就好比一瓶墨水潑在白紙上,立即變黑,永不褪色。我相信,毛一定是把《共產黨宣言》當成了至高無上的「天書」,毫不懷疑它對歷史的解釋,相信書中每一句話都是他改造中國、改造世界的指南。相比之下,西歐各國那些最瞭解和接近馬克思的人,始 終沒有幾個人相信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有很多大知識份子也都不相信馬克思主義,但是這些人中除了出國和去了台灣的以外,留在國內的幾乎都被毛整得很慘!很多投奔延安的知識份子也多數沒有好下場。

毛對於共產國際的指示總是嚴格照辦、不打折扣。如1923年5月,共產國際關於中國農民運動的指示,就是要求在農村建立農民協會,「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農民政權,毛是主要的執行者。他也不想一想:這樣做是否合理、是否能夠堅持下去、是否能讓農民真正得到好處?他可能簡單地認為,共產國際——此乃全世界最高級別的機關,它的指示當然都是正確的。他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寫道:「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緻,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麼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他提出「矯枉必須過正,不過正不能嬌枉」。毛後來還提出「不破不立,先破後立」,「破字當頭,立也就在其中了」。轟轟烈烈、無所約束的農民運動殺了很多「土豪劣紳」和西方傳教士。最後當然是招來了「敵人的反撲」——湖南的「馬日事變」反過來又殺了上萬農民,因此在農村造成了你死我活的階級對立,誰也沒有得到好處,大家受害。毛澤東的農民運動和洪秀全的太平天國差不多,都是禍國殃民。不過在毛奪得政權以後,在強大的政權和武力威脅下,他再次進行農民運動——土改,當然成功了。不過從此破壞了財產私有的觀念,生產一直搞不好,改革開放主要是部份恢復了私有財產觀念。中共對「土改」至今毫無反思之意。

毛雖為師範畢業生,實際上並沒有教過幾個月書。在他當教師幾個星期後就有很多怨氣了,他寫道:「諸君!我們是小學教師。我們整天的教課,忙的很!整天吃粉條屑,沒處可以游散舒吐。這麼一個大城裡的小學教師,總不下幾千幾百,卻沒有專為我們而設的娛樂場。我們教課,要隨時長進學問,卻沒有一個為我們而設的研究機關。死板板的上課鐘點,那麼多,並沒有餘時,沒有餘力,——精神來不及!——去研究學問。於是乎我們變成了留聲機,整天演唱的不外昔日先生們教給我們的真傳講義。我們肚子是餓的。月薪10元、8元,還要折扣。有些校長先生,更仿照『克減軍糧』的辦法,將政府發下的錢,上到他們的腰包去了。」【《毛澤東早年文選》(1912.6-1920.11)P.376】在這裡足可見毛的超級造反派精神。要是1949年以後在中國老百姓中出現這種人,那就不知道批判成什麼樣了,可能死過幾遍了;就是到現在也很難找出這種素質低劣的人。從這段文字也可看出毛當時的語文水平不高,比起現在公開發表的低得多,令人想起可能很多是經別人加工過的。

從以上事例可見:毛從小就沒有學好該學的中國道德倫理,不孝順父母,不講道理,沒有修養,不安於正事。他常在自己心裡並不明白的情況下就發表意見,高談闊論,反映出一種魯莽、盲動的性格,或者說是「大炮」、「猛子」性格,喜歡胡來。

長期以來,由於中共有意塑造偉大英明正確的領袖形象,由於大規模的造神運動,由於廣大老百姓的封建臣民意識,所以見到的關於毛的資料多數是不真實的。例如在毛進湘鄉東山小學堂的介紹就有多種完全不同的版本,有的顯然純粹是瞎吹。

掌權以後的毛對教育的摧殘

毛掌權以後,就憑他那師範生的資格對中國的教育事業任意擺弄開來。

先是將學校主要的外語由過去的英語改成俄語。毛不以為、也不知道學英語有什麼重要,也可能是為了討得斯大林的歡心;也可能就像他認為基督教是西方帝國主義的宗教一樣,認為英語是西方資本主義的語言吧。這一改就使得大陸幾代人沒有學英語,以致於像現在的胡錦濤、溫家寶、吳邦國等中央的高學歷官員都不如台灣、香港官員那樣會說英語。現代世界的科學、技術、政治、經濟、文化、藝術、醫學等等各方面的資料大多是英文的,不懂英文就差了一大塊。所以毛澤東在學外語方面的這一小小改動,實際上使中國各方面停滯了幾十年,影響深遠。

