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特瓶船歷128天 橫跨太平洋

人氣 23

【大紀元7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霆編譯報導)「普拉斯提基」(Plastiki),這艘由12,500個再生寶特瓶製造的雙體船,在3月20號駛離舊金山後,歷經128天橫跨15,000公里的航程,日前終抵達澳洲雪梨。船員們表示,他們希望以他們的旅程,喚起人們對海洋保護、減少浪費的重視。

在探險隊的旅程中,他們到許多「環保景點」做了停留,包含被破壞的珊瑚礁、北太平洋垃圾帶等。

「普拉斯提基」長18公尺,船體打造是以回收垃圾為主。除了塑膠瓶外,主要的材料是回收的鋁製水管,以及用蔗糖與腰果製成的有機膠水。船的動力則來自太陽能板、風力發電機。船上也配備了一套雨水收集系統,以及一套可將尿液轉換成飲水的設備。

這次探險的隊長,大衛‧羅斯柴爾德(David Rothschild)上岸後說:「這是一場非比尋常的冒險。」

一路上,船員歷經了巨大的海浪、62節(約每小時115公里)的強風、將近38度炎熱天氣的考驗,甚至因為船帆被強風撕裂,在昆士蘭州停留了一週。


船員歷經了巨大海浪、強風、炎熱天氣的考驗。(Getty Images)

雖然探險隊員們,原本希望能回收這艘船,但羅斯柴爾德表示,現在他們想要保留他的完整,希望能夠喚醒人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未來,「普拉斯提基」將會被展示在澳大利亞海事博物館(Australian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探險隊隊長,大衛羅斯柴爾德(左),和隊上唯一的女性喬羅伊爾一同慶祝旅程的結束(Getty Images)

「有很多次人們看著我們說,你們瘋了。」羅斯柴爾德說,「我想就是這個力量,驅使我們去證明,什麼事都是可能!」

北太平洋垃圾帶

北太平洋垃圾帶,是指在北太平洋環流相對靜止的區域中,水流將周圍的廢物帶進來,導致漂浮物和其破碎物的累積,這些漂浮的「雲狀」廢物,被稱為太平洋垃圾帶(塊),東方垃圾塊或是太平洋垃圾旋渦。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挪威出巨資保護雨林
大陸地表水污染嚴重
大陸經濟成長 空氣品質卻降
金門新湖漁港漏油 1/4染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