毛一貫認為學生不必讀很多書,像他一樣就行。他對於原有的國內大學很不滿意,認為是資產階級知識份子統治的學校。在毛的這種認識影響下,在 1958年「大躍進」開始階段,全國一下子就出現了很多「紅專大學」。這是區別於舊大學使學生走資產階級「白專道路」的新型學校。如有報導說:河南省遂平縣10個基層公社1958年8月底就創辦了紅專綜合大學、半耕半讀綜合大學、水利工礦專科學校、業餘農業大學等570多所,學員10萬餘名,基本上做到了每個社員都進了大學。河南省南陽地區共辦「紅專大學」3,000餘所,入學人數達到130萬人。湖南省也差不多,縣城裡到處都是「紅專大學」。本人就曾經有一次走了進去:這是門口掛著一塊寫有「紅專大學草鞋系」牌 的小房子,我進去看見3個老農民在打草鞋,一人一條長凳,旁邊放著一把稻草,3個人都聚精會神地各自編織草鞋。類似的情況還有:紅旗食堂掛有「紅專大學烹調系」牌子;老舊的人工染布的作坊掛著「紅專大學印染系」的牌子,還有「紅專大學體育系」,居委會也都有紅專大學的牌子。這完全是對全世界現代教育的褻瀆!是毛澤東對他過去進不了的舊大學的仇恨的發洩。我相信這與毛澤東的輕浮、狂妄、愛吹牛皮的性格不無關係。只有像毛澤東這樣進過北京大學(1918年9月-1919年2月之間毛曾經在北大圖書館做過打掃衛生和整理書刊的工作)的革命者才會知道大學下面是分系的,一般革命者就沒有這種學問。

在毛的思想指導下,文革以前中國學校的教育方針就是:「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 服務,教育與勞動生產相結合。」在大學裡都有大幅標語寫著。

毛於1965年12月21日在杭州講話中說:「現在這個大學教育,我們懷疑。從小學到大學,一共16、7年,20多年看不見稻、梁、菽、麥、黍、稷,看不見工人怎樣做工,看不見農民怎樣種田,看不見怎樣作買賣,身體也搞壞了,真是害死人。我曾給我的孩子說:『你下鄉去,跟貧下中農說,就說我爸爸說的,讀了幾年書,越讀越蠢。請叔叔伯伯姊妹兄弟做老師,向你們來學習』」。

「高中畢業後,就要做點實際工作。單下農村還不行,還要下工廠,下商店,下連隊。這樣搞他幾年,然後讀2年書就成了。大學如果是5年的話,在下面搞3年。教員也要下去,一面工作,一面教。哲學、文學、歷史,不可以在下面教嗎?一定要在大洋樓裡教嗎?」

這以後,1966年開始「文化大革命」,毛澤東的每一句話都是最高指示。大學、中專當年就停止招生了,在校學生「停課鬧革命」,接著全國的中學、高小也都全面「停課鬧革命」。到1972年開始招收「工農兵大學生」,學生只要推薦不經考試,這些人進大學就是「讀大學、管大學、改造大學」。當時學校的情況可舉一例:湖南財會學院在招生後第二個學期結束時,學校提出要考試《初等數學》,激起一片反對聲,學員貼出大字報說學校領導「迫害工農兵學員」。直到 1977年底才又恢復高考,大學、中專重新開始招生。現在正在工作崗位上的人,大多是當年的大學、中學或小學生,他們的學業都受了影響。

1966年,毛對其侄兒毛遠新說:「講原子物理,不必從最早的那個學派的理論講起。你們這樣子,10年也畢不了業。」

毛的這一句話最充分地反映了他的無知、狂妄和對任何科研項目的毀滅性破壞力。他以為什麼尖端科學都能像他在一師範那樣認識幾個字就可以高談闊論改造中國、改造世界。科學的學習和研究都是需要付出艱苦努力的,首先就要儘可能全面掌握本專業人類已有的研究成果,研讀大量資料。在現代科研中,只有那些吃得苦中苦、而且很有天分的人才能取得成果。毛只看重普通的勞動,認識不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道理。

毛對於教育的一些胡言亂語讓我感到:有一張沒有學到真實學問的假文憑的人當大官,會比沒有文憑的人更壞事。彭德懷就比毛強很多。現在大家都清楚,即使是教哲學、文學、歷史的老師也必須看大量的書,查很多參考資料,必須進圖書館,就必須有大洋樓藏書,到農村哪有這些條件?事實上,按毛的指示到鄉下辦 的紅專大學讀了什麼書呢?真按毛的指示去做,歷史只會倒退到原始社會。

按毛澤東的這些思想去培養的毛岸英能有多少真才實學嗎?我看也不會比金正日強多少,很可能還差得多。@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顏昌海:蔣介石日記透露了哪些歷史秘辛?
廖祖笙:中共越老越混蛋
劉曉:看看「文革」後中共高幹是如何評價毛的
吳侃:愛恨情